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代人的夢想,我們的體育人幾乎是從2001年7月13日以後就開始以讀秒的心情等待的北京奧運會,在無數人依依難舍之中降下了帷幕。
奧運會所帶給中國人的期盼、激動、振奮,像那被喜慶焰火照亮的天空一樣久久燦爛著,聖火在我們的心中經久不息。
鳥巢、水立方、五棵鬆……這樣一些讓我們悲欣交集的地方,將不僅僅以名詞與建築的形式被我們永久地珍藏在記憶之中。
我們不能不記住這樣的一些名字:菲爾普斯、博爾特、楊威、郭晶晶……他們以挑戰人類運動極限的精神,以英雄的方式詮釋競技的高度、強度、力度、速度即“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男子百米世界紀錄被一個看似閑庭信步的人輕鬆打破,而一個人在遊泳項目中,一屆奧運會上奪取八枚金牌,世人無法不稱讚這是奇跡。從2008年8月9日開始,到8月24日結束的本屆奧運會上,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破奧運會紀錄”、“破世界紀錄”這樣一些消息。“在黃土地上刷新成績”成了最準確的預言。我們當然有理由為這些金牌選手鼓掌喝彩,自從人類聚集在雅典的聖火之下開始,就找到了展示自身力量、技巧、自信、智慧的舞台,這是競技體育最高水平的舞台。為這最高水平褒獎喝彩,就是為人類自己喝彩。
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對這樣一些事情與人物無動於衷:
代表德國出戰的那位“高齡”女體操選手獲得了一枚銀牌。這位媽媽級的選手,曾是前蘇聯的體操運動員,後來又分別代表獨聯體國家和德國參賽,體操運動員的黃金年齡都在20以前,而這位30多歲的選手還能獲銀牌,算是相當難能可貴了,她不放棄的精神令人感動。然而,看過關於她的報道之後,我們會有另外的感受。這位母親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患有白血病,她之所以一直堅持參賽,是希望用比賽所得的獎金給孩子治病。看到電視畫麵上她可愛的小女兒與她依偎的照片時,相信許多人都會為之動容。
那位拖著一條殘腿進行遊泳馬拉鬆的選手,令人難忘。他應該還參加殘疾人奧運會,但是,他以自己的殘疾之軀參與在健全人的競賽行列的時候,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大寫的人,人們解讀的是勇氣和尊嚴。
我還想說一說那個來自一個小國的孤獨的女選手,環形跑道上,她跑在最後,並且與大家差距很大,她的競技水平,隻是她自己國家和她本人的水平,我甚至沒記住她是來自哪一個國家的選手,但她勇敢地站在這樣的舞台上,表達著人類的信心與奧林匹克信念的力量。
我甚至覺得沒必要一定得“GOGEL”出這些選手的姓名。因為,他們所表達出來的深沉與廣闊的愛、勇氣尊嚴、信心信念,已經遠遠超出了體育自身,它表達的是人類的品質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