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語典故事(12)(1 / 3)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他的這副上聯用的是對聯中的“拆字格”的形式,將凍字拆成“東”字加兩點,將“灑”字拆成西字加三點,非常巧妙。他的上聯剛剛說出來,正在一旁的蔣燾接著說道: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滿座賓客見此下聯拆“切分”二字,妙語雙關,理趣天然,無不歎服。

■窮教師祝壽,氣昏縣長

湖北某縣有一縣長為慶壽印發請柬一萬多張,散發全縣,號召百姓“自願送禮”,弄得全縣怨聲載道。

有位窮教師接到請柬後,雖然身無分文,卻欣然如期前往。在酒宴上,來賓送的都是貴重賀禮,唯有窮教師端坐椅上,麵帶冷笑,紋絲不動。待縣長管家來催禮時,窮老師才從才從衣袋裏掏出一卷紅紙,高聲說:“縣長大人做壽,敝人無所奉獻,這裏有對聯一副,權當賀禮。”

說罷,便當眾念道:

大老爺做生,金也要,銀也要,紅白一起抓,不分南北

小弟子該死,穀未熟,麥未熟,青黃兩不接,哪有東西

窮教師念完對聯揚長而去,縣長當場氣昏。

■朱先生三個牛頭

相傳,在某年春節將要到來之際,祝枝山到杭州遊玩,見許多人家的門上貼兩個紅紙條兒,而不寫文字(這是取全年無事之意),祝枝山一時高興,就揮筆在這些紙條上寫上了吉祥如意的對聯。

不料,這一舉動得罪了本城顯貴徐某。徐某覺得這是祝枝山在賣弄才華,不把杭州的文人學士放在眼裏,於是徐某邀集杭州文人學士,從中選出三人,要和祝枝山對句,一試高下。祝枝山本無此意,覺得冤枉,便答應了。

第一人首先出句:

屋北鹿獨宿

五字同韻。祝枝山對:

溪西雞齊啼

第二人見沒難住祝,躊蹣滿誌地又出個上聯: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祝枝山又是脫口而出:

麻姑吃蘑菇,蘑菇鮮,麻姑仙

第三人接著出句:

大太夫半節人體

前三字的下半截都含“人”字,包含對祝枝山的輕蔑之意。祝枝山聽說三人中有二人姓朱,便反唇相譏:

朱先生三個牛頭

徐某見祝枝山每一對,都對得工整、貼切,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學。

■婆媳皆失夫

相傳,有一個沒學識的財主,花錢買為自己和兒子各買了個進士功名,妻因夫貴,婆媳二人也加封為夫人。

大年三十,為炫耀門庭,財主家的大門上貼了這樣一副對聯: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鄰裏看了不順眼,於是夜裏偷偷地在財主家的門聯上加了幾筆,變成了一副意思完全相反的凶聯: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第二天,財主出門一看,氣得發昏。

■老財主受辱,卻無可奈何

祝枝山是明朝的四大才子之一,尤其是書法堪稱一絕,很多人都上門求他的字。一年春節,一家姓錢的老財主特登門拜訪,請祝枝山為自己寫春貼。祝枝山對這位老財主平時的做法很是不滿,於是便想借此羞辱他一番,於是答應老財主,寫兩副春貼。

第一副春貼是: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傷

第二副春貼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老財主看後大為惱火,責問祝枝山為何如此咒罵他。祝枝山笑著解釋說:“這哪裏是咒罵您呢?第一帖應該這樣讀: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第二帖則為: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老財主明知受辱,卻也無可奈何。

■林則徐騎父趕考

清代愛國英雄林則徐,幼年時去應童子試,因人群擁擠,他的父親就扛著送他進考場。考官見他父子這副樣子,開玩笑道:“以父作馬”,引起哄堂大笑,弄得林則徐父親麵紅耳赤,覺得受了莫大侮辱。誰知,林則徐脫口而出“望子成龍”,滿場為之驚歎不已。林則徐的下聯既解了父親的窘迫,又道出了父親盼兒成材的心情,一時傳為佳話。

■願師匠仆

清代才子李調元能詩善文,才華橫溢。一次,他同夫人一起對對子,對好以後,丫鬟說:“夫人出得好,老爺對得妙,何不用羊毫筆寫在紅綾紙上。”不料丫鬟的這句平常話,卻觸發了夫人的文思,不覺吟出一句:“羊毫筆寫紅綾紙……妙!就以這句為聯,再請一對。”

李調元說:“這樣的隨口話,何用對它。”夫人說:“你不要輕看隨口話,且試試嘛。”李調元不忍掃了夫人的興致,尋句來對,不料竟沒有一句話合宜。他停下酒杯,思索一會越覺難對,一直到深夜,還是沒有對上,隻好擱下酒杯不飲了。

第二天,李調元聽見丫鬟、匠仆們在一起談論這件事,他們個個都對出了下聯。

丫鬟說:“老爺是天下奇才,沒想到被我一句隨口語‘羊毫筆寫紅綾紙’給難倒了,這有什麼難的,對‘鹿角杈涼紫羅裙’不就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