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這也代表了孔子這個被尊崇了兩千年的儒學聖賢對鬼神的態度——敬而遠之!
不過,很可惜,在世上能像孔子這樣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對待鬼神的態度是和另一位聖賢墨子的態度差不多的。
墨子曰:“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墨子認為鬼神的聰明智慧是遠勝於聖人的,甚至達到了碾壓的地步,雖然墨子提出這種思想,更多的是想要利用鬼神之說來規勸或者說嚇唬人們要遵從道德規範,不可犯下逾越的罪行,但這卻也代表了大多數升鬥小民的思想。
雖然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墨子的思想被宿敵儒家差不多完全的消滅了,墨子崇天誌,主明鬼的觀點更是被踩到了泥土深處,不得翻身,但是在民間,墨子的這種思想卻從未消失過。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被許多人所熟知的話便是最好的證明,畢竟對於識字率並不高的升鬥小民來說,聖人就算再怎麼偉大,終歸離他們的世界太過遙遠了,平時的生活之中還是那些隨時監督著自己一舉一動的鬼神們更有存在感。
這一點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識字率達到了史上最高,依舊沒有改變,這一點隻要看一看每一年在寺、廟、觀、庵裏有多少人在燒香就能很直觀的感受到了。
在無神論作為主流思想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裏,尚且如此,在幾千年前的原始時代裏,這種對鬼神的敬畏之情有多麼的強烈,就可以想見了。
因此,當傳聞中夢到過黃帝,並聽過黃帝教誨的張岩出現在各個氏族的代表們眼前時,所有人的神情都變得肅穆起來,那是對創造了整個部落,已經貴為天帝的黃帝最起碼的尊敬。
“阿岩,過來見過各位叔伯阿爺。”倒是自詡知道“真相”的張虎還算正常,對著張岩招著手。待到張岩快步走到身邊後,便開始指著第一次來到長弓氏族的各個氏族代表,向著張岩介紹,“這是華陽氏族的華馥長老…”
“小子見過見過華馥長老…”張岩在張虎等一眾長輩麵前,倒是一貫的表現乖巧,張虎每介紹一個人,他便立刻十分恭敬的行禮,讓一眾原本覺得他會因為黃帝的原因而有些驕狂的各氏族代表們心中對他觀感大好。
“張司空客氣了,我們雖然癡長你幾歲,但論到所做的事情,卻是遠遠比不得張司空你啊。”待到張虎介紹完了張岩不認識的各氏族代表後,對張岩觀感不錯的他們也開始紛紛誇獎起張岩來。
能被各自氏族派出來進行這種外交活動的,哪有人會是笨蛋,花花轎子眾人抬的道理他們是很懂的。更何況,這一次前來長弓氏族,他是可是有求於對方,說不得他們還要求助眼前這個叫張岩的年輕人,他們才不會就這麼大馬金刀的受了對方的大禮而毫無反應呢。
看著麵前這些笑的難辨真假的老家夥們,張岩突然覺得自己又好像回到了前世的辦公室一般,不過,他還是很快的回過了神,一臉謙遜的回答道,“諸位叔伯客氣了,小子隻不過是僥幸才辦成了幾件小事而已,哪裏當得了諸位叔伯的誇獎。”
“嗬,張司空你就不要再如此客氣了,”眾人怎麼會如此就信了張岩的話呢,紛紛笑的愈發和善起來,同時也開始將話題向著他們這次前來的正題上引,“若不是張司空你這麼的優秀,黃帝先祖又如何會將那麼重大的事情獨獨托夢給你一人呢?大家說,對不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