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604年七月,隋文帝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太子楊廣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業,拉開了其波瀾壯闊而又毀譽難定的一生。
楊廣即皇帝位後,假造文帝遺詔縊殺前太子楊勇。其弟漢王楊諒以討伐為名,在並州起兵,煬帝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煬帝聽從雲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而後一年間,他又借機鏟除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功臣,天下兵馬大都督楊素。
次年,楊素之子楊玄感,大業中反隋,聲稱隻要挖出他爹埋藏的楊公寶庫,就能得到富可敵國的錢財,故而軍士沒有良好武器,亦精神振奮、一路高唱凱歌。楊廣深感恐懼,親自調動五十萬軍隊禦駕親征,楊玄感不敵,身受重傷逃往高麗方向。
此次親征雖大獲全勝,可楊玄感生死未知,始終成為一塊心病。
大業三年,即公元607年。楊廣北遊至內蒙古瀏覽草原風光,途中高麗國使臣晉見,楊廣便吩咐使臣,命高麗王高元到涿郡朝見。未料到,這高元居然不給大隋皇帝麵子,楊廣按預定時間浩浩蕩蕩地抵達涿郡,那小小高麗藩王高元竟敢無故不到。於是,楊廣盛怒,決定興師問罪,禦駕親征那膽敢不聽招呼的高元小兒,其實他內心想法是想借機殺入高麗鏟除生死未知的楊玄感。
聖命如山倒,一時間全國有幾百萬壯丁被征集或入伍或服徭役,民間的舟車牛馬被大批量征用。士卒集中涿郡,糧草屯於遼西郡,沿途運兵運糧的民夫達百萬之眾,日夜川流不息,病死累死者相互枕著,路上到處散發屍臭,百姓怨聲載道。
為運送軍糧,楊廣征發小車夫六十餘萬,兩個人推三石米,因路途遙遠,三石米還不夠車夫路上充饑,到達目的地往往無米可繳,隻好畏罪逃亡。
......
此刻全國皆為征討高麗亂得不可開交,唯獨南方氣候溫和,天空如鏡子一般明亮。
在這沒被戰事波及的江南,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豐饒,其中竟陵附近的飛馬牧場更是風光無限,牧草豐美,四麵環山,周圍除了十多方裏的沃野,僅有東西兩條峽道可供進出。形勢險要,形成了牧場的天然屏護。
而在風馬牧場的一偶,一座建在山中峽穀內的的庭院顯入眼前。
這庭院風景秀美,左方還有個荷花池,池心建了一座六角小亭,由一道小橋接連到岸上去。河岸上是一片竹林,經過竹林後,水聲嘩啦,原來盡處是一座方亭,前臨百丈高崖,對崖一道瀑布飛瀉而下,氣勢迫人,若非受竹林所隔,院落處必可聽到轟鳴如雷的水瀑聲。
如此美景,賞後不禁讓人產生一種退隱之感。居住在此地之人,想必是位隱士高人。
此時,一陣優美淒婉的簫聲傳了過來。原來,在那瀑布一旁,有位十三四歲的少女正浸在池中洗腳,而她的唇邊,一隻翠綠玉簫正飄蕩出醉人樂曲。
那少女長得傾國傾城先放在一旁,之見在這庭院當中,一位老者正躺在竹椅上假寐。而他前方,有位大約十來歲的小子正手握兩根長鞭,不斷抽打。看他姿勢,似是再耍兩種不同武功。而他手中長鞭,更是龍蛇亂舞,似劍似槍。他身法更是輕靈詭異,無不透露著陰柔之美,看之讓人眼花繚亂,莫名產生一種空間疊錯之感。
此景此景,一老兩少,其樂融融。時間不久,隨著蕭聲漸去。那少女穿好鞋襪,朝老者走了過去。
“魯師....”
少女站定在老者三米開外,如黃鶯般的聲音脫口而出。看那神態,對這老者絕對充滿尊敬。
“喔,青璿啊,已做完功課了嗎?”
那老者睜開眼睛,氣色如沐浴在陽光下的竹筍富有生機。看看少女,臉上一陣尷尬,故而輕咳道:“哎,人老不中用啊!沒想到聽著簫聲也能入睡,不知還能醒幾年呢!”
“魯師人老多福,門下弟子出色孝順,定會長命百歲。”
叫靑璿的少女微笑一下,看看正在武鞭子的小子,眼中一陣迷離。
老者看在眼裏,朝少年招了招手,“好了寒天,歇一歇吧!真是,都三個時辰了,不累啊!”說完,老者眼中充滿自豪。
寒天是他五年前一次外出,在個剛被土匪洗劫的莊子撿來的。當時,那個莊子滿麵創傷,幾乎被焚燒大半,而寒天是在村子中一處最大院落撿到.....他的身世老者不知,看那院落格局和四散的道經佛典,以及各類書籍,應當是個書香門第。
當時五歲的寒天氣息很弱,背部有道很深的刀痕,實在生死邊緣。老者見他尚有半口氣吊著性命,掏出隨身藥物給他服下,並對傷口做了簡單包紮,就將其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