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天熱起來,春天明媚的陽光一天天的變得毒辣起來,在這越來越熱的夏天裏,長弓氏族去年秋天播種的小麥已經到了收割的時候。
作為將小麥引入氏族的當事人,也是最熟悉小麥的張岩,在這種情況下被叫回了氏族,指導長弓氏族這從學會種地以來的第一次夏收。
看著熟悉的麥穗,張岩有些激動,來到這個時代這麼久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前世的景象,在萬物都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情況下,金色的麥田顯得紮眼但卻美麗。
熟悉的祭祀儀式結束之後,由張虎這位族長割下第一把麥稈之後,整個夏收活動正式開始了,由於播種的麵積小到僅有兩塊田地,因此在全族勞力的努力下,不到半天,全部的麥杆兒便全被放倒,捆紮完畢,運送到了打穀場上,最終變為了一顆顆麥子送入了糧倉。
看著送入糧倉的麥子,張岩覺得自己美食計劃的下一步必須提上日程了。
中國是最早學會用水沸騰的蒸汽來烹飪食物的國家,而與之搭配的則是麵團的發酵技術,二者搭配起來,饅頭、包子這些美味的食物成為了人們常見的吃食。
不過,蒸籠好做,這發酵技術卻是張岩一直難以入門的技術門檻,在他的前世,由於化工發達,酵母粉這種低廉的發酵引子到處都有,可是這個時代,張岩是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用來發酵的酵母。
他有關酵母的記憶除了到處都有賣的酵母粉之外就是奶奶那瓷麵盆兒裏那一塊名叫引子麵的麵團了,那是他很小的時候,酵母粉還沒有泛濫的時代,奶奶每次要蒸饅頭之前都會從那引子麵上扯下一小塊攙在麵團裏,一頓揉搓之後,用被子裹著,或者放到燒熱的水裏,幾個小時或一夜之後,麵團就像氣球一般大了起來,再然後,揉麵,切成小塊,做成饅頭的模樣,下鍋蒸個二十分鍾,白色的饅頭就好了。可是,那團引子麵是怎麼做的,他一次都沒有看到過,而等到他再大一些了,袋裝的酵母粉便開始取代了那引子麵團,他就再也沒見過了。
“哎,看樣子,我與饅頭、包子是無緣了。”坐在炕上想了許久的張岩還是想不出從哪裏能弄到酵母,隻能一聲歎息,好在他早就已經明白自己不是萬能的了,因此雖然有些失落,但還不至於因此而萎靡不振。“算了,就算做不出饅頭和包子,餃子和麵條還是能做出來的。”張岩決定退而求其次。
不過,等張岩去找族長張虎尋求製作餃子和麵條的材料時,他才發現自己想的太多了。
“不行,雖然和草原部落交易了不少小麥當做種子,可是數量依舊不多,不能讓你現在就糟蹋。”麵對張岩想要小麥磨麵製作各種吃食的想法,張虎很直接的選擇了拒絕,而且不容反駁,“今年我們的小麥數量應該差不多剛剛夠把所有田地播種的,你再等一等,明年,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有足夠的小麥拿來磨成麵兒了。”虎著臉拒絕張岩之後,張虎臉色緩和了一些,為張岩指出了未來光明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