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封折子(1 / 2)

長安三月。

越州刺史今年的第三封折子進了皇城,送去了開春以來的又一個壞消息。

越州地處江南,本是魚米富庶之鄉,今年卻發了大水。刺史大人暗歎時運不濟,懷著悲痛的心情上奏了災情。

哪知這第一封奏折上去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一件好事。

此事還得從先帝在位時說起。

先帝爺乃楚國的開國皇帝,從扶氏手中奪下天下,從此改朝換代,國號大楚。先帝膝下有三子,個個命途不濟。大皇子乃皇後所生,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卻不幸早夭;二皇子豐神俊朗才謀過人,卻自小染病,小小年紀就被送去西邊的燕國當了質子;三皇子文武雙全,又是先帝盛寵的惠妃之子,眼看著要繼任大統,最後卻在奪嫡之爭中慘敗,封去偏遠的幽州當了個王爺。

今上便是那個客居燕國八年的病秧子二皇子,蘇昱。

一年前先帝突然駕崩,惠妃聯合外臣扶持三皇子蘇羨登基,本以為暢通無阻,不料最後關頭卻殺出個二皇子。當朝丞相溫兆熙與先皇後同氣連枝,硬生生將本不得勢的二皇子推上了皇位,又用雷厲手段收服了朝臣。

史書上不過寥寥幾筆,方時卻是一場腥風血雨。

是故,今上禦極不過短短一年,國庫空虛,朝堂未穩,正是亟需休養生息之時。這一場大水,發得很不是時候。

刺史大人掐指一算:陛下開倉賑災,銀子從哪來?必得加重賦斂。可國運維艱,百姓的銀子又從哪來?唉……恐怕是要變天了。

果不其然,大水牽動積患,楚國上下餓殍遍野,終於捅出了流民叛亂的簍子。刺史大人哆哆嗦嗦,提筆遞上了第二封折子。

依刺史大人看,當事情變得如此糟糕的時候,反而能得以喘息。因為短時間內,恐怕再也出不了什麼亂子了罷……

可過了幾天一看,賦稅征了,糧倉也開了,可難民卻與日俱增,動亂也久不見平息。刺史大人發愁了:這是何故啊?立刻派屬下去調查。

這一查,竟查出了個大新聞。刺史大人聽完各郡遞上來的報告,氣得頓時吐了一口老血。

萬萬沒有想到,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竟還有人膽敢在這等危急關頭勾結權貴,暗地裏囤積糧食,哄抬物價!

朝廷顧著出兵戡亂,賑災的銀兩本就不足,江南的災情日益嚴重,囤糧之舉禍及整個南方,無疑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這不是存心給皇上添堵嗎?

奸商!奸商啊!

刺史大人悲嘯不已,頑強地擬完第三道折子,飽含著對這位奸商的恨,臥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