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將老和一次談話(1 / 1)

總有一種印象式的結論:人們生活在冬天裏不會老,而在夏天裏恐怕很快就老了。不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因此總不希望過夏天。

或許冬天是一個適於睡眠的季節,睡眠中的人大約不會老吧。冬天是萌發前的醞釀,是產生種種願望和設想的時刻;是青草在雪下研究如何發芽兒和成長的時刻;是土地做著夢,還沒有解凍,期待春天的時刻;再或者說是生命在低溫下,在躲開陽光的輻射下,在冰雪籠罩下,更易於保鮮的時刻。當然,或許我偏愛冬季的緣故。

說到夏天有點讓人畏懼的感覺,酷熱難當是件遭罪的事兒,用了空調機,又偏偏容易落下毛病,無處躲無處藏,自然也有些好處,穿衣服省事兒,衝涼方便,身體上的曲線極其輕易地被欣賞到。但有人喜歡夏天。和夏天盛開的花朵一樣,人們顯得年輕些。如果深一步想想,開放著的花朵離凋謝的日子,的確是越來越近的。

有一次和一位遠方來的朋友談到關於“怕不怕老”的問題。朋友說真的怕老,說著說著竟生出人生易老的味道來。我說了一些不怎麼怕老的話。我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對於生活來說/皺紋也是美好的。朋友說這也許是一種無奈,顯然是覺得勉強的。我說古今都有這方麵的說法,李商隱的話是含著歎息的: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毛澤東的話更是說得直接:人生易老天難老。葉劍英老帥的話透出將軍氣魄: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好個夕照明,我說這真是有道理的,朋友說這是樂觀主義,但不是怕,也不是怕。

我說我感到精力旺盛的季節是冬季,比如寫詩,每年冬季都能寫出一些來,而到了夏天,就像母雞下蛋,該“歇伏”了。朋友樂了,但還是說人怕老是規律,人將老是規律。我說,我屬於那種未老先衰的類型。二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顯得老了,在外人眼裏,仿佛我就好像沒有在年輕的時候經過,我說我並沒有在意,現在四十幾歲了,一晃快近五十歲了,也沒有怕老的明確的意識,朋友說那也許你心理上還不老。我說這顯然是不對的,年輕時候的一些人和事,幾乎被我忘得差不多了,我的記憶裏充滿的都是現在。

我們誰也沒有想說服誰,隻是談到了這個話題,事後我又回憶起這次談話,回憶起談話時的情形,朋友那年輕的聲音實在讓我羨慕。再想想我說過的話,偏愛冬季可能還是怕老的原因。規律這東西怕也不行,還是多想想眼前的事怎麼做,把怕與不怕暫且放在一邊,這樣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