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珍寶
吳起是戰國前期的一位著名軍事家。他才華橫溢、文武雙全,曾做過將軍、大夫、相國。但是,無論在如何顯赫的位置上,他都能以誠待人。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吳起騎馬外出辦事。在大街上,他看到一個人,很像兒時的好友韓熊,便試探著喊了一聲:“韓大哥!”那人聽到有人叫自己,就轉過頭來,看了半天,才認出吳起。
“果然是你!”吳起非常高興,跳下馬,握著韓熊的手久久不肯鬆開。兩個少年時代最好的朋友,二十多年後再相遇,自然備感親切。閑談中,吳起了解到,韓熊正在這一帶做皮貨生意,便熱情地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做客。韓熊說,眼下正急著去處理一批貨物,實在脫不開身。於是,吳起請他辦完事情之後,一定到自己家裏吃晚飯,並詳細地說明了自己家的住處。韓熊感到盛情難卻,也就答應了。
吳起回家後,吩咐廚師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興致勃勃地期待韓熊的到來。可是,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天黑,韓熊還是沒有來。夜深了,吳起知道韓熊不會來了,隻好上床睡覺,但始終沒動桌上的飯菜。
原來,韓熊心想,今非昔比,吳起現在的地位這麼高,請自己吃飯可能隻是一句客套話,還是不當真為好。
第二天一早,吳起派人去請韓熊。當韓熊得知吳起為了等他一夜沒有吃飯時,深受感動。
同吳起請人吃飯的小事一樣,巴頓寄煙的小事也深入人心,廣為流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次巴頓將軍參加盟軍的一個高級軍事會議。會議開得時間很長,巴頓抽光了自己隨身攜帶的雪茄煙,不得不向海軍助理喬治·布徹中校要煙。布徹很敬重巴頓,大大方方地將煙盒放在桌上,請他隨便用。巴頓的煙癮特別大,一支接一支,將布徹的煙也都抽光了。
會議結束後,巴頓將軍一本正經地對布徹中校說:“謝謝你!煙的味道真是好極了!以後我一定會給你寄一些煙。”
布徹中校隻是開心地笑了笑,根本沒有當真。他想:“巴頓將軍肩負重任,日理萬機,怎麼可能會給我寄煙呢?”
過了幾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布徹中校早已將巴頓寄煙的事情忘到了九霄雲外。沒想到,有一天,他突然收到從美國寄來的一箱上好的雪茄煙。原來,巴頓好不容易才打聽到布徹的地址,真的把煙寄來了。布徹十分感動,想不到巴頓隨口說的一句話,竟能牢記在心,認真兌現。因此,他逢人就誇:“巴頓將軍是個可以信賴的人。”
一頓飯和幾盒煙,本來是微不足道的區區小事,可為什麼會經久不衰流傳至今呢?是誠信。誠信,是人性中的珍寶,古今中外的人們都格外看重這個珍寶,渴望這個珍寶能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蔣光宇)
評點:一頓飯和幾盒煙,本來是微不足道的區區小事,可為什麼會經久不衰流傳至今呢?是誠信。誠信,是人性中的珍寶。
一分鍾誤一生情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年輕時不僅有非凡的毅力和淩雲壯誌,而且還是個風度翩翩的英俊小生。對這樣一位才貌俱佳的年輕人,丘比特的金箭當然是不會忘記的,有不少妙齡女郎對他懷有愛慕之情。
田中放棄了進海軍學校的打算,選擇了到神田的一所土木建築學校學習,決心當一名收入豐厚的土木建築業者,幹出一番可圈可點的事業。時間對他來說十分寶貴,但畢竟是年輕人,愛情對他來說也同樣魅力十足。一位楚楚動人的姑娘向田中拋出了繡球,田中也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即使在時間顯得不夠用的情況下,田中還是盡量抽出一些時間跟那姑娘約會。約會的地點有點特別,都是在神田的一家水果店門前。每次雙方都準時到達約會地點,卿卿我我,情意綿綿,有說不盡的悄悄話,兩人沉浸在愛情的歡樂之中。要不是那次出乎意料的約會,兩人結成秦晉之好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那次約會,也是在那家水果店的門前。田中抓緊時間完成功課後,匆匆忙忙準時到達了約會處,但根本找不到那姑娘的身影。原來那姑娘為了驗證自己在田中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故意製造了這場等待。田中左顧右盼,翹首以待,姑娘還是遲遲未至,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田中的心裏產生了惋惜和惱怒,為空耗時間而惋惜,又為對方失約無禮而惱怒。他暗暗打定主意,最多隻能再容忍她30分鍾。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姑娘也為自己的做法感到後悔,到了失約31分鍾的時候匆忙趕來,但已超過田中所能容忍限度的一分鍾。此時,田中雖已看到女友前來赴約的身影,但還是不能原諒她不遵守時間,毫不猶豫地招手叫住了一輛出租車揚長而去。等女友發現田中的身影並趕到約會地點的時候,隻能看見出租車飛奔而去了。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田中認為,不遵守時間的女人不值得愛!從此,就因為這短短的一分鍾,這個曾經使田中一度迷戀的姑娘,被他從心頭永遠地抹去了。可以說,這短短的一分鍾,耽誤或改變了她一生的美好情緣。
信用難得易失。長時間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不慎而喪失殆盡。信用像鏡子,一旦破碎了就很難修複。“朋友不信,則其交易絕。”武則天的這句話,還是很深刻地揭示了交友的一個規律。(蔣光宇)
評點:信用難得易失。長時間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不慎而喪失殆盡。信用像鏡子,一旦破碎了就很難修複。
兩聲口哨與五十年牢獄
那是1786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東尼來到巴黎戲劇院觀看戲劇。當她儀態萬方地出現在劇場裏時,全場觀眾紛紛站了起來,一片沸騰的景象。過了一會兒之後,歡聲笑語逐漸平息,劇場將要恢複安靜。
正在這時,觀眾群裏有個年輕的公爵叫奧古斯丁,自以為風流倜儻,站起來向王後“咻!”“咻!”吹了兩聲很響的口哨。
奧古斯丁公爵對王後瑪麗·安東尼的輕佻行為,對於一個位高權重的人來說,無異於一種明目張膽的挑釁。在大庭廣眾之下,竟然對著王後吹起口哨,以引起王後的注意,在奧古斯丁自己看來,也許隻是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與眾不同,出出風頭而已。可對王後來說,奧古斯丁的行為自然意味著調戲。因為王後隻由侍女們陪著,又是那樣光彩照人。
國王路易十六知道了此事後當然惱火,調戲王後,實際上又意味著對皇權的蔑視。而當時法國的封建統治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國王自然會把這兩者聯係起來。這樣,奧古斯丁的悲劇就不可避免了。
國王路易十六勃然大怒道:“哪裏來的毛頭小子,竟敢調戲王後!”隨後便命令將奧古斯丁抓起來,未經過任何審判程序,年輕的奧古斯丁公爵就被關進了監獄。
3年過去了,外邊的世界已是天翻地覆。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摧毀了巴士底監獄,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法國革命,可是這似乎與奧古斯丁毫無關係。又過了4年,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相繼上了斷頭台,然而還是沒有人想到替奧古斯丁伸冤。
到了拿破侖執政之後,於1813年下令徹底清查舊案,為冤獄翻案,官員們這才發現土牢裏有個因吹口哨而被監禁的公爵。天有不測風雲,誰知正當要辦釋放手續時,拿破侖失勢被流放了。於是,這件事隨之被撂了下來。
等到拿破侖再度執政掌權時,誰也不記得奧古斯丁的冤案了。
直到1836年,被關押了50年之久,已經72歲的奧古斯丁才被釋放。
奧古斯丁隻因吹了兩聲口哨,竟換來了50年的牢獄之災。
這個故事的確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從任何偶然性的背後都可以看到必然性的作用。
禮貌是博愛的花朵,是有教養和對人友好的表示,也是對人的權利和情感的尊重。禮貌和法律是兩種和平而強大的力量,有時候禮貌甚至比法律更重要。養成禮貌的習慣對每個人來說,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的確是一件大事。人有禮則安,人無禮則危。(蔣光宇)
評點:禮貌是博愛的花朵,是有教養和對人友好的表示,也是對人的權利和情感的尊重。禮貌和法律是兩種和平而強大的力量,有時候禮貌甚至比法律更重要。養成禮貌的習慣對每個人來說,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的確是一件大事。人有禮則安,人無禮則危。
一言為善重千金
在電視上看到了三次令人難忘的問答。
一次是看中外青年聯歡的現場直播。
在聯歡的過程中,有位法國女青年突然向一位中國男青年問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是很不好回答的問題:“先生,您是喜歡中國小姐還是法國小姐?”
如果回答說喜歡法國小姐,會傷害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也有損自己的外交形象;如果回答說喜歡中國小姐,也顯得不夠禮貌;如果吞吞吐吐不回答,又顯得不夠機敏和缺少應變才能。外事無小事,何況法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外交禮儀的國家。這位中國男青年急中生智,從容一笑,非常有禮貌而又得體地說了一句:“凡是喜歡我的小姐我都喜歡。”法國女青年很佩服,用手指做出了代表滿意與勝利的V字,同時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另一次是看選拔“香港小姐”決賽的現場直播。
為了測試參賽小姐的思維敏捷程度和應對技巧,主持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必須在肖邦和希特勒兩個人中間選擇一個為終身伴侶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
對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參賽小姐都選擇了肖邦。答案自然不能算錯,但也沒有特色,顯得有些人雲亦雲,千篇一律。
然而其中有一位參賽小姐是這樣回答的:“我會選擇希特勒。如果我嫁給希特勒的話,我相信我會感化他,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無辜百姓家破人亡了。”
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贏得了人們的掌聲。因為這位小姐不僅出人意料、與眾不同地選擇了希特勒,而且做出了合情合理、正義善良的回答。
再一次是看一台綜藝晚會的現場直播。其中的一個節目叫“童言無忌”,就是找來一些三至六歲的兒童,問他們一些小問題,讓他們說心裏話。這個小節目一直很受大家的歡迎。
那是在我國駐外的一所大使館被美國導彈“誤炸”之後不久的一天晚上,到場的小朋友們也被主持人姐姐問了一些諸如“糖為什麼是甜的、西瓜瓤為什麼是紅的、你最喜歡誰”等等問題,孩子們真實而充滿童趣的回答,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最後一個問題是:“你長大了想幹什麼?”
當問到一個六歲的男孩時,他大聲地回答:“我想當總統。”
大家一愣,主持人姐姐疑惑地問他:“想當哪個國家的總統?”
他答:“我想當美國總統。”
聽到這裏,大家都笑了,都以為這隻是小孩子異想天開的一句戲言。主持人進一步追問他:“為什麼要當美國總統?”
這個小男孩毫不猶豫地說:“不讓美國打中國。”他的回答令所有的人動容。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言為善重千金,最具打動人心力量的語言是善良。(蔣光宇)
評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言為善重千金,最具打動人心力量的語言是善良。
該來的不來
有個人家裏辦喜事,擺了幾十桌酒菜,可是看看時間過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來,於是心裏很焦急,便脫口而出道:“怎麼搞的,該來的客人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嘍?”覺得如果再待下去的話,就會被主人說不要臉了,於是便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幾位客人,而那些沒來的客人仍然沒來,心裏越發著急了,便說:“怎麼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於是又都走了。
最後隻剩下一個跟主人較接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場麵,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該先考慮一下,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並不是叫他們走哇!”朋友聽了大為惱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評點:說話是一門學問,同樣更是一門技巧,如果你不注意其中的細節,朋友就很可能因為你無意傷害的話而離開你,甚至是最親密的朋友,好好掌握這門學問吧。
卡耐基錯了
美國成人教育專家戴爾·卡耐基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可以說是駕輕就熟,然而在早年時,他也曾犯過小錯誤。
一次,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先生還指出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事實上,那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之口。
卡耐基確信那位先生說錯了後,為了表現優越感,很認真地糾正那位先生的錯誤。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時下不來台,不禁有些惱怒。
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坐在他左邊。葛孟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於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後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那句話是出自《聖經》。”
當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葛孟回答道:“是的,當然。那句話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並沒有征求你的意見,為什麼不給他留些麵子呢?”
評點: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斤斤計較的人,通常會招致他人的厭惡。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他人。聰明的人,隻堅持大是大非的原則,而不會在小是小非上糾纏不清。
大度的齊桓公
齊襄公是個無道的昏君。當時的齊國,有兩位高瞻遠矚、經天緯地的人才:一個是管仲,一個是鮑叔牙。他們兩人商議說:“國君如果再這樣昏庸下去的話,必然會喪失政權。齊國的各位公子中值得輔佐的,隻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我們各侍奉一人,先得誌的一個就招攬另一個。”
他們說的公子糾是齊襄公的長子,是魯國女子所生;公子小白是次子,是莒國女子所生。於是,鮑叔牙跟隨公子小白到了莒國,管仲跟隨公子糾到了魯國。
齊襄公的昏庸終於引起了群臣的憤怒,發動兵變,殺了齊襄公,立公孫無知為國君。隨後,公孫無知也被刺殺了。眾大臣派人去魯國迎公子糾為君,公子糾就帶著管仲,在魯軍的護送下向齊國進發。
卻說公子小白在莒國聽說齊國國亂無君,就與鮑叔牙商議,向莒國借得兵車百乘,也回齊國爭做國君。
這樣,兄弟二人之間發生了一場惡戰。戰鬥中,管仲親手射了公子小白一箭,使他受了傷。但最終還是公子小白殺死了公子糾,做了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桓公。
鮑叔牙是齊桓公的功臣,很受桓公信任和敬重,桓公任命他做了軍隊統帥。他沒有忘記管仲,找機會向桓公推薦管仲。起初,桓公不肯任用管仲,因為他曾經與自己為敵,還差點兒要了自己的命。鮑叔牙向他解釋:管仲和自己當初是各為其主,並沒有錯;要想幹大事,就必須心胸開闊。
於是,齊桓公不計前嫌,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宰相,最終成就了一代霸業。
評點:人應該大度一些,要學得有氣量,不能為些小節斤斤計較。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要做到心胸寬廣,做到宰相肚裏能撐船。
一語千金
傑夫的公司和外貿公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長期合作。外貿公司的經理是個難得一見的胖子,但傑夫卻從不敢怠慢,因為那可是他們的財神爺。
後來,傑夫想和胖子經理的貿易公司擴大貿易範圍。於是,傑夫找了胖子經理不知多少遍,好話不知說了幾籮筐,但胖子經理就是不答應。一天,傑夫抱著最後一試的態度,又將胖子經理約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但將近兩個小時的談話,卻一點成效都沒有。傑夫終於惱羞成怒,胖子經理剛走出辦公室門,傑夫就對助手罵道:“你看那個死胖子,他要是往公司門口一站,連蚊子都別想進來。”不巧的是,胖子經理恰好忘了拿包,回來取包時將傑夫的話聽了個正著。
之後,雖然傑夫多次想方設法賠禮道歉,但胖子經理的熱情始終不能像以前那樣高漲,關係自然也沒有先前那樣融洽了。因此,合作也少了很多。可真是一語千金啊!
評點:不要為了一時的口舌之快,而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否則會因小失大。
曾子教子殺白豬
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買東西,走到門口時被正在玩泥巴的小兒子看到了,吵著要跟著一塊去。
曾妻便對小兒子說:“好孩子,乖!到集市去的路很遠,媽媽又要買很多東西,如果帶著你,中午就不能及時趕回來做午飯了;另外,集市上人很多,媽媽買東西不能好好照顧你,要是你一下子走丟了可就不好了!”可是小兒子聽見集市上人多,更想去看看熱鬧,非要纏著去不可,媽媽怎麼說也不行。
曾妻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板起臉來訓道:“不許吵了,跟過來小心挨打!”然後自己轉身走了。剛走兩步,小兒子“哇”地大哭起來,曾妻心軟了,趕忙回頭去勸。誰知不勸還好,越勸反而哭得越起勁了。不論曾妻再怎麼哄他都不聽,眼看時間不早了,怎麼辦呢?正著急的時候,她想出了一個辦法。
她彎下腰去,拍拍正哭的兒子的頭說:“乖孩子,別哭了啊,媽媽問你,你是不是很久都沒有吃肉了?”小兒子收住了哭聲,點點頭道:“嗯。”曾妻問:“想吃嗎?”小兒子說:“想。”“好。”曾妻說,“如果你不鬧著跟媽媽去,媽媽中午回來給你炒肉吃。”小兒子將信將疑地問:“肉在哪兒呢?”曾妻笑著朝家裏的豬圈一指說:“那不是嗎?等媽媽回來了便把它殺了,炒肉給你吃啊!”
“哦!有肉吃了!”小兒子聽了,高興地叫著鬆開了手。
中午,曾妻趕集回來,驚奇地發現院子裏擺著幾個大木盆,曾子正在堂屋裏和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坐著說話。曾子見妻子回來了,就站起來說:“你回來了,咱們就開始殺豬吧。”“你瘋了,這是過年的豬,現在殺了以後怎麼辦?”曾子說:“不是你答應兒子中午殺豬的嗎?”曾妻這才知道,早上她跟兒子說的話,全讓書房裏的曾子聽見了。她不禁覺得好笑,就說:“哄孩子的話,你也當真?”
曾子卻嚴肅地說,“我不是跟你說過不要騙孩子嗎?你這不是教孩子騙人嗎?”曾妻委屈地說:“不哄一下他,我哪裏能脫身?要不是你平常老說不要騙孩子,他剛問我上哪兒去的時候,我不告訴他實話,不就啥事都沒了!”曾子見妻子還是不理解,就耐心地說:“教育孩子是不容易,但也不能騙孩子呀,這不是教他騙人嗎?”
曾妻反問道:“即使我今天不騙他,孩子長大後總會有人騙他。那時,他還不是一樣能學會騙人嗎?”“那怎麼一樣?”曾子說,“你是他最親近的人,也是他最信賴的人,你告訴他騙人是壞的,並從不騙他,他就會聽你的話,做個誠實正直的人。如果遇到騙人的行為,他就會從心底去厭惡它。如果我們都騙孩子,孩子將來長大後一定也經常騙人,因為他不知道騙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假如孩子將來騙人,這都是因為我騙他的過錯呀!”
曾妻無話可說,隻好同意殺豬。請來的屠夫知道殺豬原來是因為這麼一回事,不禁直伸大拇指誇讚曾子教子有方。於是,三人合力,殺掉了大白豬。
小兒子在外麵玩到了中午,回家吃飯時,一進門就聞到香噴噴的肉味,高興極了,邊跳邊喊著:“媽媽說話真算數。”曾妻看著曾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評點:“言出必行”,無論事情多麼微不足道,都必須奉行這一原則,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夠取信於人。
為社稷忍羞
趙簡子是春秋末年晉國的六卿之一。
他臨終前留下遺囑,要將二兒子趙無恤立為繼承人。
有位臣僚名叫董閼於的問他:“曆來都以長子繼位,無恤是庶出又非長子,怎可以立為太子呢?”
趙簡子回答說:“我把自己的一群兒子都考慮過了,隻有無恤為人能顧全大局,能為國家忍受羞辱。”
趙無恤繼位以後,有一天,他在宮殿請晉國的另一個大貴族智伯喝酒。智伯倨傲無禮,酒席間百般侮辱趙無恤,可是趙無恤呢?他不但不發怒,而且還勸智伯別生氣,但是智伯不知好歹,竟當著無恤那麼多下人的麵打了無恤兩個響亮的耳光。
左右侍臣都按捺不住怒火,要無恤把智伯殺了。無恤勸住他們,說:“先君立我為太子,說過我能為社稷忍辱,我怎能因小失大而去殺人呢?”
過了十個月,智伯倚仗自己強大,向無恤勒索領地,無恤沒有答應。智伯惱羞成怒,重兵將無恤圍困在晉陽,又決汾水灌城,大有一口吞吃之勢。但是趙無恤沒有認輸,也沒因此就失去信心,仍然頑強禦敵。
第二年,他聯合晉國的韓、魏二卿,分兵出擊,將智伯軍隊徹底擊潰,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勢。在慶賀勝利的宴席上,趙無恤將智伯的頭顱骨做成酒器,勞軍痛飲。
評點:在細節上忍讓未必是軟弱,有時可能是更堅忍、更智慧的反映。
列子家貧
戰國時期,思想家列禦寇,人們尊稱他為列子。
列子家庭貧困,有一次家中缺糧,已經有好些天沒吃過一頓飽飯了。夫妻二人靠著他妻子挖野菜充饑,餓得麵黃肌瘦。
列子挨餓的事被鄭國宰相子陽的一個門客知道了。這個門客對鄭相子陽說:“列禦寇是個有道術的賢人,居住在相國您執政的鄭國都城裏,卻窮困不得誌,餓得麵黃肌瘦,相國您就要落個不重視賢才的名聲了!”
當時的社會風氣,各國的掌權人都千方百計爭取籠絡有才能的人士。鄭相子陽也不甘落後,他聽到門客說了列子挨餓的事,雖然並不了解列子的為人如何,也要博取一個重視賢才的美名。於是,鄭相子陽就派官吏給列子家送去一車糧食。
列子聽到有車馬的聲音,出來一看是位官吏帶著一車糧食停在門口。列子問明官吏的來意,就拜了兩拜,謝絕了鄭相子陽贈送的糧食。官吏隻好把糧車帶回去,向鄭相子陽報告。
官吏走後,列子回到屋裏。他的妻子捶胸頓足地埋怨他說:“我聽說當了有道術人的妻子,都過得安逸快樂。現在您餓得麵黃肌瘦,相國關心您,贈送給您糧食,您卻謝絕相國的好意,不接受糧食,難道不是命裏注定要受窮挨餓嗎?”
列子笑了笑,對妻子說:“鄭相並不了解我。因為聽了別人的話而贈送給我糧食,到他怪罪我的時候,也會因為聽信別人的話而整治我。這就是我不接受他饋贈的原因啊!”
妻子並不理解列子的意圖,又嘮嘮叨叨地說:“看你的窮命樣,從來也沒有發達過。別人想巴結相國還巴結不上呢,你卻把相國的一番好意拒絕了!”
列子說:“接受人家的饋贈,當人家有難時,你不以死報效,是不義的人;如以死報效他,是為無道義的人而死,這難道是講道義嗎!”
後來,人民果然起來造反,殺死了鄭相子陽,列子因為沒有受鄭相子陽的收買,免掉了一場殺身之禍。
評點: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接受他人饋贈時要堅持原則,不可無原則地隨便接受饋贈。須明白,小處不注意,必然會遭致大禍患。
莊王大度得將心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平息了一場叛亂,回到郢都,開了一個慶功會。這個宴會名為“太平宴”。君王和臣子們都很高興,從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興致依然未減。
這時,外麵刮起了大風,風聲很大,好像要下雨的樣子。然而大廳裏卻非常明亮,歌舞不斷。忽然,從舞女中轉出一位漂亮的美人,這美人是莊王最寵愛的許姬。
這時,莊王讓她給大臣們斟酒。她走起路來像一隻輕盈的燕子,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到西。大臣們被他的美貌與翩翩姿態吸引了,瘋狂的喧鬧聲一下子被消滅了。
突然,一陣風吹到大廳上,將所有的蠟燭都吹滅了。此時,許姬正在為一位大臣斟酒,那人趁著黑暗之際,拉住許姬的袖子,去摸她的手。許姬也沒有放過他,順勢將那人帽子上的纓子鬏弄了下來,快步來到莊王前,向他敘述了這件事,要莊王快命人點燭,看看是誰竟敢調戲她。
調戲君王的寵姬,對君王是大大的不敬。這種行為觸犯了君王的權威!但莊王想了想,卻高聲喊道:“不要點亮蠟燭!寡人今天非常高興,要與諸位喝個盡興,不用穿得那麼得體了,大家統統把帽子全摘下來吧!”
大臣們感到莫名其妙,當他們把帽子摘下後,莊王才叫點燭。這樣,他和許姬始終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誰。
宴會散後,許姬不禁埋怨起莊王來。
莊王笑笑說:“今天是我請文武百官來喝慶功酒的,大家興致很高,酒喝得很多,在醉意中做出那種事,這又有什麼奇怪呢?我如果按你說的把那個人查出來,為你出了這口惡氣,卻讓群臣不歡而散,那大臣們就會說我的氣量太小,這樣,以後誰還會為我拚死效勞呢?”
許姬聽了,非常佩服。
後來,楚國與鄭國交戰時,唐狡作為前部主帥的副將,自告奮勇率百餘人充當先鋒,為大軍開路。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使楚軍進展順利。莊王要厚賞唐狡。
唐狡卻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說:“我不敢接受大王的厚賞,隻要不治我的罪,臣下已經是十分感激了!”
莊王感到不解:“為什麼呢?”
唐狡磕頭答道:“上次‘太平宴’上,拉了美人手的人就是我呀!蒙大王昔日不殺之恩,臣下今日才舍命相報啊!”
莊王非常高興,還是重賞了他。
評點:聰明的人,是將敵人變成自己的朋友,有時在一件小事上的退讓會讓自己贏得大利。
守衛報複夷射
戰國時,齊國有一個大臣叫夷射。有一次,齊王大宴群臣,夷射自然也要參加。宴會過半,夷射也喝了不少禦酒,不禁感到有些熱,於是,就端著酒杯走到走廊上,靠著柱子休息。
這時,一個守衛走上前請求道:“大人可真是好口福,這酒真香,您能不能賞一些給我呢?”
夷射不但沒給那個守衛酒喝,還罵道:“小小守衛竟然敢向大臣討酒。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滾!”
酒沒討到,反被罵了一頓,守衛悻然離開,但心裏可是大為不快。等到夷射回到宴席之後,他悄悄回來,在柱子旁邊撒了一泡尿。
第二天早晨,齊王路過走廊,一眼就看到了柱子旁邊的尿跡,頓時火冒三丈,責問守衛:“誰這麼大膽,竟敢在這裏小便?”
守衛說:“小人倒是沒有親眼見到。不過昨晚宴會時,除了夷射大人在此停留外,並無他人。”
齊王大怒,當即下令將夷射治罪。
評點:小人物也許不能幫你成就大事,但卻絕對可以壞了你的大事。因此,建立廣泛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使你“左右逢源”。
重耳受辱終滅曹
晉公子重耳在逃亡列國時,有天來到了曹國,曹國國君原本不打算接待他。大夫僖負羈進諫,說重耳每隻眼睛有雙瞳人,肋骨合生為一,有異人之相,應該好好招待。曹國國君這才來了興致,想親眼目睹一下。
重耳來到曹國的都城,被驛館的人請入館中。接待人員隻送上簡單的水飯,重耳非常生氣,就沒有吃。驛館的人又來叫重耳洗澡。重耳由於連日奔波,身上很髒,也確實想洗洗澡,就進了浴室。正洗著,浴室門突然大開,曹君率著寵幸的幾個大臣,穿著便服走了進來,到重耳跟前,去看他的肋骨,還指手畫腳,嘻嘻哈哈。重耳的隨從問了驛館的人,了解到是曹國國君,沒有不為之憤怒的。
大夫叔瞻知道這件事後,趕忙進見曹國國君,勸他殺掉重耳,以絕後患。曹國國君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僖負羈讓曹君厚待重耳,意見也沒有被采納,他回到家中,悶悶不樂。他妻子問他是怎麼回事。他就向妻子講了實情。他妻子就勸他說:“我早就聽人家說,晉公子重耳將是萬乘之主,身邊的隨從,也都是些萬乘之國的將相之才。現在他們處於窮困境地,外出逃亡,在這兒受到侮辱,一旦返回晉國主政,一定會伺機報複的。您若不提前與之結交,將來一定要跟著遭殃。”
僖負羈聽了夫人的話後,馬上派人連夜送了些金銀珠寶和好酒好飯到重耳的旅館中。這時候重耳他們還沒吃晚飯,正感到饑餓難耐,接到僖負羈送來的飯菜,十分高興,就吃掉了飯菜,但把金銀珠寶悉數退了回去。僖負羈見後,更加佩服重耳的賢德。
後來,重耳終於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做了國君,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晉文公。他繼位剛剛三年,就起兵伐曹報仇。曹被攻破,叔瞻被殺,曹國國君被抓,曹國也滅亡了。隻有僖負羈受到了晉軍保護。
評點:不要小視或欺侮那些暫時落魄的人,一旦此人飛黃騰達之後,很可能會回戈一擊,讓你始料不及,到時候恐怕悔之晚矣。
楚厲王擊鼓
西周時期,楚厲王是一個殘暴的君王。
楚厲王在宮殿外設置一麵巨大的警鼓,與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約定:遇有緊急情況,就擊這麵警鼓,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聽到鼓聲就立即前來防守城池,有敢違令者就滿門抄斬。
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都十分懼怕楚厲王的嚴酷律法,天天嚴陣以待。過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發生緊急情況,當然也就沒有人聽到過鼓聲,但是,老百姓還是不敢疏忽。
可楚厲王早把這個約定拋到腦後了。他每天前呼後擁地外出打獵,回到後宮與嬪妃們尋歡作樂,過著聲色犬馬、荒淫無度的生活。
有一天,楚厲王喝醉了酒,在宮殿外閑逛,看到這麵警鼓,不假思索,掄起鼓槌就敲擊起來,那鼓聲傳出很遠。
老百姓聽到擊鼓聲,立即都動員起來,遠遠近近的人都手持武器,跑來準備防守城池。百姓越集越多,把王宮圍得水泄不通。
守衛宮門的大臣前來報告說:“大王,百姓把王宮圍得水泄不通,等候大王調遣。”
楚厲王酒勁還沒有過去,仍然迷迷糊糊的,根本沒有把這當成一回事,竟然笑著說:“這警鼓可真有號召力啊!”
有位大臣說:“大王,那該怎麼對百姓說啊?”
楚厲王若無其事地說:“就說我喝醉了酒與左右侍從開玩笑,一不小心亂敲了警鼓。把他們打發回去吧。”
這位大臣沒有辦法,隻好到殿外把厲王的話轉告給了百姓。
老百姓聽了這位官員的話,心中敢怒而不敢言,回去以後,對警鼓的事也就鬆懈了。
過了幾個月,宮殿裏真的有了緊急情況,楚厲王立即派人敲擊警鼓。可是百姓聽到鼓聲,以為又是楚厲王在開玩笑,所以,大家都不認真看待此事,誰也沒有前來防守城池。楚厲王急得團團轉,一點辦法也沒有。
僥幸的是這場危機很快就過去了,沒有釀成大禍。
楚厲王隻得重新發布命令,規定了新的報警信號,老百姓這才相信了。
評點:楚厲王醉酒擊鼓,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實質上卻是一個亡國的舉動。
宴上挫晉使
春秋時,晉國實力雄厚,晉平公意圖雄霸中原,打算從弱小的齊國下手,於是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假借訪問之機摸摸虛實。齊景公不敢怠慢,便大擺酒宴,熱情款待這位上國使者。
宴會過程中,齊景公滿麵堆笑,頻頻向範昭勸酒。範昭見自己受到如此厚待,露出得意的神色。範昭對齊景公說:“請把君王的酒杯借我用一用。”齊景公馬上吩咐左右侍從:“把我的酒杯斟滿,為上國使者敬酒。”範昭端起齊景公的酒杯一飲而盡,得意洋洋地掃視著齊國群臣。
齊國的上大夫晏子看在眼裏,很不是滋味,心中暗想,你身為臣子竟然用我國君的酒杯,這是小視我齊國,對君王不敬啊!想到這裏,晏子便對侍從說:“撤掉這個酒杯,再給君王換一個幹淨的!”範昭一看,竟是個身高不足五尺,衣著樸素的上大夫。雖然晏嬰其貌不揚,但氣宇軒昂,一看就不是等閑之輩。
這時,範昭眼珠一轉,便假裝喝醉了酒,起身跳起舞來。舞了幾下,他對樂師說:“請給我奏一曲《成周之樂》,大家歡樂一番。”原來這《成周之樂》是指專門供周天子用的音樂。樂師一臉嚴肅地說:“實在是抱歉,下臣沒有這個本事。”範昭看到齊國的臣子們都這麼不好惹,便以酒喝多了身體不適為由,急忙離席回驛館去了。
齊景公見上國使者難堪地離席而去,心有不安,他麵帶怒色地對晏子說:“晉國是個大國,他們派使者和我國交往,我們好好招待還怕失禮,可你卻觸怒了他。如果因此引起兩國的衝突,敵強我弱,我們這豈不是自討苦吃嗎?”
晏子不慌不忙地答道:“國君不必擔憂。範昭並不是不懂禮節的人,他今天當麵羞辱我國,其實是想試探一下我們的態度,因此臣給他點顏色看看。”
齊景公又問樂師:“那你不給客人演奏成周的樂曲是什麼原因呢?”
樂師回答說:“成周的音樂,是天子用的音樂,一定要國君舞蹈時才能演奏,範昭隻是一個臣子,卻想在您的麵前用天子的音樂,我當然不能給他演奏了。”
晏子和樂師的一番解釋,使齊景公轉怒為喜,心悅誠服。
範昭回到晉國以後,向晉平公如實彙報了他所觀察到的齊國情況:“臣認為現在攻打齊國是不恰當的。在齊景公的宴席上我侮辱了他們的國君,晏子馬上就識破了我的用心;我冒犯了他們的禮製,又遭到樂師的頂撞。看得出齊國現在朝政清明,法度不亂,群臣勇而有謀,我們萬不可輕舉妄動。”
晉平公聽罷,隻好放棄了征伐齊國的打算。
評點:隻有我們尊重自己,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楚地梁澆
戰國時期,梁、楚兩國相鄰。梁國邊境縣的縣令一職由梁國的大夫宋就擔任。
梁、楚兩國都設有邊亭。兩國邊亭的人員各自種了一塊瓜田。梁亭百姓十分勤勞,肯於吃苦,按時給瓜田澆水灌溉,他們種的瓜長勢很好。而楚亭人員比較懶惰,不能按時給瓜田澆水灌溉,他們種的瓜長勢不好。
楚亭人員看到梁亭的瓜田長得綠油油的,比自己的瓜田長勢好,十分妒忌,就在夜間偷偷去扒亂梁亭的瓜秧,使梁亭的瓜秧有的枯幹而死。
不久,梁亭的人員發覺了這件事,就向縣尉請求:允許他們也偷偷到楚亭的瓜田,扒亂楚亭的瓜秧,進行報複。
因為這件事可能造成兩國邊境事端,事態嚴重,縣尉沒敢擅自做主,便去請示縣令宋就。
宋就知道了以後,說:“唉!這是什麼話!這是結怨招禍的辦法,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讓我教給你處理這件事的辦法,你必須每天夜晚派人前去,偷偷地給楚亭澆灌瓜田,還不要讓他們知道。”
縣尉聽了,感到很為難,但是這是縣令的意思,他不敢違抗,隻好把縣令的話轉告給了老百姓。百姓們更不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但既然這是縣令的命令,他們不敢不照縣令的意思去做。
於是,梁亭人員就在每天夜裏,偷偷地澆灌楚亭的瓜田。楚亭百姓早晨到瓜田一看,發現已經澆灌過了。就這樣,在梁亭人員的幫助下,楚亭的瓜田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楚亭人員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訪,知道原來是梁亭人員幹的。
楚國的邊亭人員大受震撼,便把這件事向楚國的邊境縣令報告了,縣令聽到後很高興,就把這件事報告給楚國朝廷。
楚王聽到這件事,感到很慚愧,知道自己的百姓糊塗,做了錯事,就對官吏說:“我們的邊亭人員除了扒亂人家的瓜秧,能沒有其他罪過嗎?”楚王的言外之意是要求官吏嚴格管理部下,檢查有沒有其他向對方挑釁的事件。
同時,楚王對梁國人能暗中忍讓感到非常高興,便派人帶著豐厚的禮品向梁國邊亭人員道歉,並請求與梁王交往。楚王時常稱讚梁王最講究信義。楚國與梁國關係融洽,是從宋就妥善處理邊亭瓜田事件開始的。
評點:在小事上不能容忍,必會釀成大禍。所以做人要寬容大度,這樣,不僅不會得罪人,而且還會讓更多的人覺得你是一個很容易接近的人。
說話的藝術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有很多以前的窮朋友想憑借這種關係來求得官職,有些人直接把從前在一起的一些惡作劇或不太光彩的事情全部說出來,以為這樣就可以使皇上懷念舊情而重用自己,結果不是被轟走,就是被推出斬首。
但是,有一個小時候在一起玩的夥伴卻憑著一張巧嘴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他也不遠萬裏前來拜見皇上,皇上問他有什麼事要稟報。他向皇上行過大禮,而後不慌不忙地說:“萬歲,曾記否,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既把小時候在一起偷豌豆、煮豌豆的事情說了出來,又顧及了自己的麵子和尊嚴。當時在煮豌豆的過程中,罐子不小心被打破了,自己隻顧搶豆吃而被紅草葉哽住,幸虧得到了這位好夥伴的幫助,才用菜葉把紅草帶進肚子裏。朱元璋馬上封他為禦林軍總管。
評點:說話事小,但關係重大,它能直接決定你的成敗。
沈萬三之死
沈萬三是明初一個很有名氣的商人,傳說南京城有一半都是由他出資修築的。雖然這一事件無從可考,但光憑這個傳說就足見其富。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由於國家剛剛經過戰爭的摧殘,所以,國庫空虛。為此,朱元璋曾召見沈萬三,命他出白銀千錠,黃金萬兩,修築南京城的外城。沈萬三自持私庫殷實,不但一口答應,還說與朝廷對半而築。結果,工程同時開工後,沈萬三竟不顧修築另一半城牆的是當今的皇上,居然比朱元璋提前三天完工。這讓朱元璋很是不悅,嘴上雖未說什麼,但心裏可是老大不痛快,覺得沈萬三沒把自己放在眼裏。可是,沈萬三仍舊不識趣,又申請犒賞全國軍隊每人一兩銀子,總共有百萬兩之多。這下,心胸狹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一下由妒忌變成了仇恨:“匹夫犒天子之軍,亂民也,宜誅之。”
隨後,朱元璋下令對沈萬三收重稅,每畝交糧九鬥三升,相當於平均畝產的一半多。隨後,朱元璋又找借口,說沈萬三修築的蘇州街道,以茅山石為街石,是有謀反的野心。於是,派兵抄了他的家,並將沈萬三押了起來,準備殺頭。後來,經馬皇後苦苦勸諫,才改將他流放到雲南,所有家產全部充公。但最後,朱元璋還是又找了借口,將沈萬三殺掉了。
評點:做人做事切忌鋒芒畢露。無論你多麼有本事,都要學會不驕不躁、韜光養晦。否則,最終會因這些小節而翻跟頭。
揖讓救火
從前,趙國有個人叫成陽堪。有一次,他們家的房子著火了,因為房子很高,沒有梯子登不上去。火勢非常凶猛,必須要馬上登上房頂滅火。成陽堪就派他兒子到村裏奔水氏的家裏去借梯子。
成陽堪的兒子平日裏飽讀詩書,對禮節之道爛熟於心。此時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打扮得整整齊齊,不慌不忙地走到奔水氏家裏。主人迎了出來,他連作了三個揖,才緩步登上台階,進到廳堂裏,安靜地坐在西邊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絲毫不提一句有關救火的事情。
主人見到年輕的客人這樣從容不迫,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一種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待客人。主人命令仆人擺上宴席,盛情款待這位客人。主人舉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年輕的客人離開座位,站起來喝完了酒。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也舉起酒杯,回敬主人。一切都進行得有條有序,禮節周到完備。
喝到正高興的時候,這時候主人開口說話了。他問客人說:“先生大駕光臨,真令寒舍蓬蓽生輝。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嗎?如果有的話,請盡管吩咐,能做到的話,我一定不會推辭。”
聽到主人的問話,成陽堪的兒子這才說明了來意。他語氣不急不緩地說:“家門不幸,上天降禍到我家,房子著了火,肆虐的烈火燒得正旺。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澆水滅火,肋下又沒長著翅膀,飛不到房上,隻好望著失火的房子號哭。聽說你們家裏有登高的梯子,可不可以借給我家用呢?如果可以的話,晚生將不勝感激。”
奔水氏聽了他的話,大吃一驚,這才知道他家著火了。俗話說水火不留情,怎能這樣不緊不慢呢?奔水氏急得直跺腳,說:“你怎麼這麼迂腐呢?假如正在山上野餐,老虎來了,一定趕緊吐出口中沒吃完的東西,奔跑逃命;假如正在溪水裏洗腳,看見鱷魚奔來,一定顧不上穿鞋,就光著腳逃命。你家房子已經著火了,這哪裏是你作揖禮讓的時候啊?快,我們趕緊去救火吧!”
於是,奔水氏趕緊和仆人抬著梯子,讓成陽堪兒子領路,往他家跑去。
大路太繞遠,他們就抄小道跑,小道又崎嶇不平,他們深一腳淺一腳,跌倒了爬起來再跑。跑啊跑啊,他們終於跑到了成陽堪的家,抬頭一看,房子早已經燒成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