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亞伯拉罕·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任期4年。林肯生活在美國曆史上的動蕩變革時期。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他領導聯邦政府進行了著名的南北戰爭,平定了南方奴隸主的武裝叛亂,解放了被奴役的黑人奴隸,廢除了罪惡的奴隸製度,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林肯是資產階級民主派傑出代表人物,是“美國曆史和人類曆史上,與華盛頓齊名的偉大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革命家”。
出身貧寒,勤奮自學
1809年2月12日,林肯降生在肯塔基州霍金維爾城郊沉泉墾殖場。
林肯5歲時,村裏辦起一個簡陋的學校。他在這所學校斷斷續續地上過一年學。
1816年,林肯一家遷居印第安納州佩裏縣。1818年,林肯的母親不幸染病去世,一年後父親娶了年輕寡婦薩莉·布什為妻,作為林肯的繼母,她同樣關心林肯的學習,她用空閑時間教孩子們語文和算術。當林肯12歲和14歲時,繼母又送他去學校,讀了幾個月的書。隨後,林肯中斷正規學習,走上了自學之路。
1827年,林肯受雇當了安德森河渡船上的幫工。在新奧爾良,他見到了販奴市場上黑人奴隸象牲畜一樣被人買賣的悲慘情景,這使他十分不平和心痛。
1831年,21歲的林肯決定離開父親獨立生活。他先到新塞勒姆村的一個商店做店員,管理貨物。
1832年林肯應募入伍,並被選為誌願軍小隊長,攻打印第安人。3月,當地選民推他為伊利諾斯州州議員,這成為他跨入政界的開端。但由於太年輕,知名度不高,在8月的選舉中,林肯落選了。
1833年5月,他當了村鎮郵員,這年秋天起,他還兼任了一年多的助理土地測量員。他利用做郵政員的機會,閱讀各種報刊,觀察政治動向,注意研究政治和社會生活;並博覽了《美國曆史》、《希臘羅馬偉人傳》、《羅馬帝國興亡史》及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和拜倫的詩等。他還攻讀法律知識,想當一名律師。
主張廢奴,步入政界
1834年,林肯參加了輝格黨,並很快成了散加芒縣輝格黨的中堅人物。同年8月,他當選為伊利諾斯州州議員,還是11人執行委員會的成員。林肯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成為伊利諾斯州最著名的演說家和政治家。
1837年,在朋友幫助下,林肯在斯普林菲爾德先後同斯圖爾特,比爾·赫恩登合辦律師事務所,處理形形色色的案件。他辦事正直、廉潔,經常分文不取為窮人辯護。
1847年,林肯以輝格黨員身份競選國會眾議員,而且作為伊利諾斯州的輝格黨唯一代表當選為國會議員。他積極參加各種政治集會,極力擴大自己的影響。他的設立國家銀行、保護關稅、振興實業等主張,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林肯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國曆史上動蕩、變革的時期。美國獨立後不久,北部形成了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製度,而南部形成了以奴隸勞動為基礎的奴隸製度,兩種不同的製度同時並存。但南方奴隸主占用大批勞動力,不能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自由勞動力,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雙方矛盾的焦點日益集中在奴隸製的存廢問題上。
19世紀中期,除了種植園奴隸主和代表他們利益的民主黨外,各階級、階層都反對奴隸製。林肯雖然對災難深重的黑人奴隸一直寄以深切的同情,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廢奴主義者,他擔心徹底廢除奴隸製將激怒南方奴隸主,導致聯邦的分裂,甚至造成內戰的爆發,影響資本主義的發展。1848年10月,任職期滿後,拒絕再度競選。之後的五年內,他很少參予政治活動,將精力傾注於律師業務。
1854年,輝格黨瓦解了。所有反對民主黨的勢力團結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反對奴隸製的政黨——共和黨。這是由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領導的、有廣大工人、農民和自由黑人參加的反對種植園奴隸主的統一戰線組織。林肯重新投入政治鬥爭。
1856年,林肯加入共和黨,很快就成為共和黨的著名領袖。6月,共和黨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在費城召開,林肯被選為該黨副總統候選人。11月,選舉揭曉,共和黨失敗了。盡管如此,林肯廢除奴隸製度的觀點得到了廣泛傳播,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
1858年,林肯和道格拉斯分別由伊利諾斯州共和黨和民主黨提名為國會參議員候選人。道格拉斯使用詭計並花了巨額競選費用,奪取了參議員的席位。林肯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此後兩年走遍全國,堅持不懈地宣傳國家統一和反對奴隸製的主張,受到群眾的熱情支持。
當選總統,力爭和平
1860年5月,伊利諾斯州的共和黨代表會議提名林肯為總統候選人。11月6日,選舉揭曉,林肯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第十六任總統。
林肯當選總統後,南北矛盾迅速擴大,全國形勢急轉直下。北方廣大人民熱烈擁護,慶祝林肯當選,南方奴隸主則咬牙切齒地咒罵他。
1860年的最後幾個月發生了多起種植園主的叛亂事件。南部各州不斷醞釀退出聯邦。1861年2月4日,脫離聯邦的十個蓄奴州的代表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成立了“美利堅同盟”,推出大種植園主傑弗遜·戴維斯和亞曆山大·斯蒂文斯為“總統”和“副總統”,公開發動了叛亂。來自華盛頓的消息也令人不安:布坎南總統慫恿南方叛亂者,鼓動公職人員辭職,鼓動軍官脫離陸軍到南方組織訓練叛軍,先後把五十萬支槍支及軍款、軍用物資運到南方各州。這時,南部的參議員、眾議員紛紛離開國會,許多官員向政府遞交辭呈,不少部隊的軍官準備辭職,南部州長們都在調遣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紐約先驅報》發表社論,敦促林肯不要就任總統,讓位給某個南北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全國性的人物。對此,林肯在《紐約論壇報》上發表了一項聲明,表示寧死不作讓步,也不以妥協換取權力,因為權力是憲法授予的。
1861年2月11日,林肯隨行人員15人,告別斯普林菲爾德,踏上了向華盛頓赴任的征程。1861年3月4日清晨,林肯在國會門前的露天講壇上,發表了就職演說。重申國家不能分裂,南北爭端不能采取流血手段來解決。
1861年4月12日清晨,南方同盟軍不宣而戰,炮擊了南卡羅來納州的薩姆特炮台。林肯原來試圖對南方進行安撫的做法已經無濟於事,便於次日正式宣布鎮壓南方的叛亂。南北戰爭從此展開了。這是兩種社會製度即奴隸製度與自由勞動製之間的鬥爭。
頒布《宣言》,贏取內戰
1861年4月15日,林肯發表宣言,宣布參加同盟的南部各州為叛亂州。北方廣大群眾紛紛湧向街頭和廣場,參加各種集會,一致要求政府采取堅決措施,製裁叛亂者。到6月底,已有31萬人參加了誌願兵。
內戰爆發後,在雙方實力對比上,北方占有壓倒優勢。留在聯邦的23個州,人口2200多萬,工業發達,資本雄厚。南方同盟11個州,人口隻有900萬,其中黑人近400萬人,而奴隸主隻占極少數,工業產值和資本都不到全國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聯邦政府進行的是反對黑人奴隸製、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戰爭,得到廣大工人、農民、黑人和資產階級的支持,而南方同盟戰爭的目的是推行奴隸製度,分裂聯邦,遭到廣大非奴隸所有者階級的反對,尤其是黑人奴隸的反抗鬥爭。但是在戰爭初期,南方同盟在軍事上占有暫時優勢,聯邦軍隊卻連遭挫折。
1862年1月,林肯發布命令,對南方發動全麵攻勢。
在人民群眾的推動力下,林肯政府采取了一些革命措施,調動了北方勞動人民投身戰爭的積極性。5月20日,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這項措施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促進了西部的開發和人口西移,防止了奴隸製向西擴張,激發了廣大人民參加戰鬥的積極性。《宅地法》是林肯政府頒布的重要法令。
在戰鬥中,林肯逐漸認識到,為了摧毀南方的經濟力量,維護聯邦的統一,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必須利用黑人這支重要的戰鬥力量。9月22日,林肯頂住了反動派的壓力,頒布了親自起草的《解放宣言》初稿,鄭重宣布從1863年1月1日起,解放叛亂諸州的黑人奴隸。《宣言》明確了林肯政府進行戰爭的目標,不僅是維護聯邦的統一,而且也是為了消滅萬惡的奴隸製度。
1863年1月1日,林肯政府又發表了正式《解放宣言》,在全國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消息傳到南方叛亂諸州,先後有50萬奴隸逃出奴隸主的種植園,配合聯邦軍隊,展開遊擊戰。參加聯邦軍隊作戰的20萬黑人中來自南方的黑人奴隸就占了134多人。此外,還有25萬黑人在部隊其他各種後勤部門服役。黑人戰士具有爭取自身解放的理想,鬥誌昂瘍,作戰勇敢,在戰鬥中起了決定作用,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廣大黑人參戰沉重打擊了奴隸主勢力,使內戰發展成為真正群眾性的革命戰爭。此時,戰局開始劇變,1863年,聯邦軍隊由防禦轉入進攻。
7月4日,聯邦軍隊先後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和維克斯堡大捷。從此,聯邦軍隊轉入反攻,同盟軍隊一蹶不振。
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為國家烈士公墓舉行的落成典禮上,林肯發表了譽滿全球的演說詞。
1863年3月9日,林肯任命格蘭特為陸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全軍。格蘭特和西線最高指揮官威廉·謝爾將軍作了新的軍事部署,決定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
當聯邦軍隊節節勝利時,11月8日,進行了全國大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林肯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喬·麥克萊倫,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1865年1月1日,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表明戰後在美國領土上不能再有一個奴隸了,萬惡的奴隸製度終於被埋葬了。
3月4日,林肯宣誓就職,連任美國總統。4月9日,叛軍向格蘭特將軍投降,內戰宣告結束。4月14日夜,當林肯正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與群眾一起觀看演出慶祝勝利時,受奴隸主支使的奸細約翰·布思向他開槍了。林肯頭部中彈,倒在血泊之中。次日上午7點22分,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亞伯拉罕·林肯與世長辭。
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致安德魯·約翰遜總統的公開信》中給林肯很高的評價。他指出:“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
安德魯·傑克遜
1833年3月4日,傑克遜在第二屆總統就職演說中宣布:“維護州權和聯邦的統一是本政府國內方針的兩大目標,要引起全國人民及其代表們的特別重視。我一直非常關心,今後還將更加關心這個問題。”演講結束時,他祈求上帝幫助:“使我們免於一切危險,使我們的人民永遠團結幸福。”在“老山核桃”當總統期間,再沒有人敢提退出聯邦了。
為了鞏固自己在民眾中的威望,1833年春季,傑克遜還做了一次經過東海岸中部地區和新英格蘭各州的長途旅行。途中,傑克遜乘坐新建的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公司的火車做了12英裏的旅行,成為第一位坐上火車的總統。他還接受了哈佛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盡管這所大學的最知名的校長約翰·昆西·亞當斯表示反對,他嘀咕說,傑克遜幾乎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傑克遜在第二屆總統任職初期,就決心要粉碎那個他稱為“妖魔”的合眾國銀行。第一步,他計劃把聯邦基金從合眾國銀行轉移到州立銀行。然而,他並沒有得到全部內閣成員的支持,特別是財政部長威廉·丁·杜安的支持。1833年9月,由於杜安拒絕執行他的計劃,傑克遜撤銷了他的職務,而任命原司法部長羅傑·塔尼接任財政部長。後來,羅傑·塔尼執行了這項計劃,將聯邦基金轉入州立銀行。
合眾國銀行行長尼古拉斯·比德爾為了報複,緊縮信用貸款,催迫銀行的債戶償還貸款,從而阻滯了美國的經濟發展。當各州代表團來到華盛頓,請求傑克遜緩和經濟恐慌的時候,傑克遜回答說:“去找尼古拉斯·比德爾。”傑克遜的這種做法,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比德爾和合眾國銀行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參議院在克萊的操縱下投票通過決議,譴責傑克遜反對合眾國銀行的行為,而眾議院卻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支持傑克遜,並提出對合眾國銀行進行審查。克萊再一次玩弄手段使傑克遜為難,他操縱參議院,否決任命塔尼為財政部長的命令——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總統對內閣成員的任命被否決。
傑克遜非但出色地實現了他在第一次就職演說中提出的減少國債的諾言,而且在1835年1月8日——新奧爾良戰役20周年紀念日——聯邦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償清了國債。國家進入繁榮時期,物價上升,紙幣通行。因為聯邦政府征收的稅款遠遠超過了經費支出,1836年,傑克遜簽署了一項法案,同意將剩餘的聯邦政府基金分撥各州。為了製止因紙幣過剩而引起公有土地的投機買賣,傑克遜發布幾道命令,規定隻有黃金和白銀可以用來購買公有土地。
1835年1月30日,在傑克遜離開國會大廈時,32歲的油漆匠理查德·勞倫斯走到離他約13英尺遠的地方,用單發大口徑短筒手槍朝他開了一槍。盡管發火帽正常地爆炸了,但火藥沒有點燃。傑克遜猛地衝向前,用手杖擊打刺客。勞倫斯接著用第二把手槍又開了一槍,這一槍是近距離平射,但仍然沒有打響。勞倫斯因精神錯亂被判決無罪。他被囚禁在一所精神病院中,直到1861年死去。行刺事件發生後,很快對勞倫斯的手槍作了檢查,發現它們完全能正常使用。這麼兩把手槍接連沒有打響的可能性在125萬次中隻有一次。
因傑克遜要求法國政府賠償拿破侖戰爭中美國在航運方麵所受到的損失,美、法兩國關係出現了空前嚴重的危機。兩國斷絕了外交關係,傑克遜準備訴諸武力。但是,法國不願意跟這位邊疆的將軍發生糾紛,所以1836年傑克遜政府獲得法國四次分期償還的過期支付的賠款。於是美國與法國重新恢複了友好關係。
在對待印第安人方麵,傑克遜留下了一個不很光彩的記錄。他竟然連自己親自與印第安人訂立的協議也不遵守。在擔任總統期間,他迫使絕大部分東部印第安部落將土地讓給白人定居者,叫他們背井離鄉,遷移到密西西比河西部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區(今俄克拉荷瑪州)。
1836年傳來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捷報:傑克遜的朋友薩姆·豪斯頓率領小股部隊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墨西哥軍隊,俘獲了墨西哥總統桑塔·安娜,從而贏得了得克薩斯的獨立。不久,得克薩斯申請加入合眾國。傑克遜沒有立即接納這個新成立的州,因為北方反對擴張奴隸製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在離任的前夕,傑克遜承認了得克薩斯的獨立,為日後加入聯邦做好了準備。
第二年,病魔纏身、心力交瘁的傑克遜欣然將總統的重任交卸給他一手選定的繼承人——馬丁·範布倫。
1837年3月4日,在出席了他一手培養的後任馬丁·範布倫的總統就職典禮後,傑克遜回到他的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附近的種植園赫米蒂奇。雖然他的種植園擁有1200英畝土地,但在1837年經濟大恐慌之後的經濟蕭條期間,傑克遜很難為他的商品作物棉花找到市場,他不得不向朋友借錢,以應付業務開支。
傑克遜的經濟問題不僅來自1837年的大恐慌,而且還來自兒子小安德魯·傑克遜。小傑克遜遭到一個又一個的經濟災難。像別的地主一樣,傑克遜遵守每年元旦付清賬單的慣例。1838年初,傑克遜隻能通過賣掉田納西州西部的一些土地來還債。
隨著1840年大選臨近,人們清楚地看到,範布倫處境不妙。他對傑克遜政策的支持以及這場全國性的經濟衰退,嚴重損害了他的聲望。輝格黨推出威廉·亨利·哈裏遜,希望他能使選民想起傑克遜。傑克遜曾在1836年推舉範布倫競選總統,現在又希望他能夠連任。他為範布倫拉過選票,但以失敗告終。
1841年元旦來臨了,可是傑克遜沒有像往年那樣清理債務,他沒有能力還債。實際上他是無法算出自己到底欠了多少債。小傑克遜原來欠的6000元現在變成了15萬元,但傑克遜吃不準是否還有別的債。像往常一樣,傑克遜把兒子的問題歸咎於他人。他說,這些債都是騙子造成的。
傑克遜給予兒子的錢財是如此之多,以致隱居莊園日漸荒蕪需要油漆和修理。傑克遜遇到經濟問題的閑話也逐漸在社會上傳開。1841年他的棉花歉收,七匹良種馬也死了。朋友們用各種辦法為傑克遜募錢,但他生性清高,不願接受贈款,隻願接受貸款。傑克遜的顧問弗朗西斯·布萊爾寫信給他,表示願意提供25萬元的貸款,傑克遜很快接受了。不過他堅持要將兒子的種植園抵押給他,並在遺囑中補上一句:在分遺產之前,必須還清布萊爾的款子。
1844年又迎來了總統大選,傑克遜的門徒希望重返白宮。傑克遜決心要看到一個民主黨人獲勝。1840年威廉·亨利·哈裏遜的當選曾使他大為惱火,當哈裏遜上台不久便死去後,傑克遜萬分歡欣。“仁慈而無上的天意已經作出幹預,使我們光榮的聯邦和幸福的共和製能夠免遭哈裏遜將軍及其內閣的破壞而繼續存在下去……讓人民高興吧。”範布倫反對吞並得克薩斯的決定,使他失去了傑克遜的支持,傑克遜把提名給了他的田納西州同鄉和密友詹姆斯·波爾克。波爾克與傑克遜關係密切,以致他的諢名就叫“小希科裏”。
波爾克的勝利意味著傑克遜已成功地把兩個門生推進了白宮。波爾克的當選引來了一批求職者,其中許多人去求傑克遜幫忙。傑克遜抱怨說:“我已經都快死了,他們也知道,可仍然一批批找我幫忙,要我替他們弄職位。”當波爾克拒絕傑克遜的一些舉薦後,傑克遜生氣了,寫信罵他忘恩負義。
傑克遜能夠影響全國,卻無力還債。他的身體變得更加虛弱,心情也因此變得沮喪起來。他給一位朋友寫信說:“我現在是無可奈何地靜候上帝的召喚。”他對另一位明友則說:“貧困正在逼視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