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一個人的好天氣(1 / 3)

在清晨,在黃昏,在夜晚,一個人的時候,或沮喪,或開心,你都可以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共鳴。

1.旅行,不一定去天涯

去遠方,放空心靈

去遠方,放空心靈,掏出心裏那個最想成為的自己,遇見戈多,溫暖一段時光,綿延出時光的線條,這是不是你旅行的意義?

說來旅行之於許多人而言是一種疲倦生活的英雄夢想,它是呼吸過的浮光裏清淺的一泓溫軟,靈魂是微風輕撫麵龐露出的清澈笑容。它蟄伏在心裏就像年少的暗戀那般美好,卻密而不發永遠放置在未來會實現的期盼中。

一則可能因為經濟實力不夠,二則考慮時間長短舒適問題,三則害怕一個人的孤單旅程將與各種不確定和意外對抗,期盼有個喜歡的人相伴,故而旅行總是在規劃中。

生活一定有一些無奈必須要妥協,身體的旅行多數隻能漂浮在天花板上仰望。

“好吧,總有一天我會去的。”這句話在心裏溫習成千上萬次,同雪人在陽光下慢慢融化為水,遺失在心裏那一隅的冰冷,揮之不去。

為了在心裏鋪開晴天的溫度,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不受約束行走在路上,在無法預知的遠方,感受刺激和新奇,隨時準備與美好不期而遇。

為何要拒絕在人生漫漫路途上能夠隨地拾得的喜悅呢?未曾留戀過陽光的苔蘚也需要享受一些光影的滋養,夢想中的旅途如果不需要停下腳步或者繞上一段長長的路,隻消安坐在房間裏,關上門,喜樂便可自取,那麼,你還會糾纏於生活的網而猶豫不決嗎?

在房間裏旅行—靈魂旅行,一定有很多人在疑惑它是否可行。

其實靈魂旅行並非是臆想出來的天空之城。早在1790年就有人深深體驗過並留下了妙美的敘述。那是意大利的薩米耶軍官,他因深陷私鬥事件而被逮捕,在關押的寓所42天中,他的靈魂輕盈地展開旅行。

“漫長冬日夜晚,最溫暖也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遠離喧囂與人群,壁爐裏生一盆火、幾本書、幾隻筆,所有寂寥一掃而空!最好連書本和筆也拋在一旁,一邊撥弄爐火一邊悠然冥想,構思幾句讓朋友們發笑的詩詞。時光便如此不知覺地滑過,注入亙古的沉默,而我們一點也不會察覺它憂傷的經過。”這是他筆下的片段之一。

不需要空餘的時間和精力,不用局限於老少的年齡,不必刻意理會天氣好壞,不會擔憂遇上壞人等問題。

被囚禁的空間裏,沒有陽光沙灘上的晴朗天氣,沒有花開滿山的浪漫氛圍,它卻是一場獨一無二、無以複製的最佳旅行。

一個長方形的空間裏,從東到西隻需要花上不到一分鍾的時間,這正是薩米耶的囚禁室,四麵冰冷而駭人的牆壁在他思緒的海洋裏成為了發酵更多奇思妙想的殿堂。

一個可以信手拈來的物件,可能是一支筆、一張畫或者隻是一個紋理,隻需要把它拉近眼簾,妙如進入愛麗絲仙境,各項特質和個性象征都能輕易按動腦海裏的旅行起航鍵。

就這樣他雲遊在每個微小的角落裏,一點舊一點新,都得以從聯想和回憶中體驗那種無與倫比的自得其樂。

這些頓悟無須勞經身體力行,無須囊括生活瑣碎,無須精心剔除篩選,這是心悅誠服地與自己相處,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並喜歡上自己。

思維在雲端時,感受風,聆聽彩虹,演奏細雨,將以往被冷落的美好細數揣進口袋。

當一回流浪旅行者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同樣的感受?

小時候,常常思考著長大後自己的模樣,有奮不顧身的愛情,有說走就走的勇氣,有決斷生活的能力,不一定有美麗的臉龐,但一定有值得驕傲的笑容。

而年歲見長,越發有些事情總是逃離計劃,如野草肆意生長,難以控製。終歸是生活的打擊,淩遲了信心,也剝削了勇氣。於是,自己離那個夢想中的未來仿佛更遙遠了。

很容易就可以陷入陰霾的天氣裏無法自拔,過去的喜樂會附上暗黃的色彩,提醒著自己,回憶泛黃了,削尖了考量的眼,於是現在的生活簡直不值得一說,總在回憶中翻滾,願有一架時光機,可以帶著現在的自己回去尋找快樂。

所以,我對生活很挑剔,不快樂占據了生活,成為了主題。

城市太浮躁了,而我的心也是如此,總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空閑的時間來梳理生活,理出紋路來細細品味,理出悠揚的皺褶來放置辛酸,空出生活繁瑣來擺放品味,卻一不小心就發覺時間永遠是無法計量出空檔的,如果不小心規劃,總會被瑣碎生活截取大部分的精力來鬥爭,而非從容走過。

因而,我也叛逆地當過一回生活的逃兵。

我選擇了一個城市的角落,辭了工作,帶著身上不多的現金,把手機、銀行卡統統鎖緊在家裏的衣櫃,隻帶了一個小包,包裏放上簡單的衣物,拉上拉鏈,推開門,回望一屋子的熟悉,匆忙地關上門,走向生活那端的另一個世界。

沒有計劃,於是時間和行程總在變更中,踏上一輛又一輛車,走了很遠的路,一開始如釋重負,走著走著,卻開始沉重了,覺得背包裏麵裝滿了許多東西,那些親情、友情和愛情奔騰呼嘯在耳邊,在陌生的城市裏,那種感覺被一再放大,成為耳邊呐喊出來的兩個字—回家。

那些被偷偷藏起來的美好

那一天到半夜才到家裏,不想開燈,點上了一盞蠟燭,房間有台老式的唱片機,從抽屜裏翻出了一張老舊的唱片,藍調的音樂優雅地傾瀉在房間角落裏,像時光在訴說著美好和溫情,暖暖的如情人吟唱的情話。

黑暗的房間裏麵,一盞蠟燭的光芒,一首重複歌曲的靜謐,時間竟如同滿灌陽光灑滿地板,一提清風迎麵撲來,斑駁的小痕跡懈怠了身體裏每一根疲憊的神經,妥善地翻出時光背麵那些美好事物,關於近況,總覺得一團糟,可是如今思考起來,好似又是另一種模樣。

在零散床單上,暖上一壺茶,輕輕踏著房間地板,走上一圈又一圈,哪怕此刻沒有明媚的陽光守候,也覺得剛剛好,耳邊的曲子剛剛好是溫柔的墨陽,心醉的清涼。

童話般的美好。腦子伏擊這個形容,意識被輕輕驚醒。

房間裏東西雜亂著,就好似陌生的地域,我像《重慶森林》電影裏的梁朝偉開始跟各種事物交談,莫名歡喜。

提著蠟燭慢慢摸索,書架上那顆原本要吃卻忘記的蘋果依舊透著清香,我便由衷感激它對於我抱有的耐心,書桌上一片戀愛的跡象,書和書之間沒有隔閡,非常融洽,想起很久以前,它們都還從未碰麵,未曾想到如今那麼和諧吧,隨意翻開書籍,跳出一兩個我喜歡的詞語,便覺得夠了,滿心愉悅,和它約定明天好好相見。

衣櫃裏麵各類顏色不同的衣服都擠在一起享受著熱鬧的氛圍,而襪子和內衣都窩在角落裏麵如灰姑娘一般等著王子出現,不吵不鬧。

像曆險一般,將蠟燭吹滅,光著腳,按著記憶的輪廓,慢慢地穿過客廳,走進衛生間,夜色均勻地在臉上散開,眼睛也可以適應黑色的溫度,一切都如同夢境一般,重新展開。

一晃天亮了,卻想打開燈了,推開窗,靜靜倚在窗前,回頭慢慢看著街上人群多了起來,一群小孩歡笑地途經樓下,或是奔跑或者慢慢走,還有被小狗嚇到號啕大哭的小孩,一抬頭就發現樹梢上春天到了,綠色葉子慢慢攀上嘴角,回頭張望,屋裏的小植物也回應了我一抹微笑。

2.觸手可得,幸福的模樣

可以被“計算”的幸福

電影《ONCE》,女主角和男主角深情地擁抱,並且吻別。帶著對音樂的愛和理解,他們總能找到很多共鳴。他知道自己很愛她,她知道自己並非不愛他。愛情不是兩個人在一起的理解,共同的夢想也不是。片中女主角覺得沒有安全感,於是選擇了放手。男孩尊重了她的選擇,沒有挽留,他在為女孩拒絕他的理由百思不得其解,那個理由如此簡單:“我們在一起幸福的概率太低。”

幸福,難到可以用概率計算出來?

可是放眼望去,似乎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充滿了概率的影蹤,而它的存在,卻奇跡般地能安撫人們內心的浮躁。

兩個人約會,星座恰巧是百分之百吻合的話,他們之間的話題就變得很多;尋找一份工作,其實是麵試者和麵試官的互相打分,吻合的概率越高,成功的概率越高;結交朋友也要看左看右,如果不能和自己的世界重合,在一起豈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如果愛情真的存在,隻想去一味地嚐試,隻在乎路上的風景,而不在意結果,是否就能在愛的旅途中活得灑脫?

顯然不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雖有不同,但麵對愛情的傷痕時,就像麵對鋒利的針芒,被刺傷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啊”一聲。然而當細小的幸福經過時,每個人的表現又完全相反,甚至隻有那些內心單純、向往幸福的人才能捕捉到那微小的令人感動的瞬間,擁抱微小的幸福,並能以幸福的姿態告訴身邊的人,它的所有。大部分的人在接觸到“小確幸”時卻陷入了沉默,心中問了自己很多次,否定,肯定,再否定。拜托,幸福像個無辜的孩子,如此循環懷疑,它也會傷心。

也許多年之後,《ONCE》中的女主角還是沒有找到那個可以給她安全感的男人,回首想想,一起和自己在街頭演唱,並一起出了專輯的男孩也許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此時的男人早已不再等待,在日益操勞的生活中,甚至忘記了愛情最初的模樣,心中唯一在意的也許不是手中的那把許久沒有拭擦灰塵的吉他,而是孩子下個月要上的拓展課……這就是人生的真實之處吧,你錯過的似乎永遠都是最精彩的,不敢嚐試的卻是最動心的,沒有賦予希望的永遠都在最好的風景之中。

在幸福的詞典中,寫著這樣一句話:“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雖然這樣的定義難免會扼殺許多浮想聯翩的想象,但仔細讀起來,在清晨,在黃昏,在夜晚,一個人的時候,或沮喪,或開心,你都可以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共鳴。

愛情的“獨立事件”

一個學統計學的朋友是在無聲無息中變成了剩女。先讀大學,後讀研究生,博士剛剛畢業,工作未穩定,剩女的大旗就插在了她的頭上,為此,她曾滿腹怨言。

一直都是乖乖女,一直都在努力讀書,一直都在向著更好的自己出發。結果卻敗給了那個不思上進,一心隻想嫁給“高富帥”的發小。所以,“伴娘專業戶”的朋友為了回擊發小,以表她的不滿,堅持不給發小當伴娘。

仔細想來,朋友的愛情路途上似乎隻有一次真正的戀愛,還是她比較受傷的一次,往下的愛情幾乎都是在重複從前的愛情模式。

和朋友深入聊天,才明白在她心中自然有一個統計學的理論,每次戀愛之初,她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獨立事件,男主角換了,可是女主角的心卻還未變。

每次的戀愛看似獨立的事件,但它從真正的意義上卻從未單獨存在過。因為,一切都在朋友的內心深處種植下了一顆“不幸福”的種子,揮之不去。

也許我們不應該相信“一段新的感情,可以治愈上一段感情的創傷”,它未必能治療,也許會讓你感覺到“舊的傷痛未逝,新的疤痕更疼”的滋味。

所以,看完電影《ONCE》,朋友說她很那個敬佩有主見的女主角,她能和他好好地說再見,離別時刻能夠擁抱,並且心存感激,謝謝他能真正地愛過她,並且祝福他在以後的人生中遇見他的“百分之百”女孩。

於是如此,我們似乎也轉變了對愛情的定義,對一段已經分手的感情,要做到心中毫無芥蒂,沒有牽掛,沒有怨恨,沒有愧疚,理智中沒有任何的負麵印象。這樣開始的感情才算的上一個獨立的事件,成敗的概率才能從50%算起來。否則,修成正果,隻能越來越吃力。

而那個一直在用統計學計算愛情,計算得失,計算人生的朋友,也許一直不知她對愛情淺薄的認識依舊停在那段給自己傷害的初戀中,從此之後的情感都不能算是獨立事件。

朋友的發小也許才是最聰明的,深知每個男人都有所不同,深知幸福除了靠自己的優秀,最重要的是努力之餘,始終還要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以及不同的愛情分開來看。

平衡生活,淡定心態

當愛情結束的時候,我們的心可以重新歸零嗎?

如果還有些許殘留,那是養分,還是可怕的陰影?

決定離開一個愛過的人,無論多久之後才開始另一段感情,讓人生重新開始,也許都應該是水過無痕的狀態。

而對過往的愛情,有一天我們已沒有記憶,沒有負擔,沒有借口。對現在的愛情,也許一直如捧著初戀那般認真,始終覺得沒有把握,卻願意把全世界都先給對方。那麼愚笨,那般勇敢。

還記得初戀時,在愛情中,我們常常忘記自己。那時,還沒有學會使用手中的那把標尺,還不懂什麼叫統計學,經常在數字中變得糊塗。那就是個容易迷糊的年紀,不計較,反而生活得更悠然自得。

世界上很多事情,經驗多了總會好一些。唯獨愛情這件事,經驗就像揮之不去的傷痛。除非,已經學會了如何正確地看待過往。

在愛情中,依然會淚流滿麵,依然能有一顆被微小幸福感動的心,並且有誠意,學會尊重他的世界,也許才是在愛情的世界中真正的長大。

3.滿腹經綸,且聽風吟

偶爾的困惑

有的時候,走在大街上,看到街頭人頭攢動,不禁感歎,美女為何年年那麼多,而且呈現了猛然增長、年輕化的趨勢。自己不免有些傷懷,衰老和憔悴好像一直寫在臉上,從未退去。而仔細回想人生,好像從未真正年輕過。每天糾結不知道選哪一款眼影,不知道該繼續喝哪一種減肥茶,不知道哪種服裝才是自己的Stlye,不知道明天還要不要繼續那份每天想辭職七次的工作……竟然會有種世界和自己作對的感覺。

應聘不到好的工作,是不是主考官都是視覺動物,根本看不出厚厚的眼鏡下掩蓋著你的清麗容顏?工作中業績始終不突出,該不會是總監把好的客戶分給了坐在你旁邊的美女吧?雖然差點兒沒在愛情中被剩下,看著男友,會不會偶爾也覺得你的擇偶好像“沒有底線”,才選擇了他?時裝雜誌和時尚的購物網站,每天都在搜索,但是卻始終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對了,有一些人還曾寫E-mail告訴過知名的設計師,設計要接地氣啊,不要天馬行空,考慮下女媧捏人的時候,有時很隨意,似乎他們就是她最隨意的那一捏。

唯有在雜誌上看到國外的年輕人,三十不立,依舊在世界到處遊玩時,各種羨慕嫉妒恨,想想自己留學的那段時光,再對比下他們,真是如天壤之別。

不能再想了。

也許真正阻止我們的人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款式”,是因為,在這內心深處始終沒有“且聽風吟”的情懷,始終沒有“滿腹經綸”的壓陣。

有人說,生活無時無刻不需要絲絲詩意,不然,苦悶的人生真是會“緣愁似個長”。

才情女人,最讓人心動

真羨慕那樣的女子,滿腹經綸,才情洋溢,淡定自信。翻開曆史的大辭典,這樣的女子不在少數,比如卓文君、李清照、蔡文姬、薛濤、朱淑真、唐琬、蘇小妹……如一顆顆輕靈奪目的明珠散落在曆史的長河中,無比璀璨、耀眼。

而這其中,最為閃爍的當屬“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當一個女人得到如此殊榮,尤其在古代男女懸殊如天壤之別,算得上李清照為女人增加了一段光榮史。作為獨立的文學形式,在宋代,“詞”終於推翻了“詩莊詞媚”成為文學的霸主。在那婉約與豪放兩派的相鬥下,婉約派又被稱為“詞的正宗”,李清照獨樹一幟,獨占宋詞之巔的優越可想而知。

李清照的早期生活優越,與丈夫趙明誠的故事可謂是愛情中的典範。他們曾共同致力書畫金石的搜集與整理,曾一起顛沛流離,享受過愛情中的溫馨與美好,也感受了世間的一切生態炎涼。最終,趙明誠敵不過疾病,與世長辭,離她而去。

本以為她會堅守這段愛情,至死不嫁。但經曆了北宋與南宋兩朝的交替,又受到了玉壺通敵的迫害,李清照再嫁張汝舟,沒想這步棋竟然遭到了舉世誹謗,使得這位千古才女的命運竟然像一葉孤舟在驚濤駭浪中搖搖欲墜。

雖已至此,生活如此不堪,李清照卻在詞中轉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具有悲劇情懷的女詞人,她把文字寫得淋漓盡致,雖有愁,但文字中始終沒有具體的悲傷。從最初的閑愁到最後的孤獨之愁,這其中的人生堪與誰說?

舉起她伉儷情深的愉悅,國破家亡的悲歎,我們不免感歎,才情女子最讓人動心,因為時隔千年,你依然會為李清照擔心、難過。在詞的麵前,你依然心生崇拜。而且在後人心中,她的容顏早已消失在曆史的碼頭,隻留給人們一襲纖細的背影,似乎永遠依靠在蘭亭邊,揮墨而感……

如果斬釘截鐵地說,一個女人的容貌總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模糊,真正的美一直留在女人的內心,多少都會顯得“庸俗”,就是那種大家都明明知道,你還要繼續“得瑟”的樣子。

但是看完李清照的故事,再看看千古傳奇青樓女子魚玄機的傳說,無一不閃爍著離奇、悲苦,還有命運的各種轉折,讓人先是心生羨慕,後又心生陣陣寒意,會心疼、會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