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國粹·技藝(6)(1 / 3)

《王禎農書》是我國第一部貫通南北農業的大農書,並附有插圖約300幅,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資料。書中第一次創立了農具圖譜,全麵介紹了我國的各類農具,並附以圖形。後世附有農具的農書或類書,有關農具的內容,無不采用了該書的資料。今日我們研究古代農具,主要也是依靠《王禎農書》所提供的資料。

書中還記載了許多新的農業技術,如在土地利用方麵,介紹了圩田、圍田、櫃田、梯田、架田、沙田、塗田等多種土地利用方法;在無性繁殖方麵,介紹了身接、根接、皮接、枝接、庸接和搭接六種嫁接方法;在園藝方麵,介紹了食用菌人工接種、溫室囤韭、培育韭黃的技術,這些都是首次見於記載。

005《農政全書》,集前人農業科學的大成之作

《農政全書》為我國明代農副業科學技術著作,作者徐光啟,這是一部集前人農業科學之大成的著作。

全書60卷,50萬餘字,內容分農本、田製、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和荒政12門,每門又各分若幹子目。內容雖然大量摘錄前代農書和有關文獻,但經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開用夾注、旁注或評語等形式加入了許多作者自己的精辟見解和經驗體會,使該書成為一個完整的農學體係。

書中,屯墾、水利、荒政三項是全書的重點。為曆代農書所少見,係作者企圖針對明末朝政腐敗、生產凋敝、農民無法生存的嚴重情況所提補救措施,因為《農政全書》不僅單純地囊括了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麵,而且其中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而這正是本書不同於前代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

此外,《農政全書》還係統總結了當時的農業生產經驗,對發展我國的農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擴大了傳統農學的研究範圍,係統總結了南方稻田的旱作技術,全麵總結了棉花和番薯的栽培經驗,這也是我國曆史上對棉花栽培技術最早、最全麵的一次總結。

006《花鏡》,我國較早的一部園藝學專著

《花鏡》,清代陳溴子撰,是我國較早的園藝學專著,主要闡述了花卉栽培及園林動物養殖的知識。

《花鏡》與曆代農書以糧食作物、蔬菜為主要內容不同,僅限於觀賞植物及果樹栽培,並對前人經驗有較多的科學總結和精辟的見解,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園藝專著。

全書共六卷:卷一“花曆新栽”中,除占驗和占候外,授時部分共分十項,列舉各種觀賞植物栽培的逐月行事。卷二“課花十八法”,屬栽培總論,包括課花大略、辨花性情法、種植位置法、接換神奇法、扡插易生法、移花轉垛法、澆灌得宜法、培壅可否法、治諸蟲蠹法、變花摧花法、整頓刪科法等內容。主要記述觀賞植物的栽培原理和管理方法,是全書的精華。其中有很多寶貴的經驗與理論,至今仍有參考價值。三至五卷是栽培分論,著重敘述各種花木的名稱、形態、生活習性、產地、用途及栽培。卷六附錄若幹種園林中常見的禽、獸、鱗介、昆蟲等觀賞動物的調養方法。

007勾股定理為何又稱“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夾直角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直角的對邊的平方。這是幾何學中最重要的一條定理,用途很廣。

我國古代稱直角邊為“勾”與“股”,斜邊為“弦”或“徑”,因而將這條定理稱為“勾股定理”。這條定理是誰首次在理論上闡明的呢?

據《九章算術》記載,勾股定理是在距今3000多年前周朝的商高發現的。據說周公聽說商高精通數學,就問商高:“古時候伏羲觀測天製曆法,而天無台階可攀,也難用尺寸度量,請問數從何而來?”商高回答說:“是通過測量計算而得出的。”而測量工具“矩”是將一條木頭按三、四、五比例分為三段做成的直角三角形,“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周公又“請問用矩之道”,商高詳細講解了各種用矩測量的方法。最後周公歎服地說:“善哉。”

由於這個典故,在我國,勾股定理又稱“商高定理”。

008古代最精確的圓周率是怎麼發現的

圓周率是指圓的周長和同一圓的直徑的比率。它的應用範圍很廣,現在差不多涉及圓的問題,都需要用圓周率來推算。

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在生產實踐中開始應用了圓周率。最早求得的圓周率值是“3”,這當然是很不精確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越來越進步,西漢末年時,劉歆又得出3.1547的圓周率值;東漢張衡算出3.1622的圓周率值,但這些仍然不夠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