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對支持者石乞說:“楚國國君和兩個卿士,我們隻需準備五百個人,就足以對付他們了。”
石乞對他說:“可是,我們沒有辦法找到這樣的五百人呀?”不過轉念一想,他說道:“市場南邊有一個人叫熊宜僚,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如果你能讓他臣服於你,那麼就相當於有五百個人的力量了。”
於是勝就跟石乞一起尋找到熊宜僚,開始大家聊得還比較好。可是當熊宜僚得知勝的來意之後,便拒絕了勝刺殺楚國國君、卿士的要求。勝無奈地說:“這個人不為利祿動心,不為威脅而恐懼,當然,也不會以泄露別人話的代價去討好別人。”然後就離開了。
此時,吳國人攻打楚國,楚軍在勝的率領下打敗了吳軍。於是勝就以送交武器為由,請求楚王讓自己帶著兵器去都城郢都,他的要求得到了楚王的認可。勝走後,趁機發動叛亂,子西和子朝均被勝殺死,楚惠王被劫持。因為勝是子西請求召回來的,所以子西死的時候非常羞愧,以衣袖遮著臉死去。子朝也感慨道:“從前我以勇猛侍奉國君,現在卻有始無終。”他拔起一棵樟樹,殺死了許多叛軍,最後戰死。
石乞對勝說:“既然幹這件事,就要幹得徹底些,現在我們要燒毀倉庫,殺掉楚惠王,否則不能算真正的成功。”
勝說:“不能這樣做。殺掉國君不吉利,燒毀倉庫,我們就沒有了物資,用什麼來鎮守呢?”因而沒有聽從石乞的建議。
勝叛亂的消息傳到葉邑,葉公決定出兵平息叛亂,但他並不急著進駐國都。他說:“靠冒險僥幸取勝的人,必定是非常貪婪的,為人處世必定難以公平,難以獲得百姓的認可。”於是便等著勝自亂陣腳。後來,他聽說勝殺了齊國的管脩時,才派兵進駐郢都。
勝原本打算立楚昭王的弟弟子閭為楚國國君,但子閭拒絕了,勝就以武力威逼他。子閭說:“王孫您如果能使楚國安定下來,匡扶王室,並且讓百姓受到庇護,我就滿足了,自然答應繼位為國君。可是,如果您隻是為了自己一己之私而顛覆王室,不顧楚國的安危,我寧死也不願繼承王位。”於是勝就殺死了子閭,然後帶著惠王來到高府,讓石乞看守大門。圉公陽偷偷在宮牆上挖了一個洞,將惠王背到昭夫人宮中。此時恰逢葉公趕到北門。
有人遇到葉公,問他:“您為什麼不戴上戰盔呢?楚國人都盼望您快些回來平定戰亂。您不帶上戰盔,萬一被箭射傷了怎麼辦?”於是葉公戴上戰盔,繼續前行。
不久,葉公迎麵又遇到一個人,對方說:“您為什麼戴上戰盔呢?楚國人天天盼望您歸來。隻要能見到您的麵容,百姓就知道還有生還的希望,就會有奮戰的決心。現在您戴上頭盔遮蔽臉龐,這不是讓全城的百姓絕望嗎?”於是葉公又脫下戰盔,繼續前行。
葉公這次遇上了公子勝的支持者針尹固,葉公對他們說:“楚國如果失去了子西和子朝,國將不國。你現在背棄有德行的子西和自朝,跟隨勝這個叛賊,能保護自己嗎?”於是針尹固便改變立場,跟隨葉公伐勝。
勝在葉公和針尹固的攻擊下,逃到山上,上吊自殺了,勝的部下將他的屍體藏了起來。
石乞被葉公活捉,當被逼問勝的屍體下落時,石乞回答說:“我知道他藏屍的地方,但勝不讓我說。”
葉公威逼他說:“你不說,我就煮了你!”
石乞說:“你就煮了我吧。如果勝成功了,我就可以成為卿,現在既然失敗了,被煮也是應該的。”葉公果然煮了石乞。
葉公因為平定叛亂有功,被楚惠王封為令尹和司馬,身兼軍政大權於一身,這在楚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後來,楚國政局穩定之後,葉公就讓寧當令尹,讓寬當司馬,自己隱居在葉邑養老。
白宮亂楚,雖然隻是一起宮廷政變,但其意義卻遠非如此。勝的失敗,說明以王為首、以公子輔政的奴隸主專政的體製還很牢固,新興的封建生產關係還無力衝破牢籠。做為奴隸製國家的楚國,還有一定的生命力。後來,楚國繼續向外擴張,相繼滅掉了陳國、越國等諸侯小國,勢力遍及東海。但楚國內部蘊藏的危機也是不容忽視的,舊貴族雖然很強大,但缺乏生氣,楚國逐漸衰落,春秋時代即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