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成立基金會(1 / 3)

1、電視采訪朱小樂他們剛剛把信投遞出去,電視台的都市頻道欄目組最先來人了。電視台總共來了兩個人,一個人扛著攝像機,一個人拿著話筒。學校門衛在通報的時候,都沒用內部電話,幾乎是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向樓上的校長室,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電視台來究竟是為了什麼?學校是不是被人投訴了?是不是學校內部出了什麼事情了?校長詳細地問了下麵的情況之後,整了整衣服,快步走下了樓。“哈哈,歡迎歡迎,歡迎媒體的朋友,有什麼事請到辦公室裏談。”學校正是課間,校園裏一片歡騰,學生也是出於對攝像機的好奇,都向這邊看,有幾個低年級的小朋友索性跑了過來,湊過來看。那個扛攝像機的人,打開了機器,對著學生攝了起來。校長一看,對著圍過來的學生,低著聲音故作嚴厲地說:“去、去,到一邊玩去。”另一個拿著話筒的人,可能明白些什麼,對著攝像的人說:“別了,一會再說吧。”一行人上了樓,走進了校長室,後麵都是疑惑的目光,除了六(2)班的同學。校長終於弄清楚了電視台來人的意圖。張老師被校長請到校長室。當張老師看到屋子裏有扛著攝像機的人,心裏也忐忑不安起來。“你們六(2)班,這下子影響可大了。”校長故意賣了個關子,可把張老師嚇了個不輕。“好事,好事,你們班的孩子們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校長接著說,張老師好半天才緩過神來。學校專門把會議室騰了出來讓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校長親自安排人給記者端茶倒水,並且在攝像機的前麵用投影打出了“錦程小學歡迎您”幾個字。校長笑眯眯地離開會議室,走到六(2)班。“同學們,好樣的。”校長高興地對著同學們說。“這個事要安排好,這是對我們學校的一個很好的宣傳。”校長又對張老師說。電視台的記者,對朱小樂他們做的每一個步驟問得非常詳細,並且認認真真地看了同學們的3492份調查問卷和他們的統計分析表。還拍攝了校門口的校名和學校的整個環境布置。“同學們,今天有電視台的叔叔來看我們,看我們那位同學做操做得最好,最認真。”課間操期間,校長親自講話,聽了校長的話,大家的課間操做得格外賣力。最後,電視台采訪了莊小曼與麻杆。這兩位同學一是提前做過準備,二是這兩位同學都不怯場,回答得很好。有些說得不流暢的地方,電視台的記者都會笑著說:“沒關係,重來一遍。”半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電視台的記者離開的時候,特意去和校長告別:“謝謝您,校長,您的學生非常優秀,這是我采訪過的最優秀的學生,孩子的所作所為,連我都感動了,謝謝您,校長,謝謝!”記者的話是發自內心的。張老師走進教室,故意板著臉說:“這麼大的事情,你們為什麼瞞著我?我可生氣了。”同學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回答。過了一會,隻見張老師馬上露出了笑容:“哈哈,我是騙你們的。”“耶——”教室裏一片歡騰。2、上電視了“趕快通知每一位學生,今天晚上七點半的都市頻道要播我們學校,讓我校同學和家長務必收看。”校長急匆匆地安排著,學校的廣播把校長的安排連播了三遍,各班班主任也做了強調。七點半怎麼還不到?朱小樂與宋剛早已等不及了,其實等不及是六(2)班的全體同學。麻杆早早把爸爸拉到的沙發上,因為他知道,電視采訪有他的畫麵。七點半終於到了。“各位觀眾,關注留守兒童是我們社會的責任,特別在我們這個不缺乏愛心的城市裏,每天都發生著許多令人感動的事情,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述的是我市錦程小學六(2)班的同學,他們自發組織的一次關於留守兒童的城市社會調查,真實而感人……”主持人就是那天來學校的那個主持人。隨後的畫麵出現了錦程學校,有學校的環境,有學生上課間操,畫麵一轉來到了會議室。“讓我們來看一看孩子們是怎麼做的……他們總共調查了3492個家庭,最後的結果是……感謝六(2)班的孩子們,他們的勞動反映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現象,那就是留守兒童現象……最後,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六(2)班的兩位同學,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現實中的麻杆又瘦又高,上了電視之後,穿著校服,瘦一點也看不出來,反而高的優點發揮的很突出,顯得很帥氣。莊小曼本來就長得高,和麻杆站在一起,很般配,他們倆也說得非常給力。“好啊,好小子,話說得非常好,將一定比你爸還有出息。”麻杆的爸爸看完電視之後,對兒子讚不絕口。“那是,那不看是誰的兒子。”麻杆也奉承爸爸一句。“嗯,是我兒子。你可給爸爸長臉了”麻杆爸爸是發自內心的高興。朱小樂與宋剛兩家人在一起看的電視,看完之後,大家都覺得很高興。“沒采訪你啊?”朱小樂的爸爸看完之後問。“有啊,我們全班都有機會,隻是采訪了兩個人,那是我們安排好的,發出去的信都是小樂寫的,老師說了,這是我們大家的功勞。”宋剛現在變得特別能說會道,還沒等朱小樂說話呢。“唉呀,這下我們學校可出大名了,我們學校做夢都想做的事,沒想到就讓這幾個孩子做成了,並且還是我們都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幾個家夥,可真能幹!”校長高興得自言自語。校長沒想到的是,高興的事還在後頭呢。電視報道後的第二天,校長正在辦公室裏坐著。學校保安更是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了。“校長,校長,不好了。”“怎麼了?怎麼了?你慢點說。”校長一驚。“門口,門口來了更多的記者,除了昨天那倆,還有廣播的……報……報紙的,反正一大堆,您……您看怎麼辦吧?”保安越急,氣越接不上。“怎麼說話呀你?什麼叫不好了?這叫好了,開路、迎接。”校長剛才還吃了一驚,現在一聽是這個,心裏一下子踏實了。校長開門走了出去,保安跟在在後麵,保安一定在想:校長就是校長。門口來的記者足足有三十多位,也分不清哪家是哪家了。有的扛著攝像機,有的拿著錄音筆,有的打開了小本本。校長把記者都請到會議室,椅子不夠用,有的記者就站在那裏,校長自己坐在了有“錦程小學歡迎你”投影的正前麵。校長可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他不慌不忙地把學校先總體介紹了一番,然後話轉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上,特別強調了學校的德育特色。學校是如何進行民主管理的,學校是如何教育學生如何關心社會的等等,大家認真地記著筆記,其間不停地有照相機對著校長“哢嚓、哢嚓”地拍照。“校長,我們能不能找幾個學生座談一下。”記者提議。“當然可以,張老師,你去安排一下。”校長說。莊小曼、麻杆、靚仔、朱小樂、宋剛等十幾個同學被請到了會議室。同學們向記者叔叔阿姨們展示了他們的原始資料,記者也問了孩子們一些問題,可以看得出,記者們個個都很滿意。這裏麵還有昨天來的都市頻道的那兩個記者。結束的時候,朱小樂聽見有其它記者和他們倆打招呼。“王導,我們剛剛接到信就趕來了,你們怎麼就能比我們快一步呢?”說話的是一個漂亮的女記者。“哈哈,我有先見之明,我有特異功能。”那個記者幽默地說。“哼,臭美吧你,這一次又讓你搶了先。”那個女記者假裝生氣了。3、引起轟動“爸,你看,這是我的相,上報紙了,還有宋剛,在這裏。”朱小樂拿著《每日讀報》對爸爸說……“這是我兒子嗎?你小子,不花錢也能上報紙,你成名人了。”靚仔爸爸在自己豪華碩大的辦公室裏看著《今日關注》……全市幾乎所有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錦程小學一夜之間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全市掀起了“關注留守兒童”的熱潮。這個結果,也大大出乎了六(2)班所有同學的意料之外。“同學們,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辦?”莊小曼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說實在話,麵對這樣一個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熱潮,同學們誰也沒有想過下一步該怎麼辦,想也想不出來……“趁熱打鐵,我們學校現在知名度是有了,想想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我們能不能再做點什麼文章?把我們的學校再往前推一步。”校長在幹部會議上提出了議題。這一次的幹部會,張老師以老師的身份被校長邀請參加……“韋校長,我是都市頻道的賈記者,對對對,就是最先報道你們學校的那個,您們學校有什麼活動,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我,名片上一次我給過您,您記得做個記號,好好,就這樣了。”這是校長接到的都市頻道記者打來的電話……“兒子,你們班下一步準備怎麼辦?”麻杆的爸爸邊看報邊問麻杆。“不知道,大家都想不出來了。靚仔家很有錢,他說他爸想捐錢,但捐給誰呀?”麻杆說。麻杆的爸爸沒說話,過了一會打了個電話,“董秘書嗎?你通知民政局的李局長,明天讓他來一下我辦公室。”……“鈴……”校長的辦公室的電話響了。“喂,是錦程小學的校長嗎?我是民政局的李為民局長,好好,校長,是這樣一個事,關於你們學校的事,現在全市都知道了,這是個好事,我們民政局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您什麼時候有空,我們約個時間碰一碰,我們不能讓這個事涼了,我們做好事要保持下去。”民政局的李局長給校長打了電話。好事要來了,校長高興得在辦公室裏來來回回地走著,邊走邊搓手,今年這是交了什麼好運了呢?“快,快,通知幹部,別忘了把張老師叫上。”校長馬上安排。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也沒個結果,因為大家誰也不知道李局長來具體要做什麼。最後大家得了一個結論,反正是好事,請校長大人放寬心。4、籌備成立“這個事情經過媒體報道以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在這個事情上一定要有所作為,體現我們執政為民的理念。”李局長說。“那是,那是。”校長附和著。“李副市長對這件事非常關心,還親自給我打了電話,做了批示。”李局長說。“市長他老人家還關心這事了?太好了!”校長高興地說。“唉?聽說他兒子也參加了這件事,還上了電視呢!你能不知道。”李局長有點疑惑。“什麼?什麼?李市長的兒子?上了電視?這怎麼可能呢?我不知道呀!”李局長的話搞得校長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噢,沒事,沒事,我記錯了,記錯了,哈哈,我們不說這個了,說正事。”李局長的反應非常快。民政局的李局長走了後,校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錦程小學來說,這可以說是天大的榮耀!民政局準備成立“關愛留守兒童愛心基金”,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本市的留守兒童。基金會由錦程小學牽頭成立,具體事務由民政局安排專人進行管理,成立的地點就放在錦程小學。市裏還要給錦程小學舉行成立剪彩儀式呢。李局長還說,到時候市裏的主要領導都要來,各大媒體就更不用說了,企業老板也會來,還要進行現場募捐。到時候,市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會主動聯係錦程小學並協助錦程小學工作,這要求此項工作的每一項議程、每一個細節都要想得周到,不能出半點差錯。這得多大的壓力呀!校長心情不能平靜的另一個原因是李局長的一句話。那就是“李副市長的兒子也參加了這件事。”如果說李副市長的兒子參加了這件事,那說明,李副市長的兒子就在六(2)班。市長的兒子在學校讀書,校長竟然不知道,這可以失職呀,萬一哪一點沒做好,想到這裏,校長冷汗直冒。“快、快、快找張老師。”現在張老師成了校長的大紅人了。如果李副長的兒子真在學校的話,也不難找。李局長知道這件事,一定不是市長告訴他的,他一定認得市長的兒子,那就是從六(2)裏在媒體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