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屬陝西)人。他是唐代繼顏真卿之後又一位楷書的集大成者,他的楷書,人稱“柳體”,曆來是學習楷書者必學的重要書體,而且往往是楷書入門必學的範本。柳公權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
古代女書法家知多少
在我國漫長的曆史中,還出現過不少女書法家。
東漢末年的女詩人蔡琰(字文姬),繼承家學,在書法上的造詣也很深。
東晉時,還有一位著名的女書法家,她就是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她姓衛,名鑠,學習鍾繇的書法,達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筆法古樸肅穆,體態自然,是楷書中的上品。
唐、宋、元、明各朝,也出現過不少女書法家。唐朝有吳采鸞、薛濤、武則天等。吳采鸞所書小楷很有鍾繇、王羲之的筆意,遒勁古雅,可與衛夫人媲美。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武則天書寫草體,書法婉約,氣勢圓潤。
宋代女書法家有朱淑真,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管道升是元代女書法家,字仲姬,她是趙孟頫的妻子,她寫的《梅花賦》小楷,清麗幽閑。
古代山水畫
在我國古代繪畫各科中,山水畫是最重要的一個科目,也是影響最大的。
我國山水畫的曆史可追溯到戰國以前,那時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將大川河流的形象廣泛用於工藝裝飾,於是山水畫也隨之逐漸崛起,如夏商周銅鼎上的山雲紋等。
魏晉六朝盡管山水畫有所發展,但繪畫中的山水還隻是作為人物故事的陪襯出現在畫麵上的。以表現景物為主的山水畫,大約始於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展子虔筆下,山水成了構圖的主體,並且注意到客觀物體之間遠近、大小、高低的比例關係。它的出現,是山水畫成為獨立藝術的標誌。
到唐朝時,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審美風格。青綠山水,也就是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筆法工整,著色濃重,金碧輝煌。代表人物有展子虔和大小李將軍(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等;水墨山水是當時創立的新興畫派,其特點在於以墨的濃淡變化和層次交融來展現大自然的空間深度及韻致,主要代表人物有張桑、王維等。王維將詩的意境熔鑄在繪畫之中,是和他在創作技法上的創新分不開的。傳說他的傳世作品有《雪溪圖》。
山水畫創作的全盛時期是五代和北宋,當時湧現出不少名畫家。以他們所處的不同地區,劃分為兩大畫係。北方畫派以荊浩、關仝、李成、範寬為代表,作品較多表現出雄壯峭拔的風格。此外,還出現了以潑墨為法,追求“意似”之“簡”的米芾、米友仁父子,他們畫山畫樹重在墨法,墨中見筆,以渾然之水墨來寫空蒙雲霧中的煙雨景象,達到“滿紙淋漓障猶濕”的境界,開創了山水畫創作的新的藝術境界。
元代出現了許多山水畫家,其中成就很大的有錢選、趙孟頫、高克恭和“元末四大家”即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尤其是元末四大家,他們的水墨寫意山水畫在題材選擇和審美意識上都表現出文人擺脫仕途煩惱,思想孤高,隱逸山林以尋求內心平衡的心態。
明代,初期有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明中期則有被稱為“吳門四大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他們打破了以往畫家拘守一科的局限,既畫山水也畫花卉、人物,雖然審美風格各有特點,但總的傾向是注重抒發文人瀟散淡逸的意興,發揚光大了文人畫的傳統。
清代山水畫的代表人物是“四畫僧”,即漸江、石溪、八大山人和石濤。他們在藝術創作上的共同特點,是反對當時複古的風氣,主張師古而不囿於古,強調“師造化”,即以自然為師。石濤更明確提出“我自用我法”,在藝術上要有自己的創造。
古代的人物畫
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是中國書畫中的一個大科目,通常就稱為“人物畫”。
在中國古代繪畫各科目中,人物畫是較早出現並較早趨於成熟的。1949年長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是至今見到的最早的具有獨立意義的繪畫作品。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墓壁畫中,也有不少人物作品。
魏晉時期,一代宗匠顧愷之,是一位傑出的人物畫家。他提出了“以形寫神”等藝術見解,為人物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對後世影響很大。代表作品《洛神賦》、《女史箴圖卷》等,至今舉世聞名。
人物畫在唐代發展到高峰。閻立本、吳道子是唐代人物畫的傑出畫家。閻立本的許多人物畫作品都是奉唐太宗之命創作,其中有不少是肖像畫。傳世的《步輦圖》是閻立本的代表作。吳道子被人們譽為“古今獨步”的“畫聖”,主要從事壁畫創作,題材以釋道人物為主。傳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
唐代值得一提的還有以張萱和周祗為代表的宮廷仕女畫。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祗的《簪花仕女圖》,著意描繪的是民間社會的女性,體態豐腴,體現了唐人的審美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