這是公孫醜上第二章,對於過目不忘的陳浮生沒有絲毫難度,隻聽他朗聲開口:“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勇也。……”
“好了,停下吧,再來一首《詩》,就選《子衿》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不錯,記得很牢固,再講一段《論語》先進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段吧。”
論語有兩歎,這一個“吾與點也”向來是儒家重點,陳浮生自然早有準備,張口就來,三位先生接連點頭。
“很好,拿上這塊號牌,等下午的時候聽鍾聲為號去參加上院考核。”中央的老儒生年老童心依舊,順手拋過竹牌。
陳浮生輕鬆接過,竹牌的後麵已經用朱筆批了一個甲字,躬身告退。
上院的考場就要相對正式多了,不僅僅是口試,而是在教室之中發下考卷作答。
鍾聲一響,準備考試。
鍾聲二響,進入考場。
鍾聲三響,正式考試。
踏著第二遍鍾聲,踩著青石板上零落的花瓣,陳浮生和一眾通過初試的學生拾階而上,準備進行第二場考試。
複試的題目格外繁多。陳浮生打開試卷,上麵共有九道考題。分別為經義兩道、詩一首、賦一篇、論一道、策問一篇,數術三道,普通人一個下午絕對完成不了。
但陳浮生顯然不是普通人,術數三道,一道幾何,一道數算,一道綜合,普通學生沒有研究過這些隻能放棄,然而他翻閱天欲尊者的雜書之時對於天工造物也是頗感興趣,這還難不倒他。
經義、詩賦也是一致,倒是策問沒有實際的執政經驗,他還真沒有什麼把握,不過這一點,大家都是站在統一起跑線上,他也用不著擔心。
放下手中筆,輕輕吹幹墨跡,陳浮生看看左右低頭答題的眾人,微微一笑。
在做題的時候,他大概也明白了過來,書院出這麼多題,顯然是想要對學生的所學以及興趣擅長的項目有一個全麵的了解,並不隻是為了單純的科舉做準備。
將答題紙依次整理完整,走到監考的先生麵前,輕輕施禮。
“咦,你這麼快就做完了?”略微翻閱一下,先生滿臉驚訝,他自然了解試題量有多麼龐大,甚至他不認為有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做完。
“學生隻是僥幸而已。”
“世上的事情,哪有什麼僥幸可言,眉山陳浮生,我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