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九十三章 後記(1 / 1)

王子與公主,終於走到了一起。這是每一個浪漫讀者,都想看到的結局。但王子與公主走到一起的過程,可以有很多種。主要分童話和現實兩種,有的為了吸引讀者,不惜違背人最根本的人性。但這當然是少數,也是我最擔心的。

其實,身為小說公主的古月是他們親生的,隻是在她小時,夫妻關係不和,才無暇顧及她。後來又不小心懷孕,不想打掉,所以才生下了現在的弟弟。但最後還是很不幸,把關於她的記憶,除了吳鄄齊,其他的都忘記了。但或許也是一種解脫,畢竟忘記的都是屬於古月最大的傷痛。

也許也有讀者細心發現,其實古月還有一點不同尋常。就是每當遇到阿俊陰影的暗示後,如吳鄄齊那晚醉後趴在古月的身上,古月就開始出現幻象、幻聽之類的,有時還甚至出現抽搐。其實,那是她家長家庭暴力遺留的心理疾病。但隨著她最後的遺忘,這些她都會漸漸變好的。

而身為王子的吳鄄齊,最後還是原諒了自己的家人,也慢慢讓自己的內心,與現在同父異母的弟弟和睦相處。畢竟父親是他人生唯一的親人,現在也成熟了,不想再和快年近古稀的父親有過節。

當然也要提下佳、阿俊,還有芳。畢竟佳和吳鄄齊,很多都是異國戀,所以也沒多少一起的過去,更何談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佳經過時間的洗滌,漸漸接受了阿俊。因為吳鄄齊現在戀愛了,所以也和阿俊分開住了。但他們三人,還是像回到當初一樣,變得和睦及融洽。這也是倍感欣慰的!

芳當然也和現在的男朋友,是真的準備要結婚了。那個男孩,確實跟她曾經分分合合過好多次。但其實,這樣總是鬧來鬧去的關係,是不適合結婚的。但有時愛情真的很奇妙,她情願說自己是“犯賤”,也不願放棄自己心愛的他。但身在愛情中的她,對待愛情的態度,其實又怎麼會有對錯呢?

而此篇作品,僅僅是紀念我人生的一位過客。或許他是過客,或許他又不是。他如同吳鄄齊一樣,帶有睿智。那雙依舊堅定,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終能鼓勵一個人。

這部作品,靈感來自於我剛到深圳時,自己在空間連載的散文日誌集《廣州煙雨裏》。最後,勞累的工作,將散文無法完結。隻好一下變成小說這樣,把“我”一下轉為小說人物。講我最後被車撞死了,靈魂飄飛到了廣州,看到了“我”久違的城市。

到了去年年底,這才又有了新的靈感,忍不住重新起筆,改成現在的小說。當完成八萬字時,恰巧遇到現在的編輯,準備網絡投稿。這才按照他的要求,更名為《港男,碗裏來》。同時,也把原來很散文,很淩亂的短文集。改寫成現在,讀者看到的散文體與小說體的結合。

一開始的散文集小說《廣州煙雨裏》,是沒有吳鄄齊這個男主角的。主要圍繞“我”,運用散文與小說的結合,意識流與對話描寫,表現出發生的事。同時,也運用“我”,在小說中表達現在社會的一些現象。

接近年關,猛然遇到那位過客。他才讓我的人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我們似乎有相似的過去。很多時候,會發現在同一時間段,會做一些類似的事情。最讓我能記住的,就是我們能在一個時間段內,不謀而合地共同日誌回憶信箋的浪漫。表示對曾經相互寫信,靠信箋聯絡的懷念。

我和他的如此心靈相通,忍不住願把這種感覺寫到小說中去。於是吳鄄齊的雛形,漸漸形成。一開始,是有三位候選人,將選出一位,進行小說參考。於是就和朋友,進行商議。參考各種意見後,還是決定以那位過客為原型。吳鄄齊的某些性格,便已定死。於是再結合小說整體,進行外貌修改,性格修改,以及身世修改。塑造出一個,能夠很自然地融入小說的,很自然的吳鄄齊。隨著吳鄄齊的誕生,便穿插了佳這個配角。讓她暫時一開始,能轉移讀者對齊的注意力。把注意力盡量放在古月身上,給予讀者一個假象:齊不是男主角。

本來小說,一貫以抑鬱、沉悶、壓抑的文字色彩展現。但似乎吳鄄齊的出現,一下給小說,增添了不少笑的氣氛。倒是起到了,緩解氣氛的作用,真是一舉兩得。

所以,不管是我人生的過客,還是吳鄄齊。無論在我的生活,還是在小說裏。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畫龍點睛”。

最後,感謝吳鄄齊,更感謝他。是他,點亮了我的人生,更點亮了這部小說!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