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非常的激烈,一度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許悠然幾個覺得很好笑,人家是爭著搶著要那個寶座,而這兩人卻你推我讓。這種情形,多年以後想起來,眾人都不勝唏噓。時過境遷,安世昌當初的執著,都成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笑話。
幾番爭議之後,安世昌跟沈捷一家依然相持不下,誰也不肯讓步。到了最後,沈曠就提出個折中的辦法:“不如這樣好了,大家一起努力,還安瀾國一片安寧,還是由昌叔叔來做皇帝。我呢也是想要有一番建樹,不過我想要往西北和東北方向發展,打造一個全新的王國,如果昌叔願意的話,不如就把北府我好了。日後,我會將領地往東北和西邊方向發展,也會約束臣民安守本分,絕不進犯安瀾國,會跟安瀾國睦鄰友好,互相支撐,互相依靠!”
這樣,彼此之間,也就多了一個助力,皆大歡喜。
杏兒心裏自然是讚同的,連忙出聲支援兒子:“這個提議不錯,安瀾國的領土可以向西南和東南方向發展,新建立的王國就向東北和西北方向發展。然後兩個國家保持睦鄰友好,一旦另外一個國家的邊境線被其餘的國家侵犯,可以互相派兵支援。再不濟,至少雙方不會遭遇四麵來敵的局麵,這樣比什麼都好!”
沈捷也連忙開口聲援:“我也覺得這樣好,安瀾國的皇帝還是由世昌來做,畢竟曠兒不是安氏家族的人,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世昌是皇上嫡親的叔叔,這做侄兒的能力不足,德行不夠,危害社稷,由做叔叔的來為侄兒收拾殘局,再合適不過了!”
夫妻倆知道,沈曠的誌向不在安瀾國,他要的是故地齊地的權利。在齊地,還有不少他昔日親朋好友的子孫後代,因為各種原因,如今依然過得水深火熱。他要奪回原本就應該屬於自己的國土,為那一片故土,奉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齊地改造成人間天堂,讓百姓們過上國泰民安的好日子。
兒子有這樣的抱負,這樣的雄心壯誌,這樣的慈悲心懷,杏兒和沈捷又如何能不成全呢?不!無論如何,也要成全!而其中的關鍵,正是北府這一塊土地,這是拿下齊地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沒有了北府做依仗,想要滲透齊地,阻力太多!
這一家子的意思那麼明顯,許悠然和燕無雙又哪裏不明白?兩人的心裏,也是認同的,沒有不支持的道理。當即,兩人又同時附和。
沈翰是個老派的人,雖然不讚成他們跟朝廷對著幹,但是形勢比人強,也無可奈何的表示會支持安世昌做皇帝,心裏對孫兒打北府的主意非常的滿意。不過,卻也沒敢反對,生怕一下子就將兒子、兒媳以及孫子給得罪了。
他不知道沈曠跟齊地的淵源,心裏甚是不得勁,總覺得孫兒沈曠異想天開,貪心太過。要按照他的想法,沈曠就該老老實實的,等著新皇給他封王就是了。如果實在舍不得北府的話,就請求將那裏作為他的封地就好了,怎麼能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就要北府的所有權呢?
不管沈翰心裏怎麼想,反正安世昌樂意得很,他還主動提出,要多給沈曠一個府郡的領土。不過,被沈曠很堅決的拒絕了:“不用,就北府就好了,如果不是要將北府作為基地,以此來逐漸滲透齊地,這個北府我還不會跟你開口呢!日後,我會首先向西北方向擴展,想要多少國土,有的是辦法!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我絕不會從自己的親人手裏搶奪土地,要搶就從他人手裏搶奪!”
西北和東北方向,地廣人稀,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相當的落後。阿娘說,這個時空的世界,跟她生活過的古代中國的唐朝有點類似。阿娘跟他說了很多關於西北和東北方向的那些鄰國,什麼“絲綢之路”、“汗血寶馬”等等,聽得他熱血沸騰,心向神往。
許悠然和燕無雙,都主動表示,如果大事成了,他們都隻要保持原來的身份地位就成了。換言之,就是許悠然依然是逍遙侯,燕無雙依然是無雙山莊的莊主,被奪去的祖產大部分能還回來就好了。其他的要求,一個也沒有提,什麼封王不封王的,他們還真是不在乎。
不但如此,許悠然還提議:“王爺還是少封一點的好,一旦封王就得有封地,那樣會給朝廷帶去眾多的隱患,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還有一點,許悠然沒有說,他不想封王,不想要封地的原因,其實也是生怕引起上位者的忌憚。君臣之間,無論曾經有多少的淵源,都還是不要牽扯太多的利益了。
將自己萬裏江山之中的一塊土地,給下麵的王爺做封地,這對於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都無異於是割肉。風平浪靜,君臣關係好,那還好說。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一旦有人在聖上麵前進讒言,那就是要命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