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歎息 第八十九章 狐狸的眼淚
當落日如一個碩大的蛋黃,砸碎在村頭那棵大柳樹上的時候,劉岩回來了。
劉岩回來和三年前走的時候沒有什麼變化,仍然是背著一個帆布包裹,仍然是穿著一身灰不溜秋的中山裝,仍然是一見人就憨憨地笑。
劉岩沒有變化,小村也沒有變化,老石磨還依然躺在村口,張老三家的房子還是搖搖欲墜的樣子。村東的張嬸和村西的李大媽還是死對頭,仍然一見麵就罵,高亢而尖利的吵架聲圍著小村來回飄蕩。
劉岩是個孤兒,三年前才十八歲,劉岩說不想在家待了,要出去闖蕩,拎著幾件換洗的衣服就走了。小村人信奉祖上留下的規矩:“金山銀山,不如自己家的茅屋一間。”除了偶爾去一趟三十裏外的集上,連去過縣城的人都不多。劉岩是全村第一個外出的人,也是全村人所不齒的“叛逆”者。
“娃子,出去受苦了吧?”對於劉岩的回家,特別是窮苦潦倒、身無長物地歸來,小村人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大度,紛紛帶著吃的喝的用的來看他。三爺背了一袋糧食,見了劉岩關切地問。
“在外邊都幹啥了?”三爺又問。這也是村裏人的好奇,出去三年怎麼生活的?都遇到了什麼事?都是他們迫切想知道的。
“幫人家養狐狸,養狐狸可掙錢了。”劉岩回答。劉岩出去後,就流浪到了外省一家特種養殖場做幫工,也是在一個村子裏,一幹就是三年,並學會了養狐狸技術。
“養狐狸,那東西也能養?”村人聽後眼瞪得老大,都好奇起來,“既然掙錢,你怎麼沒有掙到錢啊?”
“嗬嗬,我隻是個幫工。”劉岩回答。其實主要的原因他沒有說。他在那村子裏養了三年狐狸,眼看最後一批狐狸快長成的時候,不知道誰在食物裏放了把毒藥,把狐狸全毒死了,老板一下子賠了個底朝天。
這裏的人怎麼這麼壞啊,就不能見到別人比自己強。看著老板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蹲在地上痛哭流涕,劉岩想,怎麼能跟俺村裏的人比。
劉岩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村民的好都記著呢。小村人的善良淳樸讓他感動,這也是他回來的原因,他要在家養狐狸致富。不但自己致富,還要帶著鄉親們致富。
劉岩把自己三年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又從銀行貸了款,很快辦起了狐狸養殖場。劉岩讓小村人養,小村人都搖頭不幹。劉岩心裏明白,大家是沒有見到效益,害怕,等自己掙著錢,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的。他要做的,就是對前來看稀奇的鄉親講解如何養殖狐狸,談狐狸的習性。
開始,小村人都把劉岩養狐狸的事當成笑話談論。有的說沒有聽說過養狐狸能掙錢,這小子是在外邊受刺激了。還有的說自己家還吃不上肉呢,還得天天用肉供著那些畜生。後來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慢慢地退去了,都閉上了嘴,因為劉岩家後來蓋了樓房,買了摩托車。
小村沒有樓房,所以劉岩家的樓房就顯得很紮眼,紮眼得讓小村人看著不舒服,如同眼裏突然飛進了一個蟲子,硌得難受。同樣,小村的人都沒有摩托車,劉岩的摩托車轟鳴聲聽得小村人心裏堵得發慌,讓小村人聽著心煩。
劉岩依舊見了人就憨憨地笑,可小村人見了他不笑了,眼神裏多了一種東西,有時還故意躲著他。讓劉岩不解和苦悶的是,村民們看到了效益,卻還不同意跟著他養狐狸。劉岩去動員,他們還是搖頭,問緣故,都說不會養;劉岩拍著胸脯說保證教會,還是搖頭,說沒有資金;劉岩又說可以賒欠狐狸幼仔,人家就煩了,說講那麼多道道幹啥,說不養就不養,萬一死了呢。
劉岩見勸不動村民,就去找村長,就在去村長家的路上,劉岩碰到了心急火燎找他的三爺,三爺滿臉大汗地對他說:“娃,出大事了,你養的狐狸不知道為什麼,全死了。”
劉岩賣光了家裏的所有東西還了賬,又變得一無所有了。劉岩為此哭了好幾夜,哭得小村人都不敢出門。但劉岩沒有報案。在一個黃昏,劉岩和回來時一樣,背著那個帆布包裹走了。
有人說劉岩又出去闖蕩去了,並發誓再也不會來了。也有的說劉岩是到銀行貸款去了,準備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