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小喜鵲用石子填罐喝到水

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別炎熱,多少天沒下過一次雨。火熱的太陽曬呀曬呀,小河、池塘的水都被曬幹了。

一隻喜鵲渴了,可到處找不到水。它想起人們常到井邊打水,於是就向井邊飛去。

正好,井邊放著一個大瓦罐,裏麵還有半罐子水。喜鵲別提有多高興了,它穩穩站在水罐的罐口,準備痛痛快快喝水了。

可是罐太深,水又淺,喜鵲伸長了脖子,還是喝不著水。這可怎麼辦呢?

喜鵲想把罐撞倒,這樣就可以喝到水了。可是水罐太重,喜鵲撞了好幾次,水罐一點兒都沒晃動。

麵前就有水,可就是喝不著,喜鵲氣極了。它用爪子抓起一塊石子,飛起來,對準水罐扔了下去,想把它砸爛,誰知石子不偏不倚,“撲通”一聲,落進了水罐裏,喜鵲連忙飛下來看。

瓦罐一點兒沒破,可是聰明的喜鵲卻發現,罐裏的水好像比剛才高了一點。

“這下。我可有辦法喝到水了。”喜鵲高興地想。

喜鵲連忙用嘴銜起一塊石子,再用爪子抓起來,把石子投進了水罐,水又升高了一些,但還是夠不著。

喜鵲沒泄氣,它一次一次地把石子運來,投進水罐,罐裏的水也一點一點地慢慢向上升……

喜鵲終於可以喝到水了。喜鵲站在水罐口,喝得多痛快多舒服呀!它覺得這水特別甘甜,特別解渴,因為這水是它動腦筋想辦法才喝到的呀!關羽善用聯想巧稱豆腐

張飛與劉備、關羽桃園結義後,當了老三,心裏有點不服氣。

一天,乘著酒興,要同關羽比武。劉備早知道張飛不服,就想借此機會讓他心服口服,他想了一下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比武是小,失和是大。你們比點別的吧。”

張飛問:“比什麼?”

劉備說:“比力氣。誰能把自己提到空中就算誰的力氣大。”

張飛說:“我雙手能舉起千斤石,難道還提不起自身的一兩百斤?”

說完,兩手揪住自己的頭發往上提,頭皮提痛了,頭發揪掉了,兩腳還站在地上。

張飛皺著眉頭叫道:“活見鬼!活見鬼!”關羽呢,他找了一根繩子,搭在樹枝上,兩手抓住往上攀,身子就“提”到了空中。

張飛不服,又對劉備說:“大哥,你再出個題!”

劉備讓人取來一塊嫩豆腐,一根麻繩,一杆鉤子秤。

說道:“誰能稱出這塊豆腐有多重,就算誰贏。”

張飛說:“我張翼德是殺豬賣肉的,使稱比使筷子還熟練,容易!容易!”他用麻繩去捆豆腐,打算吊起來稱。

誰想到七捆八捆,把豆腐捆得稀爛,沒辦法上秤稱了。

張飛急得滿頭大汗,說:“唉!我稱不成,二哥也稱不成了。大哥再出個題吧!”

關羽說:“別急,我有個辦法稱!”

“你有什麼法子?”張飛奇怪地問道。

關羽笑了笑,沒說話,他先用麻繩捆了一頭豬,先吊著稱了,又把豆腐連湯帶水喂了豬。然後又把豬吊起來再稱,稱完,掐指一算說:“豆腐是2斤2兩。”

張飛嚷道:“你稱的是豬,不是豆腐。”

關羽解釋說:“豬沒吃豆腐時是88斤8兩,吃了豆腐重91斤,這樣,豆腐不是2斤2兩?”張飛這才拱手對關羽說:“我認輸了。”創新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幼時,天資聰明,伶俐無比,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熏陶。兩、三歲時,父母教說話、吟歌;四、五歲時,教她讀書認字;六、七歲時,就讓她接觸諸子百家的文章,以及《詩經》、《楚辭》和唐詩等文學作品;10歲左右,李清照已經懂得了詩詞韻律,同時還學著作詩、填詞、繪畫和書法等。

李家是官宦之家,家中常有貴客登門,皆是些飽學多才之士。他們湊到一起,往往飲酒賦詩,揮毫舞墨,興致很高。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每次遇到貴客登門,總是在一旁認真地觀賞和聆聽。

李清照在學習、領會別人詩詞的同時,自己也練習寫作。她每創作一首詩詞,總要反複琢磨,不斷修改,直到自己認為滿意了,才拿出來請別人指教。

有一天傍晚,薄暮冥冥,細雨紛紛,遠山如黛,濃雲如墨。李清照站在窗邊,望著竹簾外的柳絮泉邊,梨花飄然落地,竹影搖曳多姿,不由揮筆填詞,寫了一首《浣溪沙》,拿起瑤琴和著音律,輕輕撥動,隨聲唱了起來。音律柔美,娓娓動聽,客廳裏的賓朋一聽到這美妙的音樂,都停止了談話,凝神聽起來: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陽,梨花欲謝恐難禁。”

悠揚的琴聲和著美妙的詞韻不覺使賓客讚歎不絕,都誇此女為才女。

談興正濃酒將盡興,李清照父親興奮之餘,不禁把女兒平時寫的一些詞和詩拿出來,請這些博學的朋友們指點優劣。其中有一首《如夢令》寫道:“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賓客們讀完此首詞,細細品味其中韻味,都口出讚歎之語。小包拯斷案

包拯是我國北宋中期的政治家、最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廉潔正直,不畏權貴,鐵麵無私,斷案公正,被百姓稱為“包公”、“包青天”,是一個千百年來為人們熟悉、敬仰的人。

包拯的父親是宋朝的小官,小時候的包拯就機智過人,破過幾個重大案件。

有一天早晨,小包拯受母親之托上街買菜,還未走到橋上便遠遠地看見橋上站著許多人。他快步走上橋,擠進人群,探頭一看,吃了一驚:橋欄杆上係著一根沾著鮮血的白色紗帶,一具屍體係在紗帶的另一頭懸在河麵上。

官府接到報案,迅速派人去現場勘查。官差一見這場景,不假思索,一口咬定是自殺案件。機警的小包拯通過自己嚴謹的分析、細致的推理,認為這是一件他殺案件,並不是自殺那麼簡單。

小包拯主動來到縣衙,要求見縣令。在縣衙的後廳,包拯將這個案件存在的疑點一一講給了縣令聽。縣令也覺得此案非同一般。小包拯又講了一陣如何破案,縣令拍案而起讚道:“好計策!就依你說的辦!”

第二天,縣城的告示欄上貼了一張布告。上麵寫道:經縣衙仔細調查,石橋命案乃他殺,並非自殺。此係石橋親眼所見。由於石橋透露真相,殺人凶手已被緝拿。明天在石橋上當眾斬首。很快這個消息便傳遍了整個縣城。

第三天,石橋周圍,兩岸河道上站滿了前來圍觀的人。縣令坐在太師椅上,開始審石橋。石橋洞中傳來了一個聲音:“是的,我看見了事情的經過。”周圍的群眾都很好奇,橋居然真會講話。此時衙役將一個頭被黑布罩住的人拖上石橋。

縣令說:“此人便是殺人凶手。石橋是證人,親眼目睹他殺人的,本官現在判決將此人斬首示眾。”

話剛說完,人群中就有一個人歡呼起來。那個歡呼的人正是凶手。此時凶手已暴露,真相大白了,小包拯就從橋洞裏走了出來。包公審案

王小二是個賣油條,的一天,他賣完了油條,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數錢,由於太累了,就靠著石頭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籃子裏的一百多個銅錢不見了,王小二急得失聲痛哭。

正巧包公從這裏經過,他問明情況,看著王小二油乎乎的雙手,沉思了一會兒,便命令把小二坐過的石頭抬回去審問。過路的人覺得好笑,都跟著去看熱鬧。包公見圍觀的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便以擾亂公堂為由,罰每人三個銅錢,並讓他們把錢投到水盆裏。

包公親自監督,人們一個挨一個地把錢扔到水盆裏。忽然,一個人剛把錢扔進盆裏,包公大喊道:“把他抓起來。”人們都愣住了。不明白包公為什麼要抓他。原來,賣油條王小二的銅錢上沾著油,小偷把錢扔到水盆裏,包公發現水盆裏立刻浮起了油花。聰明的二王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老國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一天天地老去,於是,他想把自己的王位傳給兒子,可是不知哪個能勝任。後來,國王想出了個簡單的問題,來考考兩個兒子,看誰更聰明些,就把王位傳給誰。他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孩子們,我給你們一人一匹馬。青龍駒給老二,烏龍駒給老大。你們騎馬到二十裏外的小河邊去飲馬,誰的馬走得慢,誰就算贏了,我的王位就傳給他了。”

大哥聽了父親的話,心想誰慢誰勝,那就慢慢來吧,先去吃了飯,洗個臉,再拿本書騎在馬上看。他這樣想就慢悠悠的一點不著急。可是老二卻不是這樣想。聽完父親的話,他就躍身上馬,飛奔而去。

老國王見老二回來就迎了上去,誇他思維敏捷,與眾不同,決定把王位傳給老二。

但老大卻不同意,他對國王說:“父王,你說話不算數,明明說好,誰的馬走得慢,誰就算贏了。”

老國王笑著說:“我是這麼說過的,怎麼不算數?”老大氣得哭了鼻子,他說不出個所以來。

老國王說:“你弟弟騎上你的馬迅速回來,因為他知道誰的馬後回來,誰就贏了;而不是誰先回來,誰就勝了。你明白了嗎?”

老大口服心不服,但他最終是輸了。聰明的窮弟弟

從前有兄弟二人。弟弟很窮,而哥哥卻很富。一天,富哥哥來到窮弟弟家裏說:

“你去給我幹活吧。幹一天活,我給你一袋糧食。”

“好吧。”窮弟弟同意了。

窮弟弟從日出幹到日落,整整幹了一天活,然後來找哥哥要報酬。

“一天已經結束了,給我一袋糧食吧!”弟弟說。

“不,一天並沒有結束。”富哥哥回答說,“太陽還有個弟弟。你看見天上的月亮了嗎?它就是太陽的弟弟。等月亮落下去之後再來吧。”

窮弟弟又幹了一整夜。在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弟弟回到家裏,拿出一條口袋,把口袋底部的縫線拆開,然後在下麵接上一條口袋。窮弟弟來到富哥哥麵前。

“你先等一等……你拿的好象是兩條口袋吧?”富哥哥問道。

“既然太陽能有弟弟,為什麼我的口袋就不能有弟弟呢?”窮弟弟回答說。

富哥哥啞口無言,隻好給了窮弟弟兩袋糧食。麻雀智勝老鷹

老鷹是飛禽之王。它的嘴粗大而鋒利,活像一隻鐵鉤;它的叫聲,你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得見,那是一種刺耳的嘯叫。那些生活在蔥鬱森林裏的各種飛禽,棲息在河邊灌木叢中生來就習慣於低翔的鳥類,或是盤旋在稻田上空的百靈鳥,生活在峰巒之間的雲雀,隻要一提起老鷹來,誰能不肅然起敬呢?甚至有些小鳥,一看見老鷹就體癱骨麻。

一天,百鳥聚集在林中一棵千年古樹下,一個個戰戰兢兢,傾聽著老鷹高談闊論。隻見老鷹昂首挺胸,侃侃而談。眾鳥戰戰兢兢,洗耳恭聽。既使偶爾有鬥膽插言者,聲音也顯得怯懦無力。

老鷹向眾鳥挑戰說:

“喂,你們聽著,一群無用的東西!你們誰的叫聲能像我一樣洪亮?敢與我比試的站出來!”

樹下鴉雀無聲。在這偌大的一片森林裏,誰不知道鷹的叫聲高亢有力呢?

老鷹用一雙銳利的眼睛得意洋洋地環視看大家一周後,它又高傲地吼道:

“喂,小家夥們,你們誰敢同我比武?我能把你們一個個都啄成肉泥,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

眾鳥低首,都不敢正規老鷹。

“哈哈哈……”老鷹仰天狂笑,愈加得意忘形。

“你們誰能吃得像我這樣多?今天早晨,我一頓早餐就吞下兩隻金絲鳥。”

鳥兒聽見鷹的話,頓時毛骨悚然。誰敢同它相比呢?走遍天涯海角,誰能不知道老鷹的食量最大?

“喂,膽小鬼們,你們誰能飛得比我高?”老鷹已經忘乎所以,“哈哈,量你們也沒此膽量。”

突然傳來了小麻雀微弱的聲音:“我能。”聲音雖小,但非常堅定。

鳥群嘩然:啊呀呀,踏遍五湖四海,飛鳥中有誰能瞧得起小麻雀呢?真是不自量力。

一隻好心腸的鸚鵡勸它說:“小弟弟,你是我們中間最小的鳥,怎麼竟敢斷言會比老鷹飛得高呢?這不是自討苦吃嗎?說不定還會送命哩。”

可麻雀回答說:“不,我敢斷言……”

老鷹打斷了麻雀的話:“呶,讓我們來打個賭吧。”

百鳥又一次嘩然,大家有的嘲笑麻雀,有的替它擔心,說這是雞蛋碰石頭,總會失敗的。鳥兒都看不起麻雀,這使它感到十分委屈。於是它鼓起勇氣叫道:

“是的,我準備同老鷹比賽!你們別看我小……”

“好吧,我們的比賽現在就開始。”老鷹說著,兩隻巨大的翅膀一拍,箭一般地向空中衝去,離地麵越來越遠……

老鷹那嬌健的動作,那蒼勁有力的翅膀和驚人的速度,使群鳥目瞪口呆。這當兒.眾夥伴們都替麻雀捏著一把汗,可是小麻雀呢?怎麼不見了?莫非是害怕悄悄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