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三章 往事(一)(1 / 2)

“你們娘子很有錢嗎?”杜仲問那小丫頭。

小丫頭一臉的自豪,就把珍珠在金陵做的這幾件事掰著指頭說了一遍,杜仲聽的是目瞪口呆,這絕對不是她的表妹珍珠所能做出來的事兒,她的表妹溫柔嫻靜,人前不敢高聲語,人後也是小姑娘一枚,大家閨秀一個,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兒呢。這讓杜仲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之中。

在江南水鄉,一般村寨都比較小,勤勞樸實的人們,靠水而居,白天或下田耕作,或下水打漁,過著簡單並快樂的江南生活。

織裏村在這一片地方,算是個大村子了,村裏有百十來戶人家,大家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村裏有個秀才,是這個村的先生,誰家的娃娃想念書,隻要每月交的上一鬥米,就可以來秀才家識字念書了。

秀才姓沈,是這方圓幾十裏唯一的一個秀才出身的讀書人,人人見了都得叫一聲沈先生,或者沈秀才。

沈秀才年輕的時候,因為自負極高,發誓要考上舉人,參加殿試,可是考來考取,連個舉人也沒有中,時光飛逝,沈秀才也從青年,變成了過了而立之年,馬上就不惑的中年人,而且還是沒有家室的中年人。

沈秀才的父母也在望子成龍中逝世了,沈秀才迷茫彷徨了好長時間,族裏有人來勸秀才,考試可以慢慢考,可是媳婦不能慢慢娶,現在都老大不小的了,該有個媳婦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沈秀才也覺得是這麼個理兒,就點頭答應了,請各位叔伯嬸娘幫忙。

沈秀才雖然屢試不中,可是在這四裏八鄉的,大小也是個名人,聽說沈秀才要娶妻了,一時間,媒婆都踏破了沈家的大門。

媒婆和親戚們提的姑娘都還不錯,全都是水靈靈的江南妹子,裏裏外外一把好手,可是無一例外的是,全都是目不識丁,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典範。

沈秀才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答應呢,還是再想想。正在沈秀才猶豫的時候,沈家的一個嬸娘上門了,對沈秀才道:“大侄子,這些日子這麼多說媒的,你一個都沒答應,你跟嬸子說說,心裏到底是怎麼想的。要是有別的想法,嬸子就是想幫忙不就有方向了嗎,不然得耽誤到什麼時候。”

“嬸子,侄兒也說不好,這些人家都是本分人家,姑娘也都沒的說,隻是.....隻是侄兒家怎麼說也是書香門第,這些人家都是沒幾個認字的,雖然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侄兒......”沈秀才也不知道自己具體要找什麼樣的,沈秀才想到哪裏說到那裏,說的顛三倒四。

難為沈張氏,卻是明白點兒了,“我的兒,你就想說你想找個知書達理的,識文斷字的姑娘不就得了,也省的耽誤了這麼多時日,饒了這麼大的圈子,傷了這麼多姑娘的心!”

沈張氏笑嗬嗬的說,沈張氏的一番笑談,說的沈秀才滿臉通紅,支支吾吾的答不上話來。或許自己的內心深處,還是想找一個和自己誌同道合的人,不光是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操持家務,生兒育女,更想找一個可以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女子吧。經嬸娘這麼一提醒,沈秀才連連點頭,說就是想找個這樣的姑娘。

沈張氏嗬嗬一笑道:“這不就有現成的姑娘嗎?真是花了眼。早年教你讀書的程老先生,他們家的姑娘不光長的漂亮,而且自幼跟父親讀書,這幾年更出落的如花似玉,可是你媳婦的上上人選。”沈張氏興奮的說,一般觀察著沈秀才的反應。

嬸娘這麼一說,沈秀才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少年時,在程先生家讀書,那個梳著衝天揪,穿著大紅的蝶戀花的襖,胸前戴著長命銀鎖,胖胖的手腕上,有一對帶著小鈴鐺的銀鐲,在師母的守護下,蹣跚而行,稍微大點了叫自己沈師兄,一笑臉頰上兩個小酒窩的小女孩。

這麼想著,沈秀才的眼裏一片溫柔,臉上帶了淡淡的笑。沈張氏一看,這事有幾分意思了,就道:“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這事兒我們也不要冒冒失失的去說,也要看看程先生的意思,他們家的姑娘也有十七了,聽說也是挑的厲害,生生的把個姑娘給耽誤了。過了今日,你找一天,去程先生家拜訪拜訪,探探口風。”

沈張氏倒很是熱心的幫沈秀才出著主意,此時的沈秀才早就心思活泛起來,立刻答應了,對沈張氏謝了又謝。

晚上神秀才翻來覆去的睡不著,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沈秀才就換了新衣服,一身細綢天青色外衫,仔細的整理了頭發,帶上書生巾,整個人看著都精神抖擻的,提著準備好的幾樣果品,步調輕盈的,在樹枝上鳥雀的歌唱中,去了村西頭兒的程先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