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係牛山表裏挪乾坤 步界嶺散仙摶神通(1 / 3)

一氣混元分清濁,兩儀陰陽修道果;

三清穹鏡道參禪,四帝恩施造萬河;

五方五老炁天壽,六丁六甲驅鬼魔;

七竅可育天下靈,八卦可知萬物說;

九宮堪輿寰宇事,十常難猜人神錯;

千機道盡因與果,萬字到頭又如何?

混沌初始,一氣而生萬氣,萬氣而孕生靈。在生靈之中,又分兩儀陰陽之象,固有:“陽九竅,陰十竅”之說,人神俱是如此。雖說天下萬物生靈均受陰陽因果輪回牽製,但終有超脫出外的異類。

而步界嶺便是其中的異類。

步界嶺係出係牛山,是老子當年過函關途徑的一座山嶺。因老子在此係牛歇頓,因而得名。此山高不及須彌,寬不過昆侖,隻因老子當年攜紫氣而過,駐留此地,致使山澗萬物均受紫氣滋潤洗禮,修得半仙半神之體。因而得名。

係牛山中,無人,無神,無鬼,皆是山間靈物棲息安樂。因得紫氣熏陶,此間物種皆有擔山趕月,吞雲吐霧,霞舉飛升之能。

然係牛山雖也算是仙山,卻並不被人神鬼三界熟知,神界不知是因此地地接紫氣環繞周遭,隱去了凡跡;人界不知是因山途崎嶇,高不可攀,隻做望洋興歎;鬼界不知是因此處瑞光紫氣障蔽,因而陰司鬼蜮之鬼不敢涉入。加之種種,愈發使得此地成迷。

係牛山最高峰乃是步界嶺,此處來曆也有說法,相傳老子過函登高之處,因紫氣襯托,便也使得腳下山嶺拔高了百丈,致使此處高聳入雲,直插天闕。成了鏈接天上與人間的通道。因而得名步界嶺。

人神鬼三界,具有三災九難,無有生靈可避,人之三災有臨盆災、長成災、名利災三類,九難有夭亡、離難、溺水、別離、三屍、神敬、畏鬼、綱常、輪回九等;神之三災有雷震災、毒火災、醢風災三類,九難有崩禪、身殞、業毀、靈通、解脫、內觀、天目、涅槃、輪回九等;鬼之三災有血光災、魂魄災、地獄災三類,九難有恍惚、忐忑、驚懼、狗難、雞難、迷魂、攝魄、三生、輪回九等。

五行之中,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互為依存。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天下萬物俱遵五行之論而論,世間有靈皆依陰陽之果而果。又有陰陽八卦者,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種,依天地之法而成,開鴻蒙,辟天地,八者成也。俯仰生息,皆賴八卦變數。天闕之上,人倫之中,鬼蜮之下,更演九宮細分,為乾宮、坎宮、艮宮、震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中宮九者,凡使五行八卦九宮者,微則趨吉避凶、求財立命;中者不入地獄、不滅沉淪,甚則可羽化登仙,超脫生死。不論天地人間鬼蜮,皆有靈驗。

然觀係牛山中,蠃鱗毛羽昆之物,依五行成靈者居多,金者以鵬魔鳥居首,鐵翼銀毫,銅爪鋼腦,翼一展,神鬼皆愁,爪一縮,魂魄皆休,此禽長居係牛山步界嶺摩崖頂之上,常捕團龍江龍蛟而食;

土者以地精山魈為首,土發垢麵,埼拐坦囊,孤拐一伸,萬獸俱逃,嗉囊一鼓,風火全呼,此獸居於係牛山步界嶺拐子山坳中,以如何樹之果而食,地精山魈長棲於此,庇護巨樹,因此得名:護樹將軍;

火者以曱甴郎為首,曱甴者,蟑螂也,是為蠃屬之物,因其軀體百煉不死,又夥同居多,故而占得一方水土,曱甴所到之處,草木皆酥,百物俱休,居於步界嶺火部窟中,此物唯如何樹不敢侵也。

木者以如何樹為首,;如何樹冠高八百丈,貌若參天,葉脈四時不枯,果實四時不落,據傳,凡吃此果者,可避山間凶焰瘴氣,可退妖魅魍魎,葉脈巨大,可呼風,可攬霧;枝條可做兵刃,敵得過刀兵,抗得過水火。

水者以遨鯤為首,龍頭鯤身,魚鰭蛇尾,可吞波濤洶湧,可噴撥雲見日。雄踞團龍江,團龍江以步界嶺為依,又有百川澤集,經峽穀,過山川,終彙入汪洋大海。

此五類,威震係牛山步界嶺,統率萬物,駕馭森林,成為了三界之外,五行之中的異類。

曾有無名散仙覓到此處,見奇花異果,珍禽異獸,數不勝數,加之心懷憂思憤慨,遂在步界嶺摩崖頂上刻下一首《一氣混元歌》,以抒胸意。但見此處萬物靈長皆有靈性,遂將生平所學精學皆刻於摩崖頂之上,後久居此處,百無聊賴,無以慰藉,一時興來,便用摶土轉生法兒拿捏了一個因果小人,以期可以互相交流,做個伴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