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國榮也是連連點頭:“這種想法也隻有你子才有,其他人估計是想不到的,你把你的替代方案出來聽聽吧。”
兩人再次露出了希冀的神色,劉放也不賣關子:“很簡單,咱們在先進戰機的技術方麵很落後,那咱們就拋開這個課題,可以等到以後有能力的時候,再突然發力,實現彎道超車,現在嘛,咱們隻需要搞幾個相關的課題,投入少量的科研經費,把局麵維持住就行了,至於替代方案,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咱們可以開發無人機技術,通過批量生產,形成蜂群效應,就算這些無人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也沒關係,數量上的優勢就足以彌補技術劣勢了。”
徐青山問道:“蜂群效應這個詞聽起來挺新鮮的,是不是跟飽和性打擊一個道理?”
劉放嗯了一聲:“就是這麼個意思,眾所周知,戰爭在任何年代,都需要龐大的後勤體係作為支撐,白了,打仗就是在拚消耗,美國人不是很厲害嗎?如果當初伊拉克能夠用十條人命換他們一條人命,在這種消耗程度下,美國人敢跟伊拉克打嗎?肯定是不敢的。”
邢國榮歎了口氣:“劉放,你可能不知道,海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在全球都能排進前五名,這可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他們裝備的坦克當中,許多都是我們賣給他們的,可最終的結果卻那麼淒慘,既然他們連跟美國拚消耗都做不到,我們又怎麼能做到?當初那場仗換我們上去,最好的局麵就是咱們拿人命去換美國人的導彈,等到美國人的導彈打光了,可能他們覺得肉疼,就會罷手,實不相瞞,這就是海灣戰爭後,咱們想到的最合適的應對方案啊,要不是受到的觸動太大,我跟你徐爺爺這兩個堅定的改革派也不可能被老人家提拔起來,到底,咱們是真的被嚇到了啊!”
劉放能夠體會到邢國榮的無奈,當一個國家在戰場上需要用士兵的生命去消耗對方物資的時候,這場仗其實已經輸了。導彈打光了可以再造,士兵要是犧牲了,他們的家人隻能在回憶中去懷念他們了。
即便夏國的人口基數全球第一,也並不代表著可以肆無忌憚的犧牲士兵的生命,人命是無法用任何理由被輕視的,哪怕是戰爭,也要盡最大可能的確保士兵的安全。
劉放沒有話,而是把自己的背包打開,掏出了從島英子那裏弄來的戴爾筆記本電腦。電腦開機後,他打開了一個文檔,裏麵存放的都是他昨晚趕工製作的電腦繪圖。
徐青山和邢國榮全都湊了過來,劉放點開了第一張電腦繪圖,上麵呈現出的是一架造型巧的飛機,飛機的機翼下掛載著四枚導彈。
隨後他點開了第二張電腦繪圖,這張圖上麵的飛機數量變成了一百架,看起來密密麻麻的一片,很有點蜂群傾巢而出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