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現在很少有人不查辭典就能把《詩經》讀完的。

“有些字查字典還查不到,非要去查辭海。”有位大學中文係畢業的學生抱怨說:“字冷詞僻,最怕上《詩經》課。”

現在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那幫初中生一個個人精似的,能把整本的新華字典背下來。但是出題目的人也有對付的辦法,他們到“四書五經”裏找詞彙,於是《詩經》裏的“頡頑”、“敝芾”、“歆羨”等老詞從冰封詞庫裏調了出來被重新焐熱,有意無意地把《詩經》也從文學的冷庫裏調了出來。

“《詩經》裏的詞彙居然這麼豐富這麼有趣啊!”一位參加了地區漢字聽寫選拔賽的同學驚訝地說。

這顯然是為了參賽臨時抱佛腳認識認識詞語的,同學們並沒有深入到《詩經》的故事裏麵去。

“讀《詩經》如果能讀懂裏麵的故事,那就其樂無窮了。”有位老師看著教室窗外厚厚的雲層意味深長地說。

《詩經》裏的確是有許多故事的,除了歌頌王者的拍馬奉承之作和一些敢恨敢愛的真實生活描寫外,還有許多厚厚雲層之外的曆史事件,其中有詭計多端的戰爭策劃、疑竇重重的宮廷政治、波瀾壯闊的製度革命等等,許許多多波譎雲詭就隱藏在一段段冒似談情說愛、鳥鳴葛長的詩句之間,你說有趣不有趣?

我們讀《詩經》,如果能透過那些日久而漸漸生僻的詞彙去領會詩中的故事,就會發現詩意的玄妙。

讀書是有方法的,不同的方法會讀出不同的體味。

我在讀《詩經》的時候,往往把每一段《國風》都當作一個整體來讀。一開始,印象模模糊糊,情節斷斷續續,但讀得久了,就會連成一片,讀出曆史的整體感覺。這就如看發了黴的陳年老牆,初看黴跡斑斑,淩亂不堪,但看得一久,竟會從中看出山河的輪廓,看出美人的影子!

《詩經》裏有的是故事,而且很精彩。文王興周、武王伐紂、周公輔政、成康之治、春秋五霸等等,有許多有趣的曆史大事件其實都是穿插在《詩經》的字裏行間的。

我寫《詩經傳奇》這本書,就是按照每段《國風》的詩序逐篇演繹,上下貫通,將看似枯燥乏味的古詩編成通俗易懂的小說,使之成為一部以詩為主線條的周朝曆史故事書。

讀者不用鑽到生硬冷僻的詞彙中去,照樣能

跨越時空在本書中通讀《詩經》,而且可以領略到上古狡詐的權術,殘酷的戰爭和各色曆史人物的情感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