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樣的工作勁頭下,《四庫全書》的編寫人員不分白天黑夜,不論酷暑搜集、挖掘、整理資料和書籍。為了保存《四庫全書》,乾隆皇帝特意建造了南北七閣,第一部四庫全書抄寫完畢後,又用了三年時間抄錄完成三部,這四部存於北四閣中;再五年之後,剩餘三部也抄寫完畢,存於南三閣中。到乾隆四十七年,全部的編撰工作終於完成。《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的“大百科全書”,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我國文化的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巨貪和珅
和珅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幾乎成了所有貪官的代名詞。那麼在清朝的曆史上,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和珅,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他的父親時任福建副都統,家庭並不是十分富裕,但他和他的弟弟和琳還是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加上和珅天資聰明,又肯努力上進,他的老師很器重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和珅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是並沒有考中舉人。乾隆三十七年,年僅23歲的和珅被任命為三等侍衛,在皇帝出遊的時候保護皇上的人身安全,所以他有了近距離接觸乾隆皇帝的機會。這之前,和珅是何許人也沒有人知道,但乾隆四十年之後,和珅一躍成為乾隆麵前的紅人。從此和珅的官位一升再升,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就從一個小小的官員成為了顯赫的一品朝臣。
一次,他奉乾隆之命前去雲南查辦李侍堯貪汙受賄的事情。和珅到了雲南並不急於將李侍堯收押問罪,隻是宣讀了聖旨後將他暫時革職,然後就遊山玩水去了。因為李侍堯位高權重,當然不會把和珅放在眼裏,況且雲南是他的地盤,他在這裏耳目眾多,盲目胡來反而對自己不利。和珅表麵上天天流連在湖光山色之中,暗地裏卻派人搜集李侍堯貪汙犯罪的證據。幾天後,和珅發現交到他手裏的證據並不足以徹查李侍堯,於是他就打起了李府管家趙一恒的主意。他將趙一恒綁起來嚴刑逼供,趙一恒起先不認,後來耐不過痛苦老老實實招認了李侍堯的罪行。有了趙一恒的口供,和珅心裏覺得踏實了不少,然後他召來了李侍堯的下屬官員們,將自己所掌握的情況亮出來。這些人見和珅已經掌握了這麼多證據,覺得頑抗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於是紛紛倒戈指責李侍堯的不是。這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做好後,和珅抓來了李侍堯,將趙一恒及其口供全部放出,讓他們當場對峙。李侍堯自知難逃這一劫,隻得俯首認罪。
這次外出公幹,和珅讓乾隆見識到了自己的一身本事,當然更加受到乾隆的恩寵。和珅仗著皇帝的庇護更加肆無忌憚,貪婪的本性也暴露無遺,清朝的吏治因為他的存在開始腐敗不堪。他結交軍政要員,任用私黨,暗地裏接受賄賂的同時還公開勒索。地方官員獻上來的貢品都要先在和珅這裏過一遍,他挑自己看上眼的留下,剩下的再派人送到皇帝那裏。有一次,一位官員從外地帶回一隻精致的鼻煙壺,和珅看著好看想占為己有,無奈當麵索要未果,於是他買通了宮裏的太監,讓他幫自己偷了出來。
除了明裏暗裏的霸占,和珅為人處世也很陰險狡詐,所以朝廷官員都懼怕他,都在竭力討好他,甚至皇太子都向他行賄。對於金錢,和珅一向是來者不拒,別人給多少他就要多少,有些人送上成千兩白銀,他卻連人家的名字都沒有留意過。所以和珅的斂財速度是驚人的,他一年所斂得的錢財相當於全國半年的收入。
1799年,乾隆壽終正寢,臨死前他對即將即位的嘉慶說:“和珅這個人,你要用他,就管好他,天下人都怕他;你不用他,就殺了他,這樣天下人會怕你。”嘉慶當然會選擇後者。乾隆逝世當天,嘉慶任命和珅全權辦理乾隆的喪事,這使得原本很擔心自己命運的和珅稍微鬆了一口氣。但第二天,馬上就有朝臣上書奏表和珅的罪行,第三天,嘉慶就將和珅下獄。在查抄和珅家產的時候,所有負責此事的官員都大為咂舌:和珅的家產比大清朝十年的收入都要多。文武百官請求將和珅淩遲處死,但是嘉慶念在乾隆皇帝恩寵他的分上,賜三尺白綾,令其在獄中自殺。和珅死時才五十歲,所有的家產全部充公,歸了皇家所有。所以民間流傳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是我國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抗擊外國侵略者對我國人民的毒害而做出的偉大舉動。19世紀30年代以前,在我國社會經濟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小農經濟和家庭手工的自然經濟,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衣食住行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而國外,比如英國,他們必須從我國購進茶葉、生絲、陶瓷等著名產品。所以,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始終處於貿易出超的位置。為了扭轉自己在外貿中的不利地位,英國資產階級使用了鴉片來衝擊中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