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天下第一奇觀”——十萬煙柱穀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有一個叫“十萬煙柱穀”的地方,號稱“天下第一奇觀”。

1912年6月6日,這裏的卡特邁火山發生大爆發,巨大的爆發聲在千裏之外都能聽得見。在這次火山爆發中,有大約180億立方米的火山灰衝入大氣層,使周圍100多裏的天空變得一片漆黑,“黑夜”一直持續了將近3天。8年後,一個科學考察隊來到卡特邁火山。火山雖然幾年前就停止了噴發,但山頂上依然是煙霧繚繞,熱氣騰騰。火山口的周圍布滿了裂縫,“滋滋”地往外冒著濃煙。裂縫口的溫度非常高,考察隊員試著把鐵鍋放在上麵,沒過多久,裏麵的牛肉塊就烤熟了!

在距離卡特邁火山10多公裏的地方。有一條山穀,長16公裏,寬8公裏。在火山爆發前,這裏曾經林木茂盛,但現在植物已經全部枯死了,整個穀裏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火山灰。穿過火山灰,有成千上萬個噴氣孔,大量的熾熱氣體從地下噴出來。有的像挺拔的氣柱,有的像勁氣十足的噴泉,直衝幾百米的高空……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條條色彩繽紛的彩虹,壯麗宏偉。如今,山穀中隻剩下十幾個噴氣孔還在炫耀著它輝煌的過去。觀音負石阻兵

白族的祖先很久以前就生活在雲南大理。那時白國常受別國的侵擾,戰爭不止,兵荒馬亂。一次,強悍的敵人又來侵犯,進兵一直到七裏橋。那時白國連年戰敗,兵源枯竭,田園荒蕪,大好河山一派淒涼。觀音老母巡天來到這裏,不忍心看見百姓遭禍,便施法力,顯神通,變化做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婆。這老太婆拿了一條草繩,拴了一塊巨大岩石,扛在肩頭上,滿麵紅光,健步走到敵兵的駐地。

敵兵見了,個個驚訝。有個首領從營帳中走出,問道:“你這老太婆,到這裏來幹什麼?為什麼你能扛這麼重的東西?”

觀音扛著大石頭,挺起身子說:“我老了,沒有什麼用處了,比較起我身後跟來的青年們,我可差多了。”首領又問:“你身後跟來的青年,又有些什麼本領?”觀音答道:“他們麼,像我肩上扛的這塊石頭,他們能輕輕舉起來,擲到百步以外;他們個個手拿百斤重的大刀,殺人就像砍瓜切菜。”

敵兵聽了,人人喪膽,瞠目不語。首領下令趕緊撤兵。正在撤兵的時候,白國防禦的兵馬恰好趕來,乘勢追殺,趕走了侵犯的來兵。

觀音見負石阻兵的目的已達到,便將所負岩石棄在七裏橋頭,上天而去。後人感念觀音救苦救難的恩德,便在觀音所棄的岩石上修建了觀音閣,塑造了觀音像來奉祀她,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雲南大理七裏橋觀音塘,現在這裏已成為大理有名的勝景之一。日月潭

太陽和月亮始終伴隨著人類,給人們帶來了光和熱。可是,古時候,有一天,“咕嚕”兩聲,太陽和月亮忽然之間都不見了,天地一片漆黑,眼見人類無法生存,萬物都快活不成了。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對年輕夫婦最富於勇敢和獻身精神,他們決定去幫大家把日月找回來。

他們帶著除妖用的金剪刀和金斧頭,曆盡了千難萬險,來到一個深深的水潭邊。水潭裏忽明忽暗,原來是兩條大龍在裏麵嬉戲。它們把太陽和月亮一吞一吐,玩得開心極了!

大尖哥和水社姐看得滿腔憤怒:你們倒好!不管人們的死活了!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同時將金斧頭和金剪刀朝潭裏擲去,“嘩啦啦”的一聲巨響,潭中激起千層浪,兩條惡龍掙紮了一下,直挺挺地死在了潭底。

惡龍是死了,但太陽和月亮還沉在潭底,怎麼辦呢?大尖哥和水社姐跳下潭,吃下惡龍的眼珠,刹那間,他們兩個都變得像山一般高大。他們每人拔起一棵幾十丈高的大棕櫚樹,將太陽和月亮托上了山。從此,這個潭就被稱為日月潭。大尖哥和水社姐變成了潭邊的兩座雄偉的大山——大尖山和水社山,永遠守護著日月潭。城隍廟的來曆

以前,大自然氣候惡劣,人們種田全靠老天爺,若風調雨順,才能吃飽穿暖;若遇洪澇幹旱人們就難以維持生計。有一年大旱,上海金山一帶的農田幹得開裂,田裏的禾苗都快要枯死了。

農民們急得心裏像著了火似的,唉聲歎氣道:“唉!要是能把黃浦江的水引到這裏,就可以用水車澆田了。”

“說得倒輕巧,開這麼大一條河,得多少人工,幹多少年啊!”

正在這時,“霍”地站出來一位虎背熊腰的黑臉大漢,他說:“把這件事交給我吧,我一夜工夫就能開好。”

“一夜工夫?”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就隨他去吧。

第二天早晨,農民們奔到田裏一看,唉呀!果然,一條清澈的河流從黃浦江分出來,灌溉了幾千畝良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那黑臉大漢原來是漢朝大將軍霍光顯靈。他帶領子子孫孫開河灌田,解救了這場災難。於是,人們就修築了城隍廟,鑄造了霍光將軍的神像供在大殿。而那條河則被稱為新開河。天下第一關

如果你到過長城,登上山海關,就一定會看見一塊橫額巨匾,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這五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既莊重又灑脫,這是誰寫的呢?

傳說明朝時候,有個叫蕭顯的舉人,非常擅長書法,遠近聞名。但是他家境貧窮,連進京趕考的錢都沒有。附近,有一位孤寡老太太很同情他,但她自己並不富裕,就把一塊祖傳的古硯拿出來賣了十兩銀子送給蕭顯,還特意做了白豆幹飯、蘿卜粉條湯給他吃。

蕭顯感激得熱淚盈眶,轉身揮毫,在宣紙上寫下了:“天下第一關”四個大字,雙手托著恭恭敬敬地捧給老人,說:“聽說皇上要給山海關東門的箭樓掛塊‘天下第一關’的橫匾,我現在先寫出這四個字,您到時候獻上去,皇上一定會找人補寫‘一’字,到時您再來找我。”

果然,不久,孤老奉旨來找蕭顯補寫“一”字。蕭顯這時已經考中狀元做了大官了,但他仍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請您老給我磨滿滿一罐墨,再做一頓當年那樣的白豆幹飯、蘿卜粉條湯吧。”

孤老太太照他的話去做了。蕭顯吃飽了飯,他把頭發紮成“繩刷子”,伸進墨汁缸,用力一攪,飽蘸濃墨,在宣紙上一甩、一挫、一拖、一頓,一個筆法如神的“一”字就寫出來了。

老人將“一”字獻上去,皇上重賞了她,使她得以安享晚年。從那以後,“天下第一關”這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就高高地掛在山海關東門的箭樓上。五指山的來曆

從前,海南這地方一片荒蕪,在一個山坡下住了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和五個兒子。一天夜裏,一位白胡子老爺爺托夢給爸爸:“我給你一把寶鋤,隻要舉起它喊一聲‘挖’,荒地就會變成良田。”

爸爸一下子驚醒過來,卻發現自己手上真的多了一把發亮的寶鋤。他到地裏按照老爺爺的話去做。果然,這裏從此成了一片片果園和農田,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十年後,夫妻倆去世了五個兒子不願意過不勞而獲的生活,他們要用自己的勞動創業成家,於是,將寶鋤和父母親一起埋在了這塊土地上。

這個消息不知怎麼讓地主知道了。他派人用鐵鏈銬走了五兄弟,嚴刑拷打,逼他們說出埋寶鋤的地方。五兄弟怒目圓睜:“呸!打死我們也不說!”這個凶殘的地主惱羞成怒,在五兄弟身下架起火堆,將他們活活燒死了。

他們死後,白蟻、馬蜂、鷹鷲等成千上萬地飛來,將地主咬死了,又用泥土和石塊把五兄弟的屍體掩埋起來,堆成了五座高高的山,人們稱之為“五子山”。因為這五座山筆直聳立,像手指一樣,所以人們又稱“五指山”。盧溝橋的石獅

傳說,以前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多得數不清。有一個縣令聽到了這個傳說,很不服氣,心想:怎麼會數不清呢?於是就派官兵一個個去數。數啊數啊,派了一百個官兵去數,結果每個人數出來的數目都不一樣。這真奇怪了!怎麼會這麼多人都數不清呢,縣令決心親自去數。

他到了橋頭,先從東到西數了一遍,又從西向東數了一遍,兩次數目還真的都不同。縣令再數第三遍、第四遍,沒有一遍結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獅子長了腿,會動了!

想到這兒,他有主意了。半夜,四處靜悄悄的,隻有盧溝橋下的河水在“嘩嘩”地流淌。縣令輕輕地走到橋邊,小心翼翼地朝橋上望。果然,獅子都活了,東竄西竄,滾過來滾過去,玩得開心極了!縣令看得也開心極了,情不自禁“啊”的一聲叫了出來。這一叫,可不妙了,獅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動也不動了。從此,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就再也不會動了。飛來峰的傳說

據說杭州靈隱寺有個濟公和尚,神機妙算,法力無邊。可是他平時一副瘋瘋癲癲的樣子,人們對他說的話,總是半信半疑。

這天,他遠遠看見天空飄來一團黑黑的東西,再仔細一看,不好!是一座小山峰!這小山峰馬上就要落到靈隱寺前的村子裏了,如果不快點讓村民們搬走,那會砸死多少人啊!

濟公進村就吆喝趕快般家,趕快搬家!他東家進西家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還是沒有人肯聽他的:小山峰?哪有什麼小山峰?搬家?往哪兒搬?人們都嘻嘻哈哈地笑濟公是個瘋和尚。濟公急得滿頭大汗,忽然看見村裏有戶人家正在接新娘,他靈機一動,衝過去,搶了新娘子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

“不好了!瘋和尚搶新娘子了!”

這一下,轟動了全村,男女老少都一齊衝出來,追著濟公要討回新娘子,濟公瘋瘋癲癲地跑啊跑啊,終於把全村人都引得遠遠的。剛停下腿,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小山峰已經落了下來,將整個村子都壓在了下麵。村民們這才恍然大悟:是濟公救了我們的命啊!

從此,這座山峰就在靈隱寺前安了家。因為它是飛來的,就將它稱為“飛來峰”。象鼻山

古時候,漓江一帶森林茂密,水草繁盛,在這裏生活著許多大象,它們在這裏繁衍,生存,與漓江的百姓和睦相處。大象成了漓江百姓的朋友。它們幫人們耕田、運貨,人們待它們就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皇帝聽說了這件事,起了貪念,想把大象占為己有,供自己玩樂。他親自帶領官兵到桂林來捉象。漓江的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朋友,紛紛拿起武器來與官兵抗爭,但力量懸殊,死傷無數,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象群守在百姓的屍體旁,陣陣哀鳴,遲遲不肯離去。

忽聽一聲長嘯,領頭象雙目含淚,向皇帝直衝過去。皇帝見此,心想:正好,看我來降服你!他一個跟頭躍上了象背,拚命想馴服它。領頭象哪裏肯聽他的話,左顛右顛,眼看就要把皇帝給摔下來了。皇帝氣得眼都紅了,拔出寶劍一下刺進了象背這一刺,痛徹心肺,領頭象拚出了最後一點力氣,將皇帝猛地摔到地上,再一腳踏上去,踩死了這個凶殘的皇帝。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倒在了漓江邊,再也沒有站起來。

後來,它的身體化作了一座山,鼻子伸進漓江裏喝水,永遠守護著這裏的人民。這就是如今馳名中外的象鼻山,而山上的寶塔,就是皇帝那把寶劍的劍柄。“東方仙境”金剛山

金剛山聳立在朝鮮太白山脈的北段,峰巒秀麗,林木參天,飛瀑傾瀉,山間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古時候,朝鮮人認為這座山集中了一切自然景致的美麗,所以將它比為寶石之冠金剛石,金剛山因此得名。

金剛山,在朝鮮眾多名山中,是最著名的一座,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它南北長60千米,東西寬40千米,總麵積2400平方千米。金剛山可以分為外金剛、內金剛和海金剛,有大小奇峰12000多座,主峰毗盧峰海拔1638米。

外金剛往往被比喻為男性美,怪石嶙峋,奇峰崢嶸,山勢雄偉壯觀;內金剛則可以比作女性美,多飛瀑玉潭、蒼鬆翠柏,景色清雅秀麗;海金剛以海山美景見長,在碧波萬頃的海麵上,石林拔海而立,海濤擁抱石林。

集仙峰可謂集金剛山靈秀於一身,雲霧繞繞,常給人一種朦朧神秘之感。傳說中是一座神秘的靈山,古代曾有9條龍和53位佛爭鬥,9龍戰敗,落荒而逃,因為雲霧繚繞,沒有看見前麵有山峰,一頭撞了過去,撞出了今天仍隱約可見的奇怪石洞,稱為“九龍洞”。

五峰山,由五座奇峰組成,陡峭、險峻。玉女峰,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水晶峰東麵的三日浦內湖,自古以來就是絕景勝地。傳說,古代有個國王來此遊玩,流連忘返,3天後才啟程返回,三日浦便由此得名。從三日浦向東遠眺可以看見波濤洶湧的大海,向西則是連綿起伏的群山,美景盡收眼底。

金剛山的水也美。九井峰上的上八潭,像是八顆碧綠的寶石被一根銀絲串起,清麗異常。傳說古時候,天上的“八仙女”被這裏的美景吸引,偷偷下凡,來此沐浴。最負盛名的九龍淵瀑布,則伴隨著震天動地的巨響,從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傾瀉而下,濺起千萬顆珍珠般的水花,如煙如霧。古人曾用“千丈百練上,貫串萬顆珠”、“蒼空灌江水,白晝鳴雷聲”等詩句,來讚美它。“聖河”恒河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文明的搖籃。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全長2700多千米,上、中遊2100多千米在印度境內,下遊500多千米在孟加拉國。

恒河從長度上看,算不上世界大河,但卻是古今聞名的世界名河。她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用肥沃的泥土衝積出遼闊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代在這裏勞動生息,創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現在,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仍在這裏,尤其是恒河中上遊,是南亞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恒河被稱為“聖河”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觀念的影響。印度約占總人口4/5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教徒對牛是十分崇敬的,他們視牛為神靈,稱為“聖牛”。恒河發源地加姆爾在印地語中是“牛嘴”的意思,恒河水是從神靈——牛嘴裏吐出來的清泉,所以便是聖潔無比的。

還有一個傳說,印度曆史上有一個國王,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來世,就請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女神之水來勢洶洶,大地難以承受,“神中之神”濕婆大神就站在喜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遊,讓水從她的頭發上緩緩流下,減弱了水勢,既洗刷掉了國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福人類。所以,印度教徒便認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贖罪之源”。

印度教教徒認為隻要在恒河裏沐浴,心中的邪惡和晦氣都會洗刷幹淨。傳說,在聖河裏沐浴後,小孩能長命百歲,老人能安然進入天國,要是在聖河岸邊壽終正寢,來世將無比幸福。

正是在這種宗教信念的支配下,每年前往恒河沐浴的印度教教徒,數以百萬計。朝聖者的隊伍裏,有富翁和窮人,有農民和學者,還有老弱病殘等各種各樣的人,構成了一幅印度教信徒的縮影。他們忍受著酷暑和喧鬧,蚊蟲的叮咬,難以下咽的食物,甚至小偷的扒竊。總之,忍受著一切去完成自己一生的夙願。他們常以一種孩子見母親的心情來到恒河,稱恒河為“恒媽”,站在齊腰深的聖河裏,雙手捧起河水,一邊沐浴一邊虔誠地祈禱。

作為“印度的母親”和天上流動的“聖河”,千百年來,恒河用她那豐富的乳汁,滋潤著廣闊的大地,哺育著恒河兒女,澆灌出燦爛的文化。今後,它將繼續為恒河人民服務,也將繼續被恒河人民頂禮膜拜。“流過曆史的聖河”——約旦河“流過曆史的聖河”

——約旦河

在世界著名的大河中,根本看不到約旦河的影子,它全長隻有300多千米,流域麵積不過1.8萬平方千米,但在中東這片淡水極為匱乏的土地上,作為以色列、巴勒斯坦境內流量最大,流程最長的河,它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約旦河有三大源頭,東源班尼亞斯河、西源哈茲巴尼河和中源但河,最後注入 死海,為死海帶來了珍貴的淡水。班尼亞斯河是約旦河的主要源頭之一,發源地位於古大馬士革商道上的班尼亞斯村,並因此得名。

班尼亞斯村風景優美,四處幽靜,到處可見隨風搖曳的楊柳、高大的梧桐樹、椰棗樹、無花果和胡桃樹等樹。清澈的泉水丁丁淙淙地流淌著。蒼翠的濃蔭下,青藤纏繞,灌木叢生。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這裏的瀑布。

在僅3.5千米的距離內,水流落差竟達90米,河水從高處落下,飛濺出簇簇細碎的浪花,眾多浪花相互衝撞,然後彙聚一處,形成銳不可擋的水勢,向下飛瀉,形成壯美的瀑布。山險、林深、水急、木秀,構成了班尼亞斯秀麗迷人的自然景象。

而更使約旦河聞名遐邇的,卻是遍布兩岸的眾多曆史宗教遺跡。相傳,古代以色列人就是渡過這條河,進入了“上帝應許之地”——迦南;耶穌也是先在這裏受洗,然後才走上了傳教布道的荊棘之路。

在注入死海之前,有兩座著名的橋橫跨約旦河上,即阿卜杜拉橋和阿倫比橋,它們是約旦和以色列的界橋。在兩橋之間,距離沙漠綠洲傑裏科城以東約8千米處,相傳耶穌當年就是在這裏接受的洗禮。

今天,耶穌接受洗禮的地方看上去平淡無奇,四麵一片靜穆。僅數米之遙的狹窄河麵,河道也是窄窄的,河水淺得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平靜的河水幾乎看不見流動,隻有當小魚在水裏遊動的時候,才給水麵帶來些許漣漪。

但來此朝聖的基督徒卻是熙熙攘攘,有集體前來的,也有單個前來的。若是碰上前一種的場景,場麵是相當壯觀的。所有的善男信女們都身著白色長袍,一排排地佇立岸邊,先跟隨牧師念誦經文,然後將整個身子浸泡在約旦河水裏,神情虔誠、專注、肅穆,好像接受了約旦河的洗禮,身心就受到了蕩滌,脫胎換骨一般。“神山”奧林匹斯山

奧林匹斯山位於希臘的北部,傳說中希臘諸神就住在這裏,古希臘人尊它為“神山”。

古希臘人認為奧林匹斯山位於希臘的中心,而希臘又是地球的中心,所以,那些主宰人類、統治世界的諸神就住在這座山上。

在雲繚霧繞的山頂,有一座時光女神把守的雲門。當天神到來時,雲門就自動打開,歡迎諸神。平時天神們居住在階等級高低劃分的各自領地內,當聽到“眾神之王”宙斯召喚時,就從海裏、陸地、地下、天空紛紛趕到宙斯的神殿。神殿裏有許多金碧輝煌的高大圓柱,四壁畫滿了神奇美麗的圖畫,還擺放著許多金銀製成的寶座。眾神邊喝酒,邊議論天上和人間的大事。太陽神阿波羅彈起豎琴,為大家助興,青春女神赫柏為諸神斟酒,9位文藝女神纓斯在舞池內翩翩起舞,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兒。酒足飯飽之後,眾神紛紛離去,又回到各自的領地。眾神就這樣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奧林匹斯山上。

奧林匹斯山上終年雲霧繚繞,一年中約有2/3的時間被積雪所覆蓋,山坡上橡樹、梧桐、栗樹、山毛櫸和鬆林鬱鬱蒼蒼;巍峨的山頂,在雲霧和星河之間,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景色十分優美。古希臘人把奧林匹斯山作為眾神的居住地,這大概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現在,希臘人發現奧林匹斯山雲霧環繞,銀裝素裹,並不是諸神的理想居所。他們根據航海經驗,知道了世界的中心並不是希臘,更不是奧林匹斯山,所以諸神也不可能住在奧林匹斯山上。希臘人開始想像奧林匹斯山應遠在天邊,諸神應該住在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地方,這才更具有神聖的魅力。

但在希臘人的心目中,奧林匹斯山仍是一座神秘而美麗的“神山”。阿苔蜜斯神廟神秘之處

公元前21世紀,古代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昂蒂帕特,他在土耳其見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月亮女神阿苔密斯神廟。這座結構複雜、規模宏偉的神廟建於公元前560年。當時的以弗斯是呂底亞王國的工商業中心,地處交通要衝,非常繁華熱鬧。後來波斯王大流士一世修築著名的驛道時,即以以弗斯為起點。以弗斯人非常崇敬月亮女神阿苔密斯。開始,這裏隻有一座很小的神廟,在一棵空心樹幹中放著一尊神像。隨著以弗斯的日漸繁盛,在公元前560年修建了這座巍峨壯麗的阿苔密斯月亮女神廟。廟基長127米,寬73米,有10級台階。台基四周共有127根19米高的柱子,分兩行排列。柱子上麵是方形的大理石屋頂。其中32根柱子的基座上還裝飾著神話故事浮雕。19世紀6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這裏進行發掘時,找到了一些雕柱殘片,其中有一塊浮雕殘片高約100米,上麵的人物栩栩如生,現珍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以弗斯城裏有個叫埃羅斯特拉特的人,一心要做出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使自己名揚天下,結果在公元前356年亞曆山大大帝出生的那天晚上,潛入月亮女神廟,放火燒毀了這座馳名全球的建築傑作。這個縱火犯被捕獲後,法官對其判處了極刑。法官為了不讓他的圖謀得逞,下令不許提及他的名字,否則也將被判死刑。2000多年過去了,埃羅斯特拉特這個名字還是被傳了下來,不過,它已被當作“瘋子”和“精神病患者”的同義詞了。

被燒毀的月亮女神廟很快又被重建了起來。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以弗斯,將月亮女神廟裏的財寶劫掠一空,然後付之一炬,把它徹底摧毀了。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以弗斯阿苔密斯月亮女神廟,就這樣永遠地從人們的視線裏消失了。

月亮女神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人們終將解開這個謎。

巴比倫空中花園

“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千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距今約3800年前。

巴比倫的含意是“神之門”。大約公元前19世紀,敘利亞沙漠地帶的閃族人東遷兩河流域中下遊一帶,建立巴比倫帝國。該國六世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建都城,立法律,製日曆,形成巴比倫文化。公元前1595年,巴比倫城遭到西北方的赫提王國的洗劫。公元前13世紀後期,巴比倫被亞述人征服。在此期間,古城多次被毀壞,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新巴比倫王國再度興起,巴比倫城又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一前563年在位)東征西伐,於公元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俘虜大批猶太人,史稱巴比倫囚虜。他以囚虜的無償勞動來大興土木營造宮室和城牆。

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了擺脫幼發拉底河地下水的侵蝕,將祖先營造的城垣和宮殿都填平了,在這個更高的地基上重建新城。據對遺址的實測,全城占地41平方千米,由護城壕、外城牆。內城牆三重環繞。外牆長16千米,內牆長8千米,均以磚砌成。猶太俘虜就囚禁在內、外牆之間。9個城門,門高4米多,寬2米多,上有塔樓。最漂亮的阿什塔爾門以彩色玻璃磚飾麵,雕有野獸和各種圖案。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宮在城南,俗稱南宮,麵積5700平方米,由5個建築群組成。聞名於世的空中花園就在王宮旁邊,據說是座110米高的假山,依附於兩堵城牆之間,層層種植花草樹木,以人力引河水上山,既澆灌了花木,又製作了人造溪流和瀑布奇景。相傳王後來自滿目蔥綠的多山之國,看到巴比倫平平蕩蕩,無山無林,鬱鬱寡歡。尼布甲尼撒二世為此特建了空中花園,以取悅愛妻。

為什麼埃及的金字塔、神廟、古墓能保留到今天,而同時期的巴比倫卻蕩然無存了呢?這與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有關。尼羅河兩岸有的是石頭,什麼建築都是用石頭建造的。而巴比倫千裏之內,無石可取,隻有就地取材.使用土坯或土坯燒成的磚,土坯其內,磚包其外,大小建築無一例外。這樣即使磚牆無恙,泥坯牆也會軟坍下來。而建築物坍塌之後,當地居民又把墓址上的磚塊挖走去建造住宅,這樣古城遺址上就出現了一個個被挖走磚塊的深坑。就這樣一塊塊、一層層地扒下去,直至出水沒法再挖為止。與此同時,巴比倫城還遭到地下水的浸淫、鹽堿的腐蝕、洪水的泛濫,從而使它難以長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