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戰(3 / 3)

張慕在殿外道:“你是當爹的人了。”

李慶成喃喃道:“是呀,我怎麼就沒半點當爹的自覺呢?”

“你知道匈奴人議和的其中一個條件是什麼嗎?張慕。”李慶成淡淡笑道。

張慕沒有回答。

李慶成道:“他們要換回你抓走的那一批戰俘,並請我大虞兵馬相助,剿滅前來搦戰的西匈奴王阿律司。”

“後者情有可原。”李慶成悠然道:“前麵那個條件我可就想不通了,幾百名戰俘,也值得這麼個大費周章?”

張慕道:“我不知道。”

李慶成冷冷道:“我信你不知道,料你也沒這麼大膽子,敢把匈奴公主給上了。”

一道猛雷在天頂炸開,傾盆大雨突如其來,風雨如晦,天地間盡是飛卷著的蒼嵐灰雨。

許淩雲忙收拾起書,把竹椅搬進房內,大雨借著風勢將房門砰然吹開,李效被淋得濕透,狼狽入內。

許淩雲升起銅爐,把香籠上,君臣二人解了外袍,在爐旁坐下,紅彤彤的爐火映著兩名身著單衣的俊朗男子,彼此都是臉色發紅。

火盆不片刻便驅了濕氣,烘得二人薄衣幹燥,外頭風吹雨打,房中卻一片暖意盎然。

許淩雲取來茶具,就著銅爐煮了壺茶,茶葉載浮載沉,滿室茶香。

李效笑道:“張慕會被匈奴人招去當駙馬?”

許淩雲哂道:“不可能,沒嚴辦他都是輕的了。”

李效若有所思沉吟片刻,而後道:“孤覺得,蘇星照,孫岩與方青餘三人所言頗有些道理,一朝一夕的征戰,解決不了問題。”

許淩雲淡淡道:“想必陛下對邊疆是和是戰一事,也有主意了,那麼接下來的故事,也不必再說了。”

李效道:“說下去罷,孤倒是想知道,方青餘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許淩雲合上書,緩緩道:“蘇星照與孫岩互通聲氣,孫岩謀私利,蘇星照為仕途,此二節略過,方青餘呢,則是真心實意地認為,一味地殺不能解決問題。”

“最後成祖權衡利弊,聽取滿朝之言,還是選取了議和。然而兵員卻仍養著,不至於馬上就解甲歸田,他的心裏,或多或少仍在提防。”

“那名被張慕抓來關在府內的匈奴少年,被方青餘查出竟是匈奴公主訶沫貼摩兒,此女原名喚沫沫貼摩兒。張慕鎮東疆期間,本不知那隊匈奴人的身份,抓回來後方發現有一女子,放也不是,關也不是,將這女人與尋常匈奴人關在笛城牢獄內,隻怕要受東疆兵士侵犯,遂隻得把她收押府中。”

“沫沫貼摩兒性格刁蠻,又當慣公主,頗有點說一不二的派頭,並通曉我大虞話。張慕吩咐手下人不得難為她。沫沫貼摩兒蓄意與張慕相處,更知這大虞將軍能直接影響虞帝的決斷,她得曉張慕身世與往事,又崇拜其武勇……總之,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張慕本就不擅與人交談,隻得避之不見。半年後歸京述職,方青餘前來接管,暗中派人打聽,終於打聽出了沫沫貼摩兒的身份。”

李效點了點頭。

許淩雲道:“方青餘乃是出了名的浪子,言語跳脫,行止不羈,那匈奴公主沫沫貼摩兒被他抓來百般奚落,最後關在府上,竟對方青餘暗生情愫。自此一心一意地想著他,想與他私奔,這當然不可能。”

“而後朝臣決議,成祖下了禦旨,與匈奴人開始和談,派出一名欽差大臣遠赴琅琊城,抵達方青餘的參知府上。”

“欽差下令放了戰俘,方青餘親自押送,把一行戰俘送回長冬林外。”

許淩雲道:“入長冬林後,方青餘掉頭與欽差派人前去立下界碑,當時東,西兩脈匈奴勢成水火,議和的其中一條,便是出兵相助東匈奴王俄柯奇斡,擊敗西匈奴王阿律司。”

“內情十分複雜,匈奴議和使在京師親眼得見海東青,歸狼山後,宣揚成祖乃是神鷹之王,東匈奴一脈臣服,但西匈奴王仍惦記著當年的血仇。”

“長樂三年夏,東西匈奴第一波交鋒,張慕守玉璧關,方青餘率領五萬騎兵兌現我大虞的諾言,協助西匈奴王作戰。雙方戰至長冬林內,在黑河與狼山側嶺拉開了漫長戰線。”

“當年六月,匈奴兩係首領卻又開始暗中和談,說到東、西匈奴,就不得不說沫沫貼摩兒的家世。陛下知道麼?七百年前,東,西匈奴本是一家。”

李效點了點頭,道:“當時貼摩兒家族是匈奴所有部落的統領。”

許淩雲頷首道:“俄柯奇斡與阿律司,都是貼摩兒的屬臣,沫沫貼摩兒公主密令發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雙方陳述,令他們罷戰聯合。”

李效沉默了。

許淩雲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或許更多的原因,還是在於沫沫貼摩兒自己的一些想法,但不得不承認,這位公主十分厲害。她孤身進西匈奴陣營中和談,在一個月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於是匈奴兩線聯合,腹背合擊,將原本西匈奴的盟友——方青餘率領的五萬征東兵困在長冬林內。”

李效難以置信地搖頭。

許淩雲笑了笑:“沫沫貼摩兒下令,對方青餘,必須抓活的,也幸得如此,方青餘帶兵輾轉整個黑河中遊,幾番交戰,且戰且退,並派出探馬前去玉璧關告知消息,鎮關的是張慕,戶部一力議和,壓著前線所需物資與糧餉,三個月未發。”

“當時玉璧關的儲備完全不足以支持長途行軍。方青餘的本隊則在先前交戰時一路深入,被誘成了孤軍,張慕得信火速回報,要求朝廷馬上增援。孫岩才知軍情瞬變,忙著手調動糧草,但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就在此刻,房門又被狂風吹開,狠狠摜出一聲巨響。

許淩雲忽道:“扶峰先生還未起來?”

李效道:“不知不覺已是午時了,你去看看,別窗門被吹開潑了雨。”

許淩雲起身朝西廂去,李效獨自翻開書。

“長樂三年七月,東疆參知方青餘於長冬林與匈奴聯軍交戰,戰至兵士三十餘,寧死不降,亂箭中英勇犧牲。”

朱筆批注:一死了卻平生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又一聲炸雷於天頂破開,李效抬起頭。

許淩雲濕淋淋地站在廊前,顫聲道:

“陛下,扶峰先生去了。”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鷹奴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