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不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有思想、有靈魂的生活史和奮鬥史。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回望過去五千年的曆史,每一處都值得我們去感受、去品味。在先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裏,史學典籍為數眾多,《二十五史》以涵蓋中國曆代二十五部紀傳體史書而大放異彩。

《二十五史》是中國曆代二十五部紀傳體史書的總稱,包括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宋代範曄的《後漢書》,西晉陳壽的《三國誌》,唐朝房玄齡等人的《晉書》,南朝沈約的《宋書》,南朝梁蕭子顯的《南齊書》,唐朝姚思廉的《梁書》和《陳書》,北齊魏收的《魏書》,唐朝李百藥的《北齊書》,唐朝令狐德棻等人的《周書》,唐朝李延壽的《南史》和《北史》,唐朝魏征等人的《隋書》,後晉劉昫等人的《舊唐書》,宋朝歐陽修等人的《新唐書》,宋朝薛居正等人的《舊五代史》,宋朝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元朝脫脫等人的《宋史》、《遼史》、《金史》,明朝宋濂等人的《元史》,清朝張廷玉等人的《明史》,民國時期趙爾巽等人的《清史稿》,共二十五部史書。其中,除了第一部《史記》是通史之外,其餘二十三部皆為斷代史。這些史書的作者有的是朝廷史官,有的是史學大家。這些書之所以能代代相傳,被人們所認可,不但是因為它們堅持了史料的真實可靠性,也因為它們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學價值。例如司馬遷的《史記》,不但語言精練,而且在描寫人物的時候,細膩生動,很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呼之欲出之神韻。

《二十五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1912年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內容豐富,包括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史料和曆朝曆代的人文風情。每一部史書雖然都是獨立的,但並不是斷開的。它們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延綿發展的曆史長河。普及曆史知識,學習曆史文化,對於處於振興時代的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學習《二十五史》,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還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通過探究曆史發展與國家興亡規律,總結經驗教訓,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好的定位。

由於《二十五史》內容浩繁,文言文枯澀難懂,很多讀者縱然想去研讀,也是有心而無力。為此,我們本著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通俗曆史讀物的思想,從《二十五史》中精選了一些經典的且獨立完整的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筆法,全方位、多層次地將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史實一一展現在讀者麵前。

考慮到讀者閱讀、欣賞、拓展知識等各方麵的需要,本書選配了很多精美的曆史圖片,包括戰爭示意圖、帝王畫像等,以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對故事有一個更加真實、直觀的了解。為了保證閱讀的趣味性,我們在編輯此書時,選取的主要是那些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較有知名度的人物。為了保證讀者對中國曆史有一個連貫、全麵的了解,那些大家所不熟悉的,但是具有較強的個性或代表意義的人物和事件,我們也有選擇地收錄其中。

研讀曆史,那些遠去的腳步和身影,更能讓後人奮起直追。讓我們在品味前人的智慧和神韻中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