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童年(1 / 1)

東晉權臣劉裕,先後滅掉南秦後燕,氣吞萬裏,北伐大勝。其後,劉裕重返東晉帝都建康,臨朝篡位。東晉武帝竟欣然筆書寫禪位詔書,並對其左右說:“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近二十年。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劉裕建立宋王朝,中國開始走向南北朝這一空前絕後之時代。劉宋初期,因劉裕在東晉末年收複了北方三州,大致擁有了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劉裕在位三年,在位期間,政治清明,頗有作為,廟號高祖,諡為宋武帝。

高祖劉裕病崩,終年六十歲。高祖臨終親自擬詔:“後世如有幼主,母後不煩臨朝。”遺詔另言朝事全權委托四位輔政大臣,領軍將軍謝晦,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手握重兵的大將檀道濟。高祖長子劉義符即位,是為宋少帝。

高祖逝世後,謝晦、徐羨之、傅亮三人受顧命之重,忠心耿耿輔佐少帝。可少帝劉義符的所作所為很快令他們失望了。宋少帝初登帝位年僅十七歲,恰是貪玩年紀,好與左右狎昵,遊戲無度。仗著自己位極人君,無人管束,成天吃喝玩樂,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後來少帝又在皇家華園林造了一排商鋪。親自穿上商販的衣服,小衣巾,短打扮,與左右買賣東西相互取樂。興盡後又登大船巡遊天淵池,夜裏困累了就宿在龍船之上。

作為天下之主,如此的恣意妄為,四位輔政大臣自是不能容忍。何況輔政大臣之首謝晦對這位少年天子早有成見,早在高祖在位之時,他就對上陳言:“陛下年事已高,應當及早考慮萬世帝位之事,不應使無此能力者襲此帝座,耽誤江山社稷。”但武帝劉裕最終沒有廢掉劉義符。

少帝劉義符在這種種情況之下,自是坐不穩帝位。謝晦與徐羨之已然暗中在策劃廢掉少帝了。可如若廢帝,理應立被貶的少年王爺劉義真,但他同樣不被幾位大臣看好。其實這位少年容顏秀徹,性好文學,但幾個大臣還是事先上書奏列了他的“過失”,廢為庶人,遷於新安軟禁。接著幾位文臣將兩位德高望重的武將王弘與檀道濟召入京中,告以廢立之謀。檀道濟引兵突入台宮,謝晦等隨後。少帝受傷被押送回太子宮軟禁,繳收了玉璽綬帶。眾大臣矯皇太後詔,廢少帝為營陽王,遷於吳地軟禁。不久,少帝劉義符被刺殺於吳地,廬陵王劉義真被刺殺於新安。

其後,百官備法駕迎太祖第三子宜都王劉義隆於江都。劉義隆率自己親信嚴兵自衛,乘船從江陵直抵建康。彼時的劉義隆年僅十七,承天命於大難之餘,扶江山於即倒。

劉義隆於建康登上帝位,是為宋文帝,改年號元嘉。元嘉三年,文帝追查弑立之事,徐羨之畏罪自殺,傅亮被縛誅殺。謝晦當時出鎮荊州,聞徐、傅二人已死,知曉文帝定是要秋後算賬。自己若束手,定然難逃一劫,便自擁三萬精兵抗拒朝命。文帝從廣陵召回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的檀道濟,對他道:“廢立之事,你未參與謀劃,我不加追究。現今,謝晦據荊州之地,抗表犯上,威脅建康,不知你有何良策?”檀道濟答:“謝晦老練幹達,富有謀略,我過去與他同從武帝北征,入關十策,有九策出於謝晦胸中。但他未曾率軍取勝於疆場,戎事非其所長,若陛下信任,可讓我銜命征討,可一戰擒之。”隨後檀道濟奉旨討伐謝晦,擊破荊州,生擒謝晦。

劉宋王朝至此初步穩定。

此後,宋文帝劉義隆兢兢業業的治國之策終於締造了一個傳奇強盛的帝國。元嘉之世,成為南朝最為鼎盛昌明,百姓最為安居樂業的盛世。而我,有幸抑或不幸地生於這個時代。同時見證了它的輝煌與凋零。

南朝宋,元嘉六年,我誕生於細雪飄飄的建康。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我已五歲,姓溫名莞。我有一個哥哥,他名為殊,年長我七歲。我的母親因為在生我的時候落下了病根,所以我記憶中她總是臥病在床,鮮少見她能下地。她就像我在書中所見的那些病美人,病痛同時將她女性的柔美展現到了極致。

父親十分愛她,我經常看到父親從四處搜羅來的珍貴藥材。母親一天不知要喝多少種藥,我每次在母親的房間裏都能聞到一股藥味,但並不難聞,苦澀中帶有一縷縷獨特的幽幽清香。我一直猜想之所以如此大約因為父親對藥做了什麼。

父親出生於東晉高門,我的先祖是東晉名臣溫嶠。祖父不僅有才學,還追隨過武帝北伐,是令魏虜聞風喪膽的北府軍中一員猛將,武帝之心腹。南國名將檀道濟與祖父乃八拜之交,父親和他的義父檀道濟都曾擁立過今上。父親如今在朝身居要職。

我不怎麼能見到自己的父親。我想他了的時候,就得去母親的房間碰碰運氣了。不巧的是,大部分時候,我的運氣都不算好。他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贈與我,他的女兒。他很少有時間陪我,他將自己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母親以及他的政治。我總是纏著母親和哥哥,在我的生命中,哥哥還扮演著另一種角色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