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史記》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敘述了上起黃帝,下終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史記》的獨特,不僅僅在於其曆史性,更在於其思想性,全書包含著進取精神、憫世情懷、人道主義和自強不息的意誌。梁啟超曾為十大名篇的人物定性,如《項羽本紀》被定為“大江東去,楚王流芳”,《廉頗藺相如列傳》 被定為“文武雙雄,英風偉概”,《魯仲連鄒陽列傳》被定為“功成不居,不屈權貴”,《李將軍列傳》被定為“戎馬一生,終難封侯”,等等。這些定性,雖然是一家之言,卻也中肯。

本書以人物為主線,以故事情節作貫穿,雖然重再寫史,但有很強的故事性。全書可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對人物的生平描述,著重記述人物幾個代表性的事件;二是作者的評論或感想。由於書中人物形象就貫穿於字裏行間,故事精彩,個性鮮明,因此有很多廣為流傳的小故事,如重耳流亡、指鹿為馬、鴻門宴、紙上談兵、破釜沉舟等,為後世小說、戲曲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其構思情節和塑造人物的手法也因此為後世小說家們所效仿。典型的如馮夢龍的《東周列國誌》、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和寒川子的《戰國縱橫》,都是以《史記》為取材之源。還有中國傳統的傳記小說,習慣以時間順序展開關於人物的故事事件,最後再加上簡單的評論,這個特征就出自於《史記》。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之所以被稱作“史聖”,就在於他開創了這種史傳文學的傳統,首先用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記史方法。因此,他雖在寫史,但更是在記述人的複雜性;雖然客觀記述曆史,但作者個人的愛憎態度卻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如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有人說司馬遷“冷看劉邦惜項羽”,前者雖然稱帝,也比較英明,但司馬遷卻處處表現出這個人人格品質的無賴,無法令人敬重;後者雖然兵敗自殺,司馬遷也沒有一味地貶低他,反而讚賞他的驍勇,但又對項羽的胸無大誌、殘暴自恃作出批評。因此,《史記》不僅僅是一部曆史經典,還是一步集個人傾向性於一體的傳記故事。

本書就是基於《史記》這些特點而編撰的。《史記》的體例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其中“書”記述了曆代朝章國典、製度沿革,主要寫曆代禮樂製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各方麵內容,學術性較強,本書未加收錄;“表”是用表格來簡列世係、人物和史事,為純粹的曆史沿革,本書也未收錄。

魯迅曾對《史記》的評價堪稱經典: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書所收錄的內容,就是魯迅所說的“絕唱”和“無韻”部分,即《史記》的精華——本紀、世家、列傳。這三種體例是純粹記述人物及其曆史事跡的,集曆史性、文學性、思想性於一體,《史記》的獨特之處,也正在於此。由於本書篇幅所限,《史記》中有一些內容本書未加以選編,但經典篇目盡收入其中,不至於影響讀者進行賞析和閱讀。

願本書為您帶來愉悅的閱讀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