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謀方略故事
白魚入舟
“白魚入舟”比喻用兵的吉祥征兆。
此曲出自《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
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周武王率兵東進到黃河孟津渡口(現在的河南省孟縣西南),大會諸侯。據說到會的有八百諸侯,盛況空前。這既是一次示威,又是一次政治攻勢,目的在於集結力量,伺機征伐殘暴無道的紂王。兩年以後,周武王發動了滅商戰爭,紂王走投無路,自焚而死,商朝至此滅亡了。
在周武王率兵東進孟津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武王率兵渡河,當船渡到黃河中間的時候,一條鱗光閃閃的白魚跳到武王乘坐的船上。武王立即捉住這條魚用它來祭天。
百戰百勝
“百戰百勝”就是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也就是隻要打仗就會勝利。後人用這個典故比喻每戰必勝,所向無敵。
此典出自《孫子·謀攻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謀攻篇》是孫子兵法上卷的第三篇。主要論述如何用計謀征服敵人。
孫武說:戰爭中取勝的原則是:迫使敵人舉國屈服是上策,舉兵去攻打是下策;迫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軍(古時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就差些;迫使敵人全旅(古時以五百人為一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旅就差些;迫使敵人全連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一個連就差些;所以,要想百戰百勝,隻有在進行具體戰鬥之前,就能夠使敵人處於必敗的境地,才算是高超的計策。
白雁落網
“白雁落網”告訴我們,獵人用詭計欺騙了大雁;狡猾的敵人也常常是用詭計欺騙我們的。
此典出自《燕書》。
具區湖畔是大雁經常聚集的地方。到了晚上,它們總在那裏選擇合適的地方棲息。大雁怕被人捕獲,就安排一隻雁在周圍巡夜放哨,一旦發現有人來,就鳴叫報警。
獵人們熟悉了大雁的這一套方法,於是在捕獲大雁的時候,就先舉火照耀。這時放哨的大雁看見了火光,立刻叫起來,獵人便很快把火滅掉。群雁被叫聲驚起,環顧四周,發現毫無動靜,於是又睡了。這樣折騰了好幾次,群雁以為雁哨故意欺騙它們,就都去啄它。
沒過多久,獵人們舉著火把來到雁群跟前,雁哨也不再叫了,於是正在酣睡的大雁們就會被一網打盡。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指采用巧妙的辦法,奪取了重臣武將的權力。
此典出自《宋史·石守信傳》。
宋太祖采用兵變的方式廢掉了後周的皇帝,自己正式做了天子,改國號為宋。他擔心自己的部下也采用自己曾經用過的辦法對付他,因此就千方百計削掉重臣武將的兵權。
公元961年秋天,某日,宋太祖因為散朝較晚,與大將石守信等人一起飲酒,酒意正濃時,宋太祖屏退左右,對這些將領們說:“我若沒有你們的幫助,就不會有今天。我做了天子,卻覺得做皇帝實在沒有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夜都睡不好覺,無法高枕無憂。”石守信等人聽了宋太祖的話,連忙說:“現在天下已定,誰也不敢有異心,陛下為什麼這樣說呢?”
宋太祖說:“哪個人不想得到富貴呢,哪個節度使不想做皇帝?即使你們不想,有一天部下逼著你們做,硬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雖然不想做皇帝又能怎麼樣呢?”石守信等誠惶誠恐地說:“我們斷不敢有這種異心,請求陛下哀憐我們。”宋太祖說:“人生短暫,光陰難留,就像白駒過隙一樣。你們不如多積攢一些錢財,購買田地房屋留給子孫後代,自己看著兒女歌唱跳舞,痛痛快快地享受天倫之樂。這樣,君臣之間也兩好無猜,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感恩地說:“陛下為我們想得這麼周到,對我們真是再生之恩啊!”石守信等人明白宋太祖的心意。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主動告病,並請求朝廷解除自己的軍職。宋太祖一一批準,授予他們品位很高的閑散官職,並賞賜了非常豐厚的錢財。
閉門種菜
“閉門種菜”比喻掩藏才能,不顯示自己的抱負。也可用於慨歎人不得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