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美麗的鮮花

有三個女人變成三朵美麗的鮮花,開放在無邊的原野裏,其中隻有一朵在夜間能夠恢複人形回到家裏與丈夫團聚。

有一次,天快亮了,女人應該回到原野變作鮮花。丈夫有些難過,妻子說:“你如真的不願與我分離,可以在清晨到原野去把我摘回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分日夜的呆在一起了。”

丈夫在妻子離去的不久,即趕到原野,三朵同樣豔麗奪目的鮮花把他給難住了。他弄不清哪朵是他妻子變的,他鎮定地想了一下,很快並果斷地摘下其中的一朵,帶回家中。鮮花恢複了人形。他妻子驚喜地問:“你怎樣把我辨認出來的呢?”丈夫不無得意地說:“這太容易了,你夜間不在原野,你身上不像另外兩朵沾滿了露水呀。”兩根活獅胡子

有個年輕貌美的女人,從不體貼一下丈夫。丈夫對她很不滿,常常打罵她。她委屈地去找一位聰明的托缽僧,請求給她個符咒,使丈夫愛她。托缽僧說要符咒靈驗,一定要有兩根活獅胡子。這女人滿不在乎地說:“今晚我就給你送來!”

黃昏時分,她來到獅子窩的附近,把一隻肥羊羔拴在木樁上,在旁邊挖個坑,灌滿了水。獅子聽見羊羔的叫聲,撲出來將它飽餐一頓,然後喝足水,伸個懶腰睡下。這時,她從樹叢後悄悄出來,抱起獅的頭枕在自己的大腿上,一邊哼著催眠曲一邊撫摸它的頭。不一會,獅子就睡得很死了,她趁機在它的腮幫上拔下兩根胡子。獅子被驚醒,大吼起來。她立即又哼著催眠曲撫摸它。獅子很快又進入夢鄉,於是,她小心翼翼地把獅子的頭從腿上移下來,帶著那兩根活獅胡子去找托缽僧。托缽僧說:“你既然有辦法拔到活獅的胡子,就完全可以從丈夫那裏得到真正的愛的。”

子產聞哭辨虛實

春秋時鄭國的貴族子產,一天清晨經過一間茅屋時,聽到屋裏隱隱約約有女子的哭聲。子產叫隨從推門看看,發現有一女子正伏在一男屍旁哭泣,女的雙手緊緊捏在一起。子產抓過女子的手一摸,發現脈搏跳得很快,於是讓隨從把這女子抓了起來。經過審問,女子招認:那男子是她的丈夫,是她用繩子把丈夫勒死的。事後,隨從問子產是怎麼斷的案。子產說:“我隻是覺得那女人的哭聲,充滿了恐懼之情。通常,一個人要是知道自己的親人就要病死了,就會十分害怕,深怕親人從此一去不回。但是,一旦親人死了,就會變得十分消沉悲傷。然而,那個女人的哭聲,不是哀傷而是恐懼,是反常的。所以,我知道其中定有問題。”石蠟假手除逆子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殺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衛桓公,篡奪了君位。怕百姓不服,就叫自己的同黨石厚去向他的父親石蠟討教。石蠟是衛國的老臣,這時已隱退在家。聽說此事,他想借他人之手除掉州籲和逆子。於是,他對石厚說:“安定君位並不難,隻要州籲去朝見周天子,取得合法地位,百姓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石厚表示同意,但又擔心無故入朝會引起周天子的懷疑。石蠟又建議說:“陳國國君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如果先去陳國,讓陳桓公出麵代為請求,那麼,周天子一定會承認新王的。”石厚把他父親的話一五一十地稟報州籲,州籲覺得很有道理,便讓人備車,帶上禮物,由石厚護駕,馳往陳國。

石蠟得知二逆已經上路,馬上寫了一封血書,派心腹急奔陳國。信中列舉了州籲殺君篡位和石厚助紂為虐的罪行,說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請桓公除掉他們。陳桓公見信,非常敬佩石蠟赤膽忠心、大義滅親的精神,決定為衛國除掉這兩個叛逆。不久,州籲、石厚到了陳國,陳桓公把他們抓了起來,並捎信給石蠟。石蠟會集文武百官商議如何處置,決定派人去陳國處決州籲和石厚。

衛宣公即位後讚揚石蠟大義滅親,尊奉為國老。少年譏父救祖

春秋時,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有個少年叫孫元黨,從小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而他的父親對祖父卻很不孝順,嫌他年老體弱,給自己添麻煩,巴不得他早死。

一天,孫元黨的父親把病弱的祖父裝在大竹筐裏,想把他扔進深山。元黨舍不得祖父,求父親把祖父留在家裏,父親不理,把竹筐用車推進深山,將老父扔在地上,轉身就走。元黨卻拾起竹筐對父親說:“我要把筐帶回家,等你老了,也要用它送你到這裏。”

元黨的父親聽了大吃一驚,氣呼呼地問元黨:“不懂規矩,你怎麼說出這種話?”元黨說:“父親怎樣教育孩子,孩子就怎樣做。”元黨的父親頓時悔悟,忙把老人家接回家,從此十分孝敬。臥薪嚐膽

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長期相爭。在吳強越弱的形勢下,越國謀臣範蠡、文種,向越王勾踐獻了“內補外泄”的九大計策:(一)尊天地、事鬼神,以專百姓的信仰。(二)向吳國多獻珍寶,以驕吳王夫差之心,消磨其鬥誌;以賄賂收買內奸。(三)用高價多買吳國的糧食,使吳國民無餘糧,國庫空虛。(四)獻美女迷惑吳王的神誌,虛弱其身體,破壞其智謀。(五)進貢巧工良材,供吳王大造宮殿寶物,消耗其錢財。(六)送給吳王一些善於奉承阿諛的人。(七)離間吳國佞臣與忠臣之間的關係,使佞臣得勢,忠臣被排擠。(八)越國暗中準備戰爭物資,富國強兵。(九)操兵練馬,待機攻吳。勾踐照此而行,越國一天天強大,吳國一天天衰弱。越王勾踐采納了範蠡、文種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於轉弱為強,攻滅吳國。勾踐潛行渡江敗吳軍

春秋末期,公元前478年,吳國大旱,越國勾踐趁機率軍攻伐吳國。越軍進到笠澤(左水名,即今吳淞江),吳王夫差聞訊也親自率軍還擊越軍,兩軍隔江對峙。

越王勾踐在主力的南翼派出兩支小部隊,分左右兩路,在黃昏時分別隱蔽於江中。半夜時,鳴鼓呐喊,進行佯攻。吳王夫差以為越軍主力分兩路渡江,便連夜調兵遣將,分兩路迎戰。勾踐此時卻率領主力部隊,悄悄地從吳軍兩路中間薄弱部位潛行渡江,展開進攻。吳軍遭到突然的猛烈攻擊,節節敗退,越軍則乘勝追擊。在於沒(今江蘇蘇州南)一帶,大敗吳軍。艾子智救九族

齊宣王斬殺了謀叛之臣齊國大夫邾石父,並準備滅其九族,斬盡殺絕。邾石父的族人就跑來求救於艾子。於是,艾子來到齊宣王麵前,問道:

“謀叛的隻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麼罪,要被殺呢?”齊宣王說:“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廢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與叛同宗者殺無赦’。”

艾子說:“我也知道大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我聽說以前公子巫在邯鄲投降了秦國,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嗎?那麼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該連坐,希望大王馬上自盡吧,不要因為愛惜自身而破壞了先王的法度。”

說罷,便從懷中掏出一根繩子來,鄭重其事地獻給齊宣王。齊宣王哭笑不得,隻好說:“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們就是了!”吳起賞功激將士

戰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吳起(?-前381)善用兵,而且極力主張獎勵有戰功的將士。魏武侯采納吳起的建議,每次戰後,在宮廷設宴。上等功坐前排,葷菜席位,使用貴重的器皿,食用整隻的牛、羊、豬三牲;二等功的坐中排,器皿次一等;沒立功的坐後排。吳起還獎勵有功人員的家屬,使他們得到鄉裏的尊重。這些家屬頗受感動,捎信鼓勵親人奮勇作戰。一次,秦國出兵,臨近魏國邊界,魏國上萬士卒聞信,不等將領命令,自動穿戴盔甲,拿起武器,奮勇抗戰。吳起伏屍誅逆賊

吳起初在魯國為將,後至魏國,又因讒言,逃奔楚國。戰功卓著,深得楚悼王的重用。他提出“明法審令”的主張,取消封官爵祿,將舊貴族遷移到地廣人稀地區,從事墾荒,這些措施,使楚國日益強盛,但卻遭到貴族們的反對。

楚悼王死後沒幾天,一日,吳起在王宮處理政務。突然,宮門方麵傳來一陣陣嘈雜聲,吳起忙起身觀看,隻見一批貴族帶領一隊武裝闖入王宮。吳起未及脫身,便被一陣亂箭射傷。吳起忙逃入停放楚悼王屍體的房間,猛地撲倒在楚悼王的遺體上,箭仍然不斷地射向吳起,身負亂箭的吳起當場喪命。這幫謀殺吳起的貴族們,沒有想到,射殺吳起的箭當然也刺入楚悼王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