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器物·用品(1)(1 / 3)

001、管道的由來

在埃及的阿布蘇,一條4700多年前的直徑8厘米、長366米的管道,被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來。它由1/16寸(1寸≈3.33厘米)時厚的銅片製成,大概用於輸水灌溉。這條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條金屬管道。

公元前200年,小亞細亞的白加孟使用一條渡槽向民眾供水。引水者修了一條瓦管,長度約有1828米,這條管子把山上的溪水引到離城3公裏處的蓄水池,再用直徑25厘米的木管引進城中,在穿孔的大石塊中安裝木管的接口處,製作得非常堅固。

羅馬帝國的城市利用渡槽,在郊外的蓄水池中注入清水,然後用管道把水引到取水處,貴族家中則直接引入。這些管子用1/4寸厚的鉛片製成,每根管子長3米,管端焊接而成管道。另外,羅馬人對木管也很感興趣,也曾用來輸水。

中世紀時期,管道的使用頻率降低,原因是供水設備的水平開始下降,一般就近取用河水和井水。城市擴建以後,因為河水、井水被汙染了,人們產生了從遠方引水的需要。

1608~1613年,金匠米德爾頓出錢造了一條運河,取名叫“新河”。他每天自倫敦以北63公裏的哈德佛郡引水,向城郊小村伊靈頓的蓄水池內注入,然後用總長93公裏的木管把水送向市區各處,再用小鉛管把水引入貴族家中,而小巷、廣場則設有水龍頭,供窮人取水之用。

在倫敦,放棄木管用鑄鐵管作為代替品已經是19世紀初的事了。因鑄鐵管可以承受較高的水壓,也能大大減少滲漏的情況。

與木管、鑄鐵管相比,鉛管非常容易安裝,因此直到20世紀中葉,鉛管在樓房、住宅之內才得到廣泛使用。可是,用鉛管供水會導致鉛中毒的發生。目前,住宅小水管多采用鋼管,而安裝工廠大水管時,則大多選擇鐵管。

管道能將水、煤氣和原油等向遠處輸送。現存的世界上最長的管道是橫貫加拿大的天然氣管道。這個管道包括支管在內,長8334公裏,管道直徑則達到1.06米。

002、火柴的由來

康熙、乾隆年間,外國人向清朝政府進獻的貢品中就有火柴。可見,火柴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稀罕玩意兒。19世紀40年代後,外國商人在中國大量銷售火柴。於是,有人認為,火柴的發明權應當屬於外國人。後來,中國的老百姓就管火柴叫“洋火”,這個名字一直流傳到今天。

其實,火柴的發明人是中國人。一個叫羅伯特·斯普爾的西方人根據史料指出,世界上的第一根火柴,是由北齊皇宮裏的一群宮女發明出來的。北宋人陶穀在《清異錄》一書中也說,民間用一種塗上硫黃的杉木條引火,在百姓之中非常流行。

到了南宋時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到處都有兜售火柴的小販。還有人提出,在那時的杭州,有人把鬆木削成薄如紙張的小片,在它的一端塗上硫黃,這種東西叫“發燭”、“淬兒”。這些都是早期的火柴,隻是向來不為人所注意罷了。

歐洲在古羅馬時期,就有火柴問世。當時有一些小販,在街上販賣一種浸泡在硫黃中的木柴。其實,這種木柴本身並不起火,隻能用來引火。人們用鐵塊撞擊火石,濺出的火星落在浸泡過硫黃的木柴上,便獲得了火種。

直到18世紀末,歐洲真正意義上的火柴才得以在意大利問世。當時,有人在一根木棒的頂端塗滿了濃氯酸鉀、糖和樹膠的混合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有硫酸溶液的器皿裏。這樣一來,化學反應突然產生,木棒燃燒了起來。這種木棒有一米多長,形狀如同捶衣棒。

1827年,英國有一個名叫約翰·沃克的化學家,對獵槍上用的發火藥進行了研究。他把金屬銻和鉀堿混合在一起,然後用一根木棍進行攪拌。這樣做的結果是,棍的一端沾上了金屬銻和鉀堿的混合物。後來,他覺得沾在木棍上的混合物已經無用,就想將它們在地上磨掉,可在磨的過程中木棍卻突然“撲”的一聲冒出火,猛烈地燃燒起來。

沃克對這個發現感到非常興奮。他想,如果利用自己的發現來製造引火物,那就可以給人們取火提供很大的便利。就在當年的4月7日,他製作的第一盒火柴推入市場。將一小片砂紙貼在火柴盒的一端,把火柴頭放在砂紙中間,向外用力一劃,火柴便著起火來。

後來,一個名叫華爾克的英國人把硫黃和磷的混合物塗在木棍上,造出一種一經摩擦便能起火的火柴,於1830年公開出售。但這種火柴很不安全,磷有毒,並且很容易受到衝擊而引發火災。

1848年,德國人又發明了一種安全火柴。這種火柴一直使用到了今天。1857年,火柴貿易因其具有危險性,被政府統一管理起來。

趣味鏈接:你知道火花的曆史嗎?

火花,就是火柴盒貼畫。世界上最早的火花出現在1827年英國的“約翰·華克”牌火柴包裝上。在舊中國,火花一般僅作為火柴的商標裝飾。新中國成立後,火花設計師們利用藝術構思,逐步使火花向宣傳性、藝術性、實用性方向發展。

1958年6月,北京火柴廠推出我國第一套成套火花,分鳥類、風景、花卉三組,每組各12枚。之後,火花開始以套花出現。近幾年,火花的內容、題材不斷開拓,形式也變得豐富多彩。紀念火花、廣告火花、日曆火花、燈謎火花等陸續問世。這些火花設計、印刷之精美,堪與郵票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