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將精神力轉化成行動力,果斷行動成功聞訊而至(3 / 3)

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兒子想:“我是說過我去,可是我並不想去!你以為我會在父親的葡萄園工作嗎?才不呢。”

過了幾個鍾頭,父親到葡萄園去看看。不料,竟發現老大在園裏拚命地工作,卻不見小兒子的蹤影。結果小兒子不守信用,違背了諾言。

講完了這個故事,耶穌轉身問周圍的人:“這兩個兒子,哪一個照父親的意思做了呢?”

周圍的人馬上回答說:“當然是到葡萄園工作的那個老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勝於言,隻要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至於誇誇其談、嘩眾取寵而不注重實幹的人,是最令人反感的,成功也永遠不會光顧這種華而不實、說而不幹的人。如果切絲黑爾姆夫人僅僅滿足於她的動聽的演講,陶醉於她那美好的計劃之中,她自然就永遠也不可能超出言談的範圍,她就隻不過是一個空談家而已,人們也就不會相信她所說的一切。但當人們親眼看到切絲黑爾姆夫人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她的計劃時,人們才讚同她的觀點,才樂意援手相助。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說:“最大的成功者並不是那些嘴上說得天花亂墜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設想得盡善盡美的人,而是那些最腳踏實地去幹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丘吉爾,平均每天工作17個小時,還使得10位秘書也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弛緩的政府機構工作效率,丘吉爾還製定了一種體製,他給那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上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

“行動請從今日始”,不要想著明天再補。許多人也知道時間珍貴,可總是抓不住,這是什麼原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人往往隻寄希望於“明天”,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喜歡向後“支”時間,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所以,許多寶貴的學習時間就這樣地在自我安慰中悄悄地跑掉了。他們幹一番事業的願望總在設想階段。好像一粒種子,在手裏老是掂來掂去,總沒有機會播到泥土裏,讓它生根、開花、結果,最後種子也壞了,再也種不下去了。正如《唐·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所講:“取道於‘等一等’之路,走進去的隻能是‘永不’之室。”

下麵一些建議有助於你更好地督促自己立刻付諸行動,不妨拿起筆,將它們寫到另一張白紙上,然後將其貼放在你觸目可及的地方。

1.列出你立刻可做的事情

從最簡單、用很少的時間就可完成的事開始。

2.持續30分鍾的熱度

要求自己針對已經拖延的事項不間斷地做30分鍾:把鬧鍾設定每30分鍾響一次;然後,著手利用這30分鍾;時間到時,停下來休息一下。休息時,可以做個深呼吸,喝口咖啡。之後,欣賞一下自己這30分鍾的成績。接下來重複這個過程,直到你不需要鬧鍾為止。

3.把握切香腸的原則

所謂切香腸的原則,就是不要一次吃完一整根香腸,最好是把它切成小片,小口小口地細嚼慢咽。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平日的處事上:先把待處理的事情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詳列在紙上,然後把每一部分再細分為幾個步驟,使得每一個步驟都可在待定的時間內完成。

每次開始一個新的步驟時,不到完成,絕不離開工作之地。如果一定要中斷的話,最好是在工作告一個段落時,使得工作容易銜接。

無論是你完成一個步驟,或暫時中斷工作,記住要為已完成的工作給自己一些獎勵。

4.把工作的情況告訴別人

讓關心這份工作的人知道你的進度和預定完成的期限。注意“預定”這個詞彙,你要避免用類似“打算”、“希望”和“應該”等字眼來說明你的進度。這些字眼表示,就算你失敗了,也不要別人為你沮喪。告訴別人的同時,除了會讓你更能感受到期限的壓力外,還能讓你有聽聽別人觀點的機會。

5.在行事曆上記下所有的工作日期

把開始日期、預定完成日期還有其間各階段的完成期限記下來。不要忘了切香腸的原則:分成小步驟來完成。一方麵能減輕壓力,另一方麵還能保留推動你前進的適當壓力。

行動起來吧!去走走,哪怕你去找點東西吃,對自己也是非常有用的,因為你從食物中不僅能夠獲得精力,更重要的是,還能從心裏獲得一股行動的熱情。這股熱情會越積越多,讓你對事物有所欲求,有所期待。那樣,生活就會感覺棒多了。

結果來自行動,及時評估行動的結果

有個落魄不得誌的年輕人,天天做白日夢——沉浸在“運氣好、中彩票、發大財”的幻想中。於是,他每隔兩三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一樣。第一次到教堂時,他跪在聖壇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來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服從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他的祈禱。

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

直到有一天,他跪著:“我的上帝啊,為何您不曾聆聽我的祈禱呢?就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僅此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的上空發出一陣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聆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事後,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買彩票啊?”

他說:“我買過,但是從來沒中過獎。”

“那你為什麼還要祈禱?”

“因為我要等上帝回答我!”

想要結果,首先要行動。如果沒有行動,上帝也幫不了你。執行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麼簡單!

再有,行動之後花一點時間徹底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使自己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樣今後可以把問題處理得更好。事後回顧中你可能會發現你所采取的行動有的方麵是可圈可點的,有的方麵是差強人意的,有的方麵則是不盡如人意的。不難看出,及時對行動的結果進行評估,將來你可以重複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做法,同時改正你已確認的缺點,從而加速行動、節省時間。

你可以通過以下問題來開始事後評估:

我的預期目標是否一一達到了?

我有哪些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原因是什麼?

在我的行動計劃中,有哪些方麵行動是最有效的?原因是什麼?

我的哪些工作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我的工作有哪些方麵不太理想?仍有待進一步改進?

我取得成功的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