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天涯閣據說囊括了魔門收集的所有秘籍。
就算在第三層,能夠滿足他要求的秘技也稱得上數目眾多。
當然選擇的時候也要有著特殊的標準,除了效果,修行的難度也是需要考慮的。而且那些標誌性太強的秘技是絕對不能選擇的,否則就像奇物法器一般很難解釋清楚來曆,說不定剛剛施展出來就要被人家抓去。
這路秘技可是要當做殺手鐧來使用的,雖然不便多次使用,但每一次都一定要發揮奇效。在他的心目中最好的還是一些效果不錯,來曆也相對清白的秘技。
這是長生門的《藥王經》,療傷頗有奇效,隻可惜必須要對身體以及藥物有著充分的理解。
蟠龍體?
防禦夠了,但是卻是一個隻能被動挨打的笨辦法,而且特征太過明顯。
清風遁法?
這倒是比較合適,可是這據說是清風散人的獨門絕技,除了他一脈之外別無流傳。如果被人看到,麻煩可就大了。
陳浮生搖搖頭,忍痛將視線從那一個個看起來無比實用強大的選擇上移開,終於,將目光凝聚在了角落中的一卷竹簡之上。
他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他想要的應該就在那裏。
玄同篇?
好古怪的名字,看到卷首的三個古篆,陳浮生輕輕念出聲,心中暗自嘀咕起來,將竹簡緩緩展開,正文展現在眼前: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這是《道德經》上的文章,陳浮生看到總綱立刻明白過來,作為道家經典,道德經雖然沒有直接寫出玄功秘術,但是五千真言之中卻包含了天地之間的無上大道,有人從中有所領悟,以此為根基衍生出來什麼法術,那是絲毫也不奇怪。
帶著欣喜,陳浮生將視線下移,逐字逐句地研究起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和,猶平也,掩抑之意;同,謂齊等而與之不異也。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爭也;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鏡受塵者不光,凡光者終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塵,不欲其光也,則亦終無暗之時矣”。
在後麵則是具體的行功的要點口訣,隻不過似乎被一層神秘光白掩飾起來,似有似無,若隱若現。
陳浮生明白這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最終做出選擇,所以天涯樓自帶的禁製將內容封印了起來。
很顯然,這是一門斂氣隱藏的秘法,創出這門法術的前輩顯然是對《道德經》中的這一句別有領悟所創,隻是這原本是作為修心煉性的功夫,卻被他用來創出這門法術,其思維想法也是有如天馬行空般。
雖然實力低微但是最起碼的見識陳浮生絕不缺乏,他一眼看出這門法術堪稱別具一格與眾不同。
其他類似效用的那些法術秘技大多集中在了一個“藏”字,將自己的一切行跡隱藏消除。
而這一篇則是講的一個“同”字,除了必備的斂息之法外,更注重將自身融入整個環境之中,形成一個整體,達到精深境界以後,就算我在你麵前,你也隻會把我當成一塊石頭,一株野草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