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2)

秦承釋用過膳後說道:“朕雖不常來,但與書燕的情分不比常人,你也不要這樣立規矩,快坐下用些吧。”

穆書燕感動得眼裏泛起水光:“臣妾隻當皇上再不願到和寧殿來了,心裏激動也吃不下。”

“朕怎麼會不願來,隻是近來事多也就顧不上後宮了,皇後那裏朕都很少過去,朕這幾日哪兒都沒去,今兒是第一次到後麵來就到了你這裏,這樣你還不高興?”

穆書燕笑得開心,依偎在秦承釋肩上點了點頭。

“朕還有件事要問你,書榆為何如此憎恨岩炙,你們玉浮與岩炙有宿怨朕是知道的,但今日在歸隱寺朕見她定是有什麼緣故,不然以書榆平日的性子是不會不給淑妃麵子的,再說四水鎮之事真那麼重要?”

穆書燕笑容略減,苦澀地撇了下嘴角,原來皇上已經這樣自然地直呼姐姐的名字了,原來皇上肯第一個到和寧殿來也是為了關心姐姐。

她還是高估了自己啊,不過卻不能不抓住這個機會讓皇上更加憐惜姐姐,這樣才能對自己有利、才能對玉浮有利。

穆書燕傷感地歎了口氣:“書燕雖沒有去歸隱寺,但也能想象得出當時的場麵,想必是淑妃娘娘先惹怒了姐姐。皇上,你可知四水鎮被屠,以致數萬手無寸鐵的百姓慘死在岩炙國禽獸的刀刃之下這件事與姐姐有直接的關係嗎?”

秦承釋聞言扶起穆書燕問道:“她一個處在深宮中的公主如何能與此事有關?”

穆書燕麵色慘然:“四水鎮當時是守鎮將領中出了叛徒,與岩炙商議好要裏應外合攻鎮,守鎮的王將軍冒死派出五人快馬回來報信,結果四人都在途中被害,隻一人重傷逃出。偏這人在半路上遇到了十五年才被準允出宮一次,要去沁泉山避暑的姐姐,那日正逢風雨大作姐姐的車馬隊伍不能前行,姐姐救起那人得知七日後岩炙即將發兵四水鎮,隻是那時姐姐年紀小不懂得事關重大,再加上暴雨不停連路都看不清又如何派人回宮,便想等雨勢小些再派人,可等到雨勢漸小時已是過了一天一夜,姐姐趕緊派了護衛回宮稟報,結果到底還是誤了出兵禦敵的時機,父皇派援兵趕到之時四水鎮已差不多成了空城。”

說到這兒穆書燕忍不住垂淚:“姐姐在玉浮時便為父皇所不喜,再加上姐姐又患心疾幾乎整年也見不到父皇一麵,而皇上您又多次拒將姐姐納入後宮,父皇就如同沒有姐姐這個女兒一般。所以一出了這事父皇直接讓人將還在半路上的姐姐送到了四水鎮說是讓姐姐親眼瞧瞧她做的好事,又訓斥姐姐說她身為玉浮嫡長公主非但不能為玉浮盡心,還延誤軍機導致數萬百姓遇害,是為不忠不孝。臣妾當時年紀還小但與姐姐一直如親姐妹一般,得知姐姐被送去四水鎮便大著膽子不顧母後反對也要趕去那裏,隻是當時姐姐已經從四水鎮返回。臣妾聽護衛說,四水鎮裏遍地屍首、血流成河,無論老幼婦孺竟沒有一具屍首是完整的,真如人間煉獄一般,姐姐回到宮裏每日渾渾噩噩,也不知道吃喝,夜裏更是噩夢不斷,後來生了一場大病差點送了性命,父皇又下旨隻讓姐姐呆在宮裏不準再踏出宮門半步。”

“唉,其實這事兒也不能怪誰,若是那人半路也死了,或是沒遇到姐姐,那姐姐也不必承擔這個罪名了,隻能說姐姐的命不好。”穆書燕歎了口氣將事情簡單地說了一遍。

秦承釋皺著眉,眼裏怒氣陡增,這玉浮國君未免太過昏庸了,竟將這樣的罪名壓在自己隻有15歲的女兒身上,以此來掩蓋自己用人不利、排兵無能之實,四水鎮是玉浮邊境要塞重鎮,可玉浮長年隻派千餘兵力守衛如何能不出事,可以說岩炙出兵是早晚的事,怎麼能怪穆書榆延誤軍機!

不過,他也總算明白了穆書榆為何會那樣幹脆地答應自己所提的要求,隻為報四水鎮之仇了。秦承釋雖是心疼穆書榆那時所受到的驚嚇和委屈,但卻不能不抓住這個有利的機會,利用穆書榆心中的牽掛來留住她。

秦承釋知道這樣做有失一國之君的風範,隻是穆書榆不同於別的女人,這個視名節於無物的女子,卻又表現得重情重義、言行磊落。

今日在歸隱寺,她既能告訴自己對白廣清所懷的知己之情,又能毫不掩飾地告訴自己對岩炙的恨意,而他也是到現在才明白,穆書榆對自己從來都是句句實言,不想留在宮中、不想與自己共枕根本不是扭捏作態,而是她真心所想,自己若不如此又怎麼可能挽留住這個讓自己掛心的女人?

不過自己也不會委屈她就是了,秦承釋此時在心中暗下決定:書榆,你受的罪,聯都會幫你討回來!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太困了,今天解釋下為什麼光光會事兒多呢,因為今天老媽過生日,明天公公婆婆從三亞旅遊回來,光光時間緊得很哪!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