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南極探險
南極洲是一片寧靜的大陸,它氣候寒冷,經常刮狂風,下暴雨。這兒沒有人煙,隻有少數幾種動植物可以生存。
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極為悲壯,極為漫長。早在200多年前,一些探險家破冰進入南極圈,然而他們始終未能見到南極大陸。
1911年,挪威探險家阿曼森率領一支探險隊向南極進發了。他們的交通工具是四架雪橇,每個雪橇都由13隻狗拉著向前跑。
阿曼森每跑一段路,便放下一批食物,並將它們儲藏在冰雪中,用作返回時的口糧。
狗拉著雪橇飛快地向前奔跑。這些狗都是經過嚴格訓練極耐寒的狗,它們與人生死與共,成為征服南極的勇士之一。
阿曼森他們經過53天的漫長旅程,終於勝利到達南極。人們歡呼雀躍,南極第一次有了人類的足跡。阿曼森成為征服南極的第一人。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像阿曼森一樣勝利抵達南極,許多人在前往南極的途中,或是在返回途中,因為遭遇風暴或是食物缺乏,最後犧牲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上。愛斯基摩人
北極地區是世界上最寒冷、風雪最大的地區之一,人類在這裏生存是相當困難的。曆史上,有一些歐洲居民前往北極地區居住,然而,他們很快發現,他們沒法適應這裏惡劣的環境,於是,都紛紛返回。
可是,在北極地區,卻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愛斯基摩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冰雪大地上,在這裏繁衍、生息。
愛斯基摩人,又叫因紐特人,他們個頭矮小、鼻寬、皮膚黃、頭發又直又黑。他們是最不怕冷、最能吃苦耐勞的民族。他們在冰雪大地上自由自在地活動,靠捕魚、打獵為生。
海豹是北極地區的一種動物,愛斯基摩人最擅長捉海豹。他們手握魚叉,站在冰層上,耐心地等候海豹浮上來換氣。海豹剛一露頭,便遭到迎頭一擊,頓時就斃了命。
愛斯基摩人將海豹肉凍起來儲存著,用它的皮和骨頭做成獨木舟。勇敢的愛斯基摩人,就駕駛著這種小舟,在海上穿梭往來。
愛斯基摩人的房屋低矮、結實,這樣可以抗擊大的暴風雪,房屋多用石塊和泥土壘成。愛斯基摩人生性淳樸、熱情,假如你去做客,他們一定會拿出最好的食物來招待你呢!魔鬼塔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塊一米高的石頭躺在一片平原上。石頭附近是一個美麗的小村子,村裏有7個可愛的小姑娘,她們經常結伴在石頭旁玩。
一天,小姑娘們正在玩耍,忽然一隻大黑熊鑽了出來,向小姑娘們撲去。7個小姑娘大驚失色,她們想跑回家,可根本來不及了。情急之中,7個小姑娘一起站在了那塊石頭上。一米高的石頭怎麼能阻擋住黑熊的進攻呢?危急中,小姑娘們不由淒慘地同聲叫道:“石頭啊,請長高些,別讓黑熊抓住我們。”
說也奇怪,石頭真的慢慢長高、長大了。黑熊看見到嘴的食物要飛了,不由大怒,它拚命用爪子抓石頭,結果石頭被抓出一道一道的長溝,可是盡管如此,石頭依然在長呀長!
最後,石頭長到265米高時,停了下來。此時,它已變成了一塊直插雲天的石柱,它的底部直徑有300米,平平的峰頂直徑為80米。黑熊抓出的長溝也清晰地顯露在山峰側麵,看起來仿佛山峰就是由一條一條的長石柱捆在一起組成的。
小姑娘們順著峰頂登上天空,化成了七顆美麗的小星星,而黑熊也隻好餓著肚子走了。後來,人們就把這突然聳起的險峰叫魔鬼塔。今天,魔鬼塔已成為美國懷俄明州的自然奇觀,有許多遊人還慕名去參觀呢!魔鬼海域好望角
1487年8月,一位名叫迪亞士的航海家從葡萄牙出發,去尋找通向印度的航線。在當時人們的想像中,印度是一個遍地黃金、香料的天堂之國,因此許多歐洲人都想找到通向它的航線。
迪亞士率領三條船出征了。走了好些天,他們還沒看見一片陸地。這天,海麵突然掀起滔天大浪,直向小船打來。隨即,暴雨如注。此時的大海像發了瘋的怪獸,一會兒將小船拋到浪尖,一會兒將它推入浪穀。一條船翻了,剩下的兩隻船挺了過來。暴風雨之後,天空碧藍,海員們突然大叫:“陸地。”果然,一個陡峭的大山崖聳立在前方。
為了紀念這次風暴中的逃生經曆,迪亞士給山崖起名風暴角。迪亞士他們回國後,國王聽說了這件事說:“風暴角這個名字不吉利,我看不如叫好望角更好,因為看到了它,就看到了希望。”於是,好望角的名字就傳開了。
然而,好望角真的能給人帶來希望嗎?絕非如此,它一年當中有一百多天刮狂風,掀巨浪,每年都會有許多艘船隻在此遇難。“世界榮譽號”油輪曾是世界上最棒的油輪,當它駛進好望角這片海域時,風暴突起,風暴過後,“世界榮譽號”消失了,海麵上隻浮著厚厚的一層油。好望角——風暴之角,迪亞士本人也在此遇難。幽靈島
1831年7月10日,一艘輪船正在意大利西西裏島附近的海麵上行駛。船長站在船頭,仔細地察看著周圍的海域,突然,他發現左前方一片水域有些異樣。他定睛一看,隻見海麵不斷湧動,緊接著一股20米高的水柱衝天而起,水柱很粗,周長在700米左右。接下來有一股濃煙衝上了500米的高空。
船長不知出了什麼事。7月18日,他又駕船到了那片海域,他發現那兒出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海島,島約有3米高。
船長終於明白了,原來,這是由於海底火山噴發,噴出的碎石塊和石屑堆積成的島嶼。
船長趕緊向政府報告了這一意外發現。海中小島依然在不斷增長,半個月後,它已成了周長5千米,高60米的島嶼。
此時,小島附近的各國政府正鬧得不可開交。他們都想把這個新生的小島劃入自己的領土範圍之內,他們互相之間毫不相讓,以至於彼此之間竟然大吵起來。
就在人們爭執不休時,小島又神秘地消失了。原來,構成小島的碎石塊之間結合得很不穩固,在海水的侵蝕下,小島就塌入了海中。
此後,小島有時露出水麵,有時又消失。因此,人們就叫這捉摸不定的小島為幽靈島。一個新火山的誕生
火山是如何誕生的?這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還是個難題,而某些人卻非常幸運,竟親眼目睹過一座火山的誕生。
事情發生在1943年2月20日,地點是墨西哥境內,離首都墨西哥城不遠的帕裏庫廷村。這天早晨,一個叫普裏多的農民正在自己的玉米地裏鋤草。忽然,他看見地裏有個小洞,洞裏一邊嘶嘶作響,一邊冒出煙來。他正納悶時,隻聽轟隆一聲,小洞裂成一條大裂縫,從裂縫中冒出滾滾濃煙。裂縫越來越大,除煙噴出外,還有許多灰砂、石塊噴射出來。
許多人聞訊趕來看這一罕見的奇觀。科學家們說:“這是一座火山正在誕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石塊、灰砂伴隨著濃煙和火紅的岩漿不斷地噴發出來,並在附近越堆越大,越堆越高。
許多人目睹了這一千古難見的火山形成過程。他們親眼看見,火山從一座2米高的小丘在3天內就變成一座60米高的小山;一個月後它長成150米,今天,火山暫停活動,它已成為一座海拔2774米的高山了。
由於這座新火山是在帕裏庫廷村開始誕生的,於是,人們就管它叫帕裏庫廷火山。吃人的沙地
人走在沙地上,正常情況下,隻會留下一行比較深的足跡,而不會陷進去。可是,人們卻發現,原來還有一種吃人的沙地。當人走在它上麵的時候,就會立刻向下沉,此時,人想拔腳逃,卻根本使不上勁,不久,人就消失在沙地裏了。
有個美國大學生斯塔爾就曾親眼目睹過沙地吃人的慘劇。那是一天早上,斯塔爾與同學匹凱特去野外考察。他們來到一片幹涸的小溪上。斯塔爾在觀察眼前的一株植物時,突然他聽見了匹凱特的驚呼聲:“天啊!我陷下去了。快來幫我一把。”
斯塔爾抬頭一看,見匹凱特正站在不遠處的一片沙地上,令人驚異的是,沙子埋沒了匹凱特的雙膝,匹凱特用力拔腳,卻越來越快地陷下去。“救命啊!”匹凱特大喊。
斯塔爾立刻向生命危險的匹凱特跑,突然他站住了。他知道自己過去,不但救不了匹凱特,很可能也陷入沙地。於是,他找來一根樹枝,將它伸到匹凱特跟前。可匹凱特下沉的速度太快,一眨眼,他就被流沙掩埋了。
沙地怎麼會吃人?原來,這種沙地的表層下,有一股上衝的地下水流,使沙地像沼澤一樣粘而稀,人踩上去,很快就會沉下去。赫庫蘭尼姆城探秘
1709年的一天,一群人在一片海灘旁挖土建井。當挖到20米時,地麵突然陷進一塊,人們很奇怪,便接著挖掘。逐漸地,人們麵前呈現出石街、劇場、民宅等。經鑒定,人們推斷出這個地下古城是消失的赫庫蘭尼姆城。
赫庫蘭尼姆城是如何消失的呢?原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公元79年,赫庫蘭尼姆城附近的威蘇威火山噴發,火山帶來的岩漿、火山灰、石塊將位於火山腳下的赫庫蘭尼姆城淹沒、掩埋了。
於是,人們走進這座古城四處考察起來。在麵包店裏,人們發現爐膛裏正烤著80隻麵包;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放著擺好的食物。很少有房屋被損壞,屋內陳設的家具、用品也都完好無損……可是令人驚奇的是,城裏沒有一隻動物和人的骨骼。它們去哪裏啦?
後來,人們在一具石板下發現了9個人的骨骼。怎麼隻有這幾個人?人們想啊想,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經過。火山噴發前,城裏的動物預知危險來臨,立刻逃出了城。大多數人在火山噴發前,逃到了城外的海灘上;這幾個不肯逃的人,躲在這塊大石板下,結果被掩埋了。
根據這一推斷,人們在城附近的海灘上挖掘,果然挖出許多逃出城後仍被掩埋的人的骨骼。失蹤的樓蘭
1900年,一個瑞典探險家帶著一支考察隊進入我國新疆的沙漠地區考察。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座被流沙掩蓋的城市。
“這一定就是那個神秘失蹤的樓蘭古城!”人們驚喜地說。
樓蘭是個古老的部族,他們非常強悍、善戰。後來,他們建立了一個樓蘭國,首都就是這座樓蘭古城。公元前108年,當時的漢朝降服了樓蘭國,於是樓蘭國年年都要向漢朝進貢。而漢朝也給樓蘭國運去絲綢、瓷器等產品。漢朝通西域時,樓蘭古城是必經的重要城市。
樓蘭古城那時異常繁華,它的城牆又高又厚,街道整齊,城裏的住宅一座連著一座。那些來來往往的商隊在這裏休息或做生意。樓蘭古城的人民安居樂業,過著和平、美好的生活。
羅布泊湖是樓蘭古城賴以生存的源泉,可是,由於氣候惡化,羅布泊湖開始萎縮、幹涸,最後,羅布泊湖終於成了一片沙漠。此時,樓蘭古城也失去了它生命的本源——水,很快,這個繁華的城市就成了一座空城。
日月流逝,風沙一層層地將這個昔日的繁華之都掩埋了。顯赫一時的樓蘭古城徹底地消失了。
麵對樓蘭遺跡,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荒島十二年
百餘年前的一天,一艘日本貨船在海上遇到颶風,船體被毀,大部分船員被海浪吞沒,隻有水手長長平和3名水手抱著破船板被海浪衝上了一個無名的小島。
這是一個石頭島,沒有泥土、沒有植物,全島隻有一個可以棲身的洞穴,洞口橫著一具死人殘骸,令人心驚。
4個人在石洞住下,他們迫不及待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海邊豎起一根掛著白色短褲的木棍,希望過往船隻看見了能來搭救。不過,這個希望一直沒有變成現實。
為了活命,他們捕捉海鳥充饑。沒有火種,隻能吃生鳥肉。起初真是吃下去就要吐,但是不吃又不行,隻得強忍著惡心咽下去。天長日久,漸漸也習慣了。
天氣漸漸冷了,海鳥沒有了蹤跡,怎麼辦?長平靈機一動,從破船板上設法取下鐵釘,彎成魚鉤,4個人輪流在海邊釣魚,吃生魚充饑。
為了禦寒,他們四處搜集海鳥散落的羽毛,編織成衣服。
冬天降臨了,寒風呼號,如刀刺骨。兩個水手終於堅持不住,相繼死去;還有一個水手對生還已經不再抱希望,他跑上斷崖,朝茫茫大海絕望地呼號了幾聲便跳了下去,葬身於海中。
島上隻剩下長平一個人了,他咬咬牙,孤獨地、頑強地在洞裏度過了寒冬。
當他走出岩洞迎接春天時,已經是長發齊腰、胡須垂胸、形同鳥獸了。
一天,長平突然發現海灘上有人的腳印!他頓時激動得跌跌撞撞、哆哆嗦嗦、邊跑邊喊。很快,長平看到岩壁前有幾個人!原來又有一艘遇難船上的7名水手被衝到這裏。
這7個人之中有一位是船長,他把惟一的一個飯團塞給長平。長平吃下去卻立刻嘔吐起來——他的腸胃已經不適應米飯了。
島上有了8個人,長平又看到了希望。他們做了些刻著求救話語及小島位置說明的小木牌,拴到一些海鳥身上,在眾人企盼的目光中,讓它們飛向遠方……
太陽一天天升起又落下,海麵上沒有任何動靜,隻有一些海鳥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空飛來飛去。
又一個漫長的冬天過去了,有3名水手在極度絕望中死去。
這樣下去依然是等死呀!船長建議:“我們要設法出海求生,哪怕隻有一線希望。”5個人一合計,便立刻行動起來。他們把島上的木頭一點不剩地搜集來,然後,把石頭磨成鋸子、斧頭,花了數不清的時間造好了一隻小船,用破爛不堪的衣服綴成一張帆。
小船撐著帆下海了!說也奇怪,這隻不堪一擊的小船居然能平安地隨風漂流了一天又一天,直到遇上一隻貨船!發現貨船的那一刻,五個人激動得都站不住、說不出話了。
長平終於回到了故鄉。這時候,他問明日期,才知道自己在荒島上已經度過了12年!環球航行第一人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海的人是誰嗎?是葡萄牙人費爾南多·麥哲倫,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一個偉大的真理:地球是圓的。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5艘大船出海。他想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絕不是地球的盡頭,那麼,再往前去是哪裏呢?
兩個月以後,船隊橫渡大西洋來到南美洲巴西海岸。麥哲倫率船隊努力尋找通往美洲西海岸的海峽,直到南半球的冬天降臨了,依然是一無所獲。
天降大雪,寒風呼嘯,氣候變得不適於航行了,船隊隻好駛進聖胡利安港灣過冬。
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麥哲倫下令船隊限製用水、縮減口糧,並用武力鎮壓了少數船員的叛亂。
5個月的冬季過後,船隊重整旗鼓,向南航行。走了近兩個月,在南緯52度海岸,發現一個海口。麥哲倫率船隊開了進去,摸索前進。咦,水一直是鹹的,而且水流很急。
“海峽!這就是海峽!”
麥哲倫興奮地叫起來。他判斷得不錯,這就是被後人命名的“麥哲倫海峽”。
這海峽,東邊通南大西洋,西邊通南太平洋。28天後,船隊駛出563公裏長的海峽,在人們麵前突然出現了一片浩瀚的洋麵!
船隊在大洋上航行了3個多月,居然沒遇到一次大風浪,海麵上平靜極了。船員們都說:“這真是一個太平的海洋。”從此,“太平洋”就成了這個大洋的名字。
麥哲倫的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時間久了,船上飲水缺乏,水質變臭;因為缺少蔬菜,許多船員全身浮腫,得了壞血病,甚至因病死去。幾乎絕望時,他們到達了關島,補充了水、肉食、蔬菜。
一星期以後,船隊來到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仆人亨利用馬來語去問土人此地叫什麼名字,對方一開口大吃一驚,原來他們的語言竟能相通!這證明,麥哲倫的船隊已經來到真正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