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漢尼拔
漢尼拔生於約公元前247年,迦太基軍事家。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他的名字成為恐怖的代名詞,一提“漢尼拔來了”,對羅馬人來說,就像說狼來了一樣嚇人。
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是迦太基著名的軍事將領,漢尼拔的童年是在戰亂中度過的,他5歲時,迦太基船隊在西西裏島附近的海域遭到慘敗,羅馬的驕橫,迦太基的屈辱,深深刺傷了漢尼拔幼小的心靈。他曾不止一次地祈求神靈保佑迦太基強盛,有朝一日,重振國威,擊敗羅馬,以雪前恥。
公元前228年,漢尼拔的父親在征服伊比利亞的作戰中陣亡,漢尼拔的姐夫哈司德魯巴爾接任了統帥。不久,漢尼拔在新統帥的召喚下,任騎兵統帥,他的軍事指揮天才逐漸顯露出來。公元前221年,哈司德魯巴爾遇刺身亡,全軍推舉漢尼拔為繼承人。那一年,漢尼拔28歲。
公元前218年春天,漢尼拔率領75萬步兵和1萬多騎兵,選擇了一條連鳥兒也難飛越的道路,翻越阿爾卑斯山,從側後襲擊羅馬。這是古代最偉大、最艱難的行軍,戰象、戰馬大多凍死,寒冷、饑餓使殘酷的軍紀也難以保證將士聽從指揮,有人寧願死在山中,也不願再走一步。漢尼拔憑著個人的感召力來鼓舞鬥誌,他與士卒同吃同住,一起披著鬥篷放哨。經過半年行軍,同年10月,突然出現在意大利北部平原,羅馬人做夢也想不到漢尼拔就在身邊。
兩軍在特雷比亞河首次相遇。漢尼拔誘使敵人渡河作戰,趁羅馬軍隊半渡之時,指揮埋伏在河道的迦太基人突然發起進攻。渾身濕透,寒冷異常的羅馬人勉強應戰,結果大敗,6萬羅馬士兵大部被殺,隻有不到2萬人逃了出去。漢尼拔占領了高盧。
接著,漢尼拔的軍隊勢如破竹,邊走邊為羅馬軍隊設下圈套,使羅馬軍隊一次又一次地上當、失敗,損失戰鬥力。漢尼拔喜歡走偏僻和出人意料之外的路線,采取埋伏、狙擊和其他突然行動,忽左忽右;使羅馬軍隊無所適從。他還組成了出色諜報係統——甚至在羅馬城內,他也建立了情報網絡。他本人也常常化裝或戴著假發,親自搜集情報。對漢尼拔出神人化的指揮才能,羅馬人驚呼:“在這個時代的曆史書中,幾乎每一頁都可以證明他的軍事和政治天才。”
公元前203年,羅馬大將西庇阿率領軍隊渡海在非洲登陸,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本地危機,隻好命令漢尼拔回國。那一年的秋天,他不得不撤出意大利返回非洲,結束了他在意大利長達十六年的征戰。
公元前202年,漢尼拔按照迦太基元老院的命令,被迫同西庇阿在紮馬決戰。西庇阿正是采用了漢尼拔的兩翼包抄戰術打敗了漢尼拔。公元前201年,迦太基戰敗後接受了羅馬人要求的屈辱條件,成為羅馬的附屬國。第二次布匿戰爭以迦太基的最後失敗而告終。
最早稱漢尼拔為“戰略之父”的正是羅馬人,他們這樣評價漢尼拔:“他從進入意大利一連十六年的時間,不斷地苦戰。他從來沒有一天離開過戰場,他具有一種超人的能力,能使他的行動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他一個與整個羅馬為敵。”羅馬人從漢尼拔身上學到了許多寶貴軍事才能,並以漢尼拔的戰術擊敗了漢尼拔。
公元前196年,漢尼拔當選為迦太基的最高行政官員。他在任職期間,實行許多重大改革,力圖振興國家,然而引起了貴族和羅馬當局的不安。當危險來臨時,漢尼拔被迫逃亡敘利亞,開始了他長達十三年的逃亡生活。在逃亡期間,他先後到過敘利亞、克裏特島和小亞細亞的比提尼亞活動,遊說這些國家建立反對羅馬帝國的軍事同盟。
公元前183年,羅馬為了消除隱患,派兵追捕並包圍了漢尼拔在比提尼亞的住所。漢尼拔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臨死時他說:“既然羅馬人連等待一位老者咽氣也覺得度日如年,急不可耐,那麼,就讓我來幫他們除去這塊多年的心病吧。”
漢尼拔死時66歲。
蕭何
蕭何,漢初三傑之一,著名丞相。沛縣豐邑(今屬江蘇豐縣)人。他不論在戰爭期間,還是在漢初恢複時期,都表現出了中國古代傑出政治家的風度和治國才能,幾千年來都被人們所稱頌。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即帝位,接著就論功行賞。5月,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大宴群臣。劉邦問群臣:“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掉天下?”群臣所說不一。最後劉邦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有他們,所以我能夠得天下。項羽隻有一個範增還不能重用,因此最後敗在我手中。”從上麵的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劉邦認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
後來,劉邦論功封賞時,由於群臣爭功,所以一年多也定不下來。劉邦最後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的食邑也最多。很多功臣因此憤憤不平,說他們都身經百戰,而蕭何隻不過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為什麼他的食邑反而比我們多?
劉邦問大臣們:“你們知道獵狗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用來指示行蹤,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隻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隻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裏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麼能抹殺呢?”大家都無言可答。
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餘處戰傷,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裏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說:“在楚漢相爭的五年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由關中供應,才保證了軍隊的糧食。陛下有好幾次敗退把山東都丟了,幸虧有蕭何坐鎮關中,陛下才能重新振作。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隻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麵呢!我認為,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把蕭何排為第一,準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
劉邦即位後,便下詔罷兵歸農,讓士兵都回家種田、開荒,減免百姓賦稅。這時,定都的問題日益緊迫。劉邦暫居櫟陽,命令蕭何營建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為都城。公元前199年,劉邦來到長安。蕭何正在建未央宮,建好了東闕、北闕(高大的宮門),又建前殿、武庫、太倉等,劉邦嫌宮室過於壯麗豪華,責備蕭何說:“連年戰爭,剛剛安定,戰爭的結局還不知怎麼樣,你為什麼修建這麼豪華的官室?”
蕭何回答說:“正因為天下剛剛安定,才好借機會多征發些人和物來營建富室,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壯麗才能顯出威嚴,也免得子孫後代再來重建。”劉邦這才轉怒為喜。西漢建都長安,曆時二百餘年,最早規劃設計的就是蕭何。
漢帝劉邦為鞏固政權,尋找借口陸續消滅異姓王。他見韓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權,就幾次借故削去韓信的兵權,最後降為隻有虛名的淮陰侯。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豨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征討。當時韓信推說自己有病,沒有隨同前往。於是,韓信的一個門客求見呂後,告發韓信本是陳豨的知交,這次陳豨謀反,韓信是內應。準備在一天夜裏,假傳聖旨。把奴隸和犯人釋放出來,襲擊呂後和太子劉盈。
呂後一聽,認為事關重大,便秘密召見丞相蕭何。他們兩人商量出計策,由蕭何參加執行。第二天,蕭何就讓人去請韓信到相府赴宴。韓信自稱有病,婉言謝絕了。蕭何就親自到韓信府上,以探病為由,直接進入韓信的內室。韓信再也無法推辭,隻得與蕭何寒暄一下。蕭何說:“我和你是好朋友,請你去赴宴,是有話對你說。”
韓信忙問有什麼話。蕭何說:“這幾天皇上從趙地發來捷報,說征討軍大獲全勝;陳豨已經逃往匈奴。現在朝中的王侯,都親自進宮去向呂後祝賀。你自稱有病不上朝,已經引起人們的懷疑了。所以我來勸你同我一起進宮,向呂後道賀,消除人們的懷疑。”
蕭何說的話,讓韓信不得不信。所以就跟著蕭何來到長樂殿向呂後道賀。哪裏知道宮中早就埋伏好了武士,呂後一見韓信中計,喝令刀斧手將韓信綁翻在地。韓信見事情不妙,急忙呼叫:“蕭丞相快來救我!”哪知蕭何早就避開了。呂後不容韓信申辯,命令武士:把他拖到殿旁邊的鍾室中殺死。隨後,又將韓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腦地捕殺。蕭何輔助呂後,謀殺韓信,很符合劉邦鞏固政權的需要,為劉邦除去了一塊心病。
劉邦晚年,宮廷內部發生了一場廢立太子的鬥爭。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隻是由於蕭何等大臣的多次諍諫,劉邦才一直未作決定。公元前195年,劉邦病死,蕭何輔佐太子劉盈登上帝位,這就是漢惠帝。蕭何繼任丞相。蕭何為相期間,在製訂漢朝的典章製度方麵還辦了一件大事,即作漢律九章。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情況的內容,製成律法共九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蕭何製定的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煩、嚴酷,使法令明簡。公元前193年,年邁的相國蕭何,由於長期為漢室操勞,終於臥病不起。病危之際,漢惠帝親自去探望他,並趁機詢問:“您百年之後,有誰可以代替您來做丞相?”接著惠帝又問:“曹參怎麼樣?”蕭何聽了,竟掙紮起病體,向惠帝叩頭,說:“皇上能得到曹參為相。我蕭何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恨了!”蕭何與曹參本有些私怨,這番話表明,蕭何為國家為百姓著想,不記宿怨的大度胸懷。
蕭何一生勤儉節約。不論是在戰爭期間,還是在漢朝建立初期,他都表現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治世能臣的眼光和才幹。他一生忠心為國,不謀私利,千方百計讓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在他死後,仍然受到老百姓的敬仰和長久的懷念。
張良
張良,字子房。城府(今安徽亳州東南)人。劉邦曾讚其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的才能。
張良為韓國貴族出身。秦國滅韓後,張良用全部家財結交刺客,希冀有朝一日,為韓國複仇。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狙擊秦始皇失敗後,他就更名改姓,流落到了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張良閑時,喜歡到城外的一座橋上散步,常遇到一位舉止奇特的老人。一日,老人坐在橋頭,一不小心將鞋掉到橋下去了,張良將老人的鞋撿上來,並幫他穿上,於是老人交給他一部《太公兵法》,並對他說:“13年後,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13年後,張良跟隨劉邦路過濟北,果然在穀城山下得黃石。後世稱黃石公為“圯(少,橋)上老人”,並流傳有兵書《黃石公三略》,共三卷。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劉邦率兵早於西楚霸王項羽進入鹹陽,欲“止宮修舍”。劉邦的妻妹之夫樊噲諫曰:“沛公(劉邦)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侈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願急還灞上,勿留宮中。”張良也力勸劉邦接受樊噲的勸告。劉邦聽之,封閉秦朝寶庫,還軍灞上,並與江中父老約法三章。十二月中旬,項羽來到戲(今陝西臨潼東北)水,屯軍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與劉邦對峙。當時項羽有兵40萬,號稱百萬;劉邦隻有兵10萬,號稱20萬,兩軍相距40裏。翌日,項羽即出兵滅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曾因殺人逃至下邳,投奔張良,張良與之交為好友。聞聽此訊,項伯約張良隨之遠逃以免此難。張良說:“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逃走),不義。”於是,他據實告知劉邦,又約項伯來見劉邦。劉邦與項伯約為婚姻,盡述心聲。項伯回營勸項羽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不如因善遇之。”翌日晨,劉邦偕張良率百騎,來到項羽軍中謝罪。項羽疑慮解除後,即在軍營設宴招待劉邦一行人。席間,項羽的謀士範增三次舉起玉佩,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不予理睬;於是範增起身外出,令項羽堂弟項莊去席間舞劍祝壽,借機刺殺劉邦。項伯見狀也上前與項莊對舞,並時時護著劉邦。張良見勢不妙,趕忙離席告知樊噲。樊噲持劍盾闖到宴上,怒發衝冠,指責項羽不義。項羽讚其勇士,賜座。一會兒,劉邦出恭(上廁所),招樊噲一同離席。在樊噲等人陪侍下,劉邦從小路回到灞上軍營,留張良在鴻門宴辭謝。
張良估計劉邦將至軍營,便回席上,借口沛公不勝酒力,向項羽奉上白璧一雙,向範增贈上玉鬥一對。項羽忙問:“沛公安在?”張良答道:“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他),脫身獨去,已至軍矣。”範增得知劉邦逃脫,將玉鬥當場擊碎,怒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項伯與張良對視微笑,徐徐引退。
鴻門宴後,項羽分封諸侯,將巴蜀和漢中封與劉邦。劉邦部下多以為不平,而張良卻勸劉邦隱忍以成大事:利用巴蜀物富民豐之利,暫避混亂局麵,靜觀其變。劉邦聽從張良之計,入蜀後燒掉棧道以示自己並無野心,迷惑項羽;並依靠韓信,爭取英布,聯絡彭越,以圖一統天下的大業。為使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張良可謂是鞠躬盡力了。
公元前204年,劉邦於滎陽阻擊項羽。謀士酈食其讓他分封六國後裔,以解燃眉之急。張良趕到,勸阻道:如果現在分封六國舊王,將士們就會離您而去,各歸舊主,如此等於自取滅亡。劉邦急忙追回印綬,避免了一場災難。
第二年,韓信破齊,在酒席間要求劉邦封他為假王。劉邦怒欲斥之,多虧張良腳下暗示。劉邦會意,轉開話題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啊!遂命張良將齊王印綬給韓信,並勸他出兵夾攻項羽,果收奇效。後來,項羽無力再戰,提出與劉邦劃江為界,中分天下。張良建議他撕毀協議,趁楚兵疲乏追殺到底,終於迫使西楚霸王烏江自刎。
西漢王朝建立後,張良深知劉邦為人,隻要了一個貧瘠地區做食邑,並稱病,專心地整理注釋春秋戰國以來的一百八十二家兵書,將其刪定編冊,不再出麵過問政事。
陳平
陳平(?~公元前178年),生於陽武戶牖鄉(河南省原陽東南),出身寒微。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投奔魏玉咎,未被重用。又投奔項羽,不和,又逃出投靠漢高祖劉邦。劉邦與之一談,即信任有加,成為劉邦重要謀士,獻奇計,除危機,助劉邦統一天下。劉邦死,呂後專權,漢處多事之秋,丞相陳平圓滑應變,曲意迎承,穩住漢室統治。內心裏卻深謀韜晦。呂後一死,陳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戮呂氏族人,恢複劉氏天下,延續漢朝統治。
公元前205年,劉邦占領關中,率五十萬大軍襲擊項羽根據地彭城,遭項羽反擊,吃了敗仗,劉邦逃到滎陽,整頓敗兵,重新布陣。項羽發兵襲擊固守滎陽的漢軍糧草。劉邦在不得已情況下,請割讓滎陽以東之地向項羽求和,遭項羽拒絕。陳平獻計說,項羽性多疑,請大王給我幾萬兩黃金,我願為大王行反間計,離間項羽君臣,等他們君臣反目,再發兵破楚。劉邦依其計,交給陳平四萬金,說:“你就全權處理吧。”陳平用這些金錢在楚軍中收買間諜,散布謠言,說“鍾離昧等大將為項羽立下大功,卻沒有得到封地,就串通漢王劉邦,準備內外聯合消滅項羽,以便分得領地,各自稱王。”沒多久,項羽果然對鍾離昧等大將起了疑心。
項羽派使者到漢營,陳平款待。命侍者準備了招待君王的盛宴,待到楚使進來,他卻故作驚奇地說:“我以為是亞父(範增)派來的人呢,原來卻是項羽派來的。”說著,命人另外備一份很粗劣的酒食,故意怠慢來使。
使者受到羞辱,非常惱怒,回去後,把陳平的話和如何慢待他們如實報告項羽。項羽疑心頓生,剝奪亞父權柄,拒絕聽他的意見。亞父一怒之下回了家鄉,一路上悲憤交加,背上毒瘡發作死於途中。
亞父是一個謀略很高超的人,一直替項羽運籌帷幄,多次以奇計使高祖走投無路。亞父,是項羽感激範增的智謀大功而給他的尊稱。陳平反間計成功,範增被趕走。這時,楚王項羽把漢王劉邦圍困在滎陽(今河南榮陽東北),情況萬分危急。夜裏,陳平集中滎陽城中兩千多婦女和兒童冒充漢軍,大開東門,漢軍在後,楚軍湧向東門,劉邦趁機從西門逃走了。劉邦逃出,重整旗鼓,再集兵力,而項羽失了智囊,從此後被迫轉攻為守了。
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登上帝位。陳平被封為曲逆侯,以奇計謀略協助高祖平定叛亂。公元前201年(漢高帝六年),有人報告說韓信謀反。諸將請趕快發兵捉拿韓信。劉邦問計於陳平。陳平問:“陛下的精銳部隊與楚國比誰更強?”劉邦說兵力略遜於楚(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後徙為楚王)。陳平又問:“陛下的將領用兵之才有超過韓信的嗎?”劉邦說:“沒有誰能趕得上。”陳平說:“軍隊不如楚國精銳,將領不如韓信,而要發兵攻打韓信,這就會促使韓信起兵反抗,這對您是很危險的。”劉邦問陳平怎麼辦,陳平獻計說:“南方有雲夢澤,您假裝巡遊雲夢,在陳縣(今河南淮陽縣)會見諸侯。陳縣在楚國西部邊界,韓信聽說您巡狩雲夢,一片平安和好之意,必然以為不會有什麼變故而到郊外迎接您。等他拜謁您時,您乘機抓住他,這隻需要一個力士就能辦到。”高祖依陳平計,派使者通告諸侯到陳縣聚會,“皇上將遊雲夢”。然後起駕。還沒到陳縣,楚王韓信果然在郊外大路上迎接。高祖預先有了安排,韓信一到,立即把他捆綁起來,帶回洛陽。
公元前2印年,陳平隨高祖率軍進攻匈奴。軍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為匈奴冒頓單於四十萬精兵包圍在白登山。救兵難至,糧草不繼。高祖危在旦夕,忙向陳平問計。陳平讓人畫了一張美人圖,派秘使送給冒頓妻子閼氏,對她說:“漢朝這樣的美人很多,我們想挑選一個最美的獻給冒頓,求他解白登之圍。”閼氏知道冒頓得到新美人自己就會失寵,如果放劉邦一條生路,就可排除自己失寵的危險。於是就去勸諫冒頓,說:“與漢近鄰,為何要你死我活地征戰。就算這次勝了,也無法久居漢朝領地。何況以後不一定會勝呢?”冒頓正在猶豫之中,聽了閼氏建議,就網開一麵,高祖乘大霧脫離了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