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和百靈兩個人就講起了石坊鎮的舞獅曆史:明朝萬曆年間,石坊鎮就初級規模了,這個鎮開始不合的起因,緣於鎮中間的一片池塘大約有十畝大,這片池塘正好倚在鎮中間線上,曆年來,鎮東頭和西頭常為分界線發生爭執,並有幾次械鬥。後來,一個外來人叫朱彪,仗著自己是大財主和兒子在朝裏做大官,就霸占了這片池塘,他怕村民造反,就每年隻準一頭到池塘裏養魚和打魚,每到春節時,村西和村東舞獅高手在自己村裏舉行舞獅大賽,由朱彪請來的老藝人擔任評委,勝者得到來年的池塘使用權。
轉眼間到了這年秋天,離來年春節舞龍期限越來越近了,這天還沒亮,鎮東頭的領舞獅人楊洪達又在自家空地兒玩命地練起舞獅,東頭已經兩年沒得到池塘的使用權了,因為鎮西頭出了個“獅頭”李登雲,這李登雲早年外出謀生,人到中年了才回到家鄉,不知道他從哪裏學到了一身舞獅的功夫,自從他擔任了鎮西頭的獅頭後,連勝兩場,將曾經無敵的鎮東頭“獅王”楊石龍氣的吐了血。楊洪達是楊石龍的兒子,他發誓今年一定要奪回“獅王”的稱號。
楊洪達不愧為是大力士,他將很沉重的獅頭舞的虎虎生風,就在他暗自得意的時候,忽聽身後傳來輕輕的歎息聲,他猛一回頭,隻見一個蒙麵黑衣人不知什麼那時候,站在他的身後,楊洪達見這個人對自己的舞技很不滿,心中不免有些怒氣,他大聲地說:“你是什麼人竟敢偷看我舞獅?”
兩頭的高手為求取勝,常派人打探對手的虛實和技巧,可是當場被捉住,當然沒有好果子吃的,可蒙麵人聽了他的話,根本沒有驚慌,站在一旁若無其事地說:“力氣倒不小,就是基本功還差火候,隻要指點就會成為獅王的!”楊紅達冷笑一聲說:“很是內行,要不咱倆切磋一下?”蒙麵人說:“好啊。”說完蒙麵人就來到近前,說:“這樣吧,我空手能把你手中的獅頭搶到我手裏就算我贏?”楊紅達看了看他心想:好一個狂的蒙麵人。他就點頭答應了。蒙麵人就和楊洪達開始了一場舞獅大戰,兩個人交手不到兩個時辰,蒙麵人就從楊洪達手中搶走了獅頭。楊紅達沒說別的就磕頭拜師。蒙麵人無奈就收下了這個徒弟。從此,蒙麵人就每天早晨來這裏傳授楊洪達的技術。經過半年的勤學苦練,和蒙麵人精心傳授,楊洪達掌握了舞獅的獨門絕技。
一通鼓響後,東西兩頭的舞獅人都一整齊排列到跑馬場中間,二通鼓響過後,兩隻雄獅在晃動著;三通鼓響後,兩隻雄獅便在冬日的陽光下飛舞。這場比賽關係到東西兩頭來年的命運眾人都不敢絲毫大意。後麵的人可以換班,可獅頭的人始終沒有改變。
杜鵑說到這裏笑了笑,說:“怎麼樣,咱石坊鎮的舞獅的來曆是這樣來的嗎?”百靈說:“俺聽爺爺說,後來他們兩頭在舞獅比賽的時候,打了平手沒分出勝負。蒙麵人和楊洪達握手言和,就這樣他們兩隊經過和財主交涉把中間有爭議的水塘填了,從此,兩頭再也沒有為分爭了,就在填平的中間又蓋起了一座石牌坊,這裏就是石坊鎮的十字大街。”
杜鵑說:“這就是石坊鎮的來曆,俺爺爺也給俺講過,石牌坊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有重修了一次。”
百靈問:“是嗎?你講講......”
石坊鎮這座石牌坊,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浸蝕,一些上麵的花紋和字帖都已脫落,就在清朝乾隆年間鎮裏有幾個大財主就請來裝修工匠石匠,開始了石牌坊的重修,當時,正是乾隆皇帝二次南巡,玩膩了江南的名山秀水,和美味佳肴,當回京走到石坊鎮時,忽然想起要換換口味,就與劉羅鍋便服上街。石坊鎮雖小,卻在當時是水陸要衝,當地風味的飯菜不下數十家。走到街心時,能工巧匠們正在修補牌坊,乾隆抬頭看了看牌坊中間還空著,就問低頭用尺子量石塊的人:“你在幹嘛?”那個人說:“我在量尺寸,把它放在牌坊中間。”劉羅鍋問:“這塊石頭上寫字還是刻花草?”石匠說:“當然有名人寫字了,沒人能寫字的話,就刻上花草。”
劉羅鍋看了看乾隆,說:“老爺,你給寫幾個字吧?”
乾隆問:“寫什麼字呢?”
石匠說:“當然寫上石坊鎮了。”
劉羅鍋急忙拿出文房四寶,說:“老爺,別在紙上寫了太麻煩了,直接在這塊石頭上寫吧,然後讓石匠刻出來,不就是省事兒了。”
石匠聞聽,把量好尺寸的大理石擦了擦,說:“您在上邊寫吧。”
乾隆拿起毛筆潑墨揮毫寫出了:天下第一坊,又在背麵寫道:石坊鎮。乾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