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天有一萬個抗拒去寺內生活,因為離天曾經跟著玄空在一家規模不大的寺廟裏生活過一段時間,那種嚴密的排班、幾乎毫無自由生活可言的狀態,已經散漫慣了的離天如何也接受不了。
更重要的是,離天認為,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問題,一個寺廟那麼大的集體,會有一些矛盾自然也是正常,何必過多糾纏!
“去白玉寺正好也鍛煉一下你的心智!”
玄空說完這句話,離天才記起玄空之前確實說過要去寺廟‘折磨’一下自己,無奈,離天知道、自己怎麼也跑不過這劫了。
不得已,離天也隻能跟著玄空上路了。
一路苦行,三天三夜,沿途上、離天一邊行走,一邊按著玄空的要求把自己改進後的‘妖風四起’給精細磨練一番,不僅是精細的問題,還有速度上的考量。
畢竟,一旦起手的速度太慢,對於實戰就會艱難很多。
三天三夜之後,離天和玄空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雖然路上的時間不短,但對於離天而言、早已習慣,所以也談不上什麼辛苦勞累。
玄空和離天抵達白玉寺的牌坊處時,打掃衛生的僧侶立即就發現了兩人,而且也發覺玄空的衣著並非藏地形式,所以客氣地詢問:“敢問高僧所來何事?”
“貧僧自中央大陸而來,雲遊修行、路過此地,想在此借宿一宵,另,小徒頑劣,希望借寄貴寺修行,勞煩通告寺內長老。”
掃地僧侶聽罷,施了一個佛理,往內通報去了。
暫等了些許時候,掃地僧侶出來將玄空和離天請進了寺內。
進寺院三門、即正門,離天發現,原來這白玉寺比之前所見寺廟皆宏偉許多!
寺內的人數與建築規模遠非尋常寺廟所能比擬,藏地之中,如此巨大的寺院,實在少見!
首先便是正門前的大型放生池,放生池中央矗立著一座高達將近二十米的大日如來佛像,佛身全部采用灰白色大理石所製,其下的蓮花台采用漢白玉雕刻,直徑八米,佛像高大雄壯,氣勢宏偉磅礴,讓人初進門、則知佛之莊嚴。
離天不敢相信的是,單單這個放生池的規模可能就比外頭的諸多小河壯闊很多,離天也不知道這放生池究竟占地幾畝,隻是覺得這裏似乎有皇家後花園的氣派!
放生池兩側的、是兩座鍾鼓樓,離天左手邊的為鼓樓,右手邊的為鍾樓,兩座樓對稱而立,皆是三層,每層高達五米,形製頗為秀美。
放生池之後、便是天王殿,內部兩側供著四大護法神,即所謂四大天王,中間為彌勒佛像,再往後,即是大雄寶殿。
這座大雄寶殿的形製,當離天仰頭的時候,便歎為觀止了:
離天和玄空現在站在天王殿的後門,與大雄寶殿的距離將近百米,可是,即便如此,離天還是無法抑製自己的驚歎:太大了!
單單正麵的五個大門就已經大得超出了邏輯,離天甚至覺得可能至少得三個人才能推得動其中的一扇,至於窗台的底下邊沿、也早已超出了正常人的高度,如果不借助工具,根本無法正常開窗!
隻是,讓離天失望的是,掃地僧並沒有把自己和師父往大雄寶殿的方向帶去,而是向右拐到了側麵的配殿,這是一個兩層樓的大長條建築,僧侶似乎大多住在這個建築的二樓,招待客人的茶堂就設立在這個配殿的一樓中央。
招待玄空的住持已經在茶堂等候:
“大陸高僧,遠道而來,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玄空見住持客氣,也回禮道:“哪裏哪裏,貧僧雲遊至此,今夜希望在貴寶刹借宿一晚,未知可否?”
住持見談及正事,便將玄空往茶堂內部請去,離天跟在玄空的身後,也走了進去,掃地僧見任務已經完成,便跟住持禮敬一下後、自己離開。
一番寒暄後,玄空忽然假裝不知情地問道:“多年之前,貧僧也曾道貴寶刹借宿,當時是阿蘭大師接待,時至今日,已經將近二十年,未知阿蘭大師現在身體可好?”
住持一聽,臉色頓時陰沉,道:“退院老和尚已經不在寺院之內,所以相關事務、貧僧不能知曉,隻是以阿蘭師兄的年歲與身體,恐怕不容樂觀。”
“不在寺院之內?那大師可知阿蘭為何離開寺院?以及阿蘭大師所去方向大致是在何處?”
玄空依舊在故意裝傻地問著,也許玄空並非裝傻,因為玄空確實不知阿蘭離開寺院的真正內在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