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憤怒的長江(1 / 3)

宗澤死了,宋朝廷又胡作非為,金兀術感到機會終於來了。

看到金兵大舉用兵,一路勢如破竹,宋高宗又開始搖尾乞憐,派人向金兀術示好。為了討好金兀術,高宗甚至主動去掉皇帝稱號,稱呼金兀術為父皇,讓人轉告金兀術,說自己很可憐,要守沒人,要跑已經沒地方跑了,求金兀術網開一麵,饒了自己。

宋朝皇帝卑賤到這種地步,讓金兀術更加囂張,金兀術對大將們說:“這次一定要抓住趙構這小子,上次他趁我不注意逃跑了,這次抓回來之後我要狠狠教訓他。”

杜充擔任東京留守之後,將士們的士氣早就瓦解了。這時候金兵要打過來,杜充嚇壞了,他不是傻子,自己知道根本不可能抵擋。到了這個地步,杜充跟高宗的想法一樣,千萬不能搭上自己的命,於是他帶著主力部隊南撤,將東京交給副留守郭仲荀。老郭也不是傻子,跟杜充一樣,他也溜之大吉,將東京城交給留守判官程昌寓。程昌寓也是聰明人,郭仲荀前腳剛走,他後腳就開溜,將擔子交給部將上官悟。

上官悟倒是個實在人,沒有逃跑,但這時候東京城已經混亂不堪,就算金兵不來,也差不多玩完了。東京大量的軍民逃亡,城內極其缺糧,街上到處是餓死的人。

趙構得知杜充逃跑,居然沒有責怪他,反而下了一道命令,讓他主持黃河以南的一切軍務。可惜,這時候杜充沒有心情去指揮了,他一路逃到長江以南。

建炎三年六月,嶽飛剿匪之後回到東京。杜充下了一道命令,讓他放棄東京,帶著軍隊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大家都在逃亡,但嶽飛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對於杜充的命令他非常憤怒,他讓人轉告杜充說:“大宋領土寸土不可丟,何況是京師東京,如果現在丟棄了東京,以後恐怕要用十萬人的生命才能收回來。”

杜充的回複很簡單:“服從命令,否則斬首。”

嶽飛的心情非常沉重,他讓王貴帶著幾十人回家鄉將自己的妻兒接到建康。自己帶著人馬按照杜充的指示奔赴建康,一路上嶽飛心事重重,他不明白朝廷為什麼要這樣,宗大帥本已經製定了北伐計劃,形勢一片大好,為什麼突然自相殘殺,到現在又放棄京師。

這時候,嶽飛隻有二十七歲,官場上的很多事情他看不懂。在他心裏,隻有精忠報國四個字,他又哪裏懂得那些齷齪的官場權術。嶽飛此時還抱有天真的幻想,心想局麵並沒有到非得逃跑的地步,如果是讓自己來擔任東京留守,就一定能守住東京。不但守住,還要指揮千軍萬馬渡過黃河,殺金人個片甲不留。朝廷中掌權的人都是些貪生怕死之輩,這些無能之人怎麼都當上了大官,就說杜充吧,是非常糟糕的一個人,但他偏偏就是統帥。

嶽飛覺得像杜充這種人,根本不配指揮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夠成為一方主帥,不再聽命於人就好了。那時候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天賦,打得金人抬不起頭來。

當時南宋朝廷確實是非常昏庸的,像杜充這種無德無能又敗壞的大臣,卻被朝廷高層視為唯一能拯救江山的人。朝廷中的投降派無一例外都對杜充充滿好感,這讓人非常想不通,如此隻能用臭味相投來解釋。宋高宗嘉獎杜充是社稷大臣,一心為國,忘家忘身,智勇雙全,堪比古之名將。

可能是當時已經沒有可用的人了,所以高宗才對杜充寄予厚望,最後還提拔杜充為右丞相,負責所有的防務。除了張俊的部隊作為皇上的私人衛隊,其他的軍隊都歸杜充節製。像韓世忠、劉光世這樣的大將也必須聽杜充的節製,這讓韓世忠和劉光世很不滿,他們都知道杜充不過是浪得虛名之輩,也不懂皇上為什麼要這麼信任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