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如果說按照現代的標準來算的話,也能算的上是一位名師。他教導的時候十分具有誘導性,不會直接把答案說出來,而是會讓學生自己去揣測。有了新奇的想法也不會像一般的儒生一位的訓斥打壓,反而會來討論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雖然說林黛玉隻是女子,學習一些知識也隻是為了修身養性。但是劉先生還是在對待她和林珗方麵一視同仁,一般的問題也會問林黛玉的意見。
林黛玉開始對那些的概念並不清晰,並不曉得為什麼要那般做。雖然說她知道自己弟弟將來是要考科舉的,但是也一向是覺得沒有必要的。畢竟他就算什麼都不去做,府裏頭也是不會缺少他吃喝的。
但是在這裏聽了兩日課以後,開始對科舉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在一般人眼中,科舉是一個階梯。能夠搶上階梯的人都能步入上一層,過上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日子。
而對於他們這樣的清貴世家來說,科舉則是維護門麵和穩定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說可以買官,但是當今聖上已經開始偏向於科舉出來的士子。更別說當今聖上年歲已大,若真有三長兩短定然是要換上新君的。
其實這些話劉先生按理不應該和他們說的,隻是林珗會問起,而林黛玉又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所以說劉先生才會略說一二,言語中透出來的意思是朝中黨派爭權比較嚴重。他就是不想牽扯其中,才自請辭官的。
其實林珗會問那些話也是故意為之,他是想讓林黛玉知曉,賈寶玉是一個多麼不靠譜,多麼沒有擔當的男人。坐吃山空是多麼的可怕,一個世家再怎麼富有若是沒有一個真正能夠管事的人,定然也會前途不濟。若再有什麼錯處,說不定會直接捋到平地,甚至連一般的百姓都不如。
林黛玉一向隻知道看書,聽了劉先生說的話,大感和書中所看來的不一樣。書中所說大部分都是淡泊名利,不屑仕途。但是沒有想到,若是不走仕途整個家就是維係不起來的。
她本來就玲瓏剔透,了解了這些以後更會幫襯著林珗鑽研課業上的一些問題。
賈敏從林黛玉那裏知曉林珗並沒有什麼向佛之心,且看著自己的女兒一天天懂得俗物了解世事,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她也知道,自己女兒是不能嬌豔一輩子的。自己慣的再好,將來也是要嫁人維持家務的。若是像以前一樣,總覺得得過且過,不在乎那些錢財覺得那是俗物的話,隻怕日子都是過不下去的。
想到這裏,她又想起自己母親在信中字裏行間的意思,好像是想把自己的女兒許給那個賈寶玉。可當初聽說的時候卻是個好的,說伶俐剔透,銜玉而生也是有來頭的。隻是上次見了卻覺得不過如此,且不如自己家中的那珗兒,更及不上自己的玉兒。
但是事關自己女兒的未來,她也沒有直接回絕,隻是說要和林如海好生商量。和林如海說了,林如海隻是皺眉,隨即歎氣:“且看看吧,玉兒今年也不過才八歲,你隻管帶著她看看日常管家,多少學一些。其他的先放一放,時間久了什麼樣的人自然是能夠看出來的。”
賈敏也覺得林如海說的不錯,也是點了點頭同意了。
於是,林黛玉每日除了上課以外又開始跟在母親身邊學習管家事物。林珗在過了七歲周歲的時候,也開始學習一些拳腳功夫。林如海說,就算你不一定十分的精通,但是多少要會一些。畢竟這天下是祖皇帝在馬背上麵打下來的,聖上還是比較喜愛會拳腳的人。雖說現在重文輕武,但技多不壓身!
林珗身子本來就不是很好,開始練武以後吃的東西多了,但是身子依舊是那麼單薄。看上去還是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半點也不顯他有武功的樣子。
但是手卻多少粗了一些,林黛玉見著十分的心疼,從賈敏那裏討來了各種膏藥給他保養。雖說林珗是不在乎的,反而覺得那樣多幾分男子氣概,卻敵不過林黛玉每次見他手若粗了幾分,就擺出一副我哭給你看的樣子。
林黛玉本來就是多愁善感的且身子也不是很好,每到春秋都要病上一場。林珗自然是不想招惹她,隻好按照她的要求去護手。隻是每次給手上上那種香噴噴的膏藥的時候,他就一副便秘的樣子,倒讓他旁邊的丫頭看了好戲。
林珗滿了七歲,他身邊的丫頭海棠也十八歲了。這丫頭本是家生子來著,林珗就尋了賈敏讓賈敏給她找個好男人配了出去。按理說是可以留兩年的,隻是這年代若再留下去隻怕就成了大姑娘。雖說配小廝還是可以,但這個年齡出去配一個管事卻是極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