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傷人的釘子
從前,有一個男孩,他的脾氣很壞,稍不順心,他就會到處摔東西。不但大人們不喜歡他,就連住在他家周圍的小孩子們也都不理睬他,他很孤單,沒有一個朋友。有一天,他過生日,他的爸爸送給了他一份非常特殊的生日禮物 —— 一袋釘子。 爸爸對他說:“孩子,從今以後,隻要你一生氣發脾氣,就拿一枚釘子釘在後院的圍牆上吧。”男孩不明白父親的用意,他並不想要這袋釘子,他本來是想要爸爸買一輛小輪車給他做生日禮物的。但出於好奇,他還是接過了父親送給他的這份特別禮物,並想看看,生氣的時候,在牆上釘釘子能有什麼好處。第一天,男孩跟往常一樣整天亂發脾氣,他在牆上釘了48枚釘子。
第二天,男孩又沒有理由地發了幾乎一天的脾氣,他在牆上釘了37枚釘子。
第三天,男孩因為一些小小的不如意發脾氣,他在牆上釘了29枚釘子。
……
二十天過去了……
三十天過去了……
男孩驚奇地發現,從第四十天開始,一連好多天,他竟然沒有生過一次氣。
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於是,父親又對他說:
“不錯,孩子。從現在開始,你就撥釘子吧。每當你想生氣的時候,如果你能控製住自己,就從牆上拔下一枚釘子。”
男孩又按照父親的話開始做了。
第一天,一個鄰居家的小朋友不小心弄壞了他的玩具車,他好想發脾氣,但他控製住了,他來到後院,從牆上撥下了一枚釘子。第二天,他早餐想喝牛奶,可是媽媽端給他的卻是豆漿。他本來想把豆漿一巴掌推翻,可是,他終於忍住了……第三天……第四天…………牆上的釘子慢慢地減少。到了第三十天的時候,他撥出了牆上所有的釘子。撥完了釘子,男孩又跑去告訴父親。父親帶著他來到後院,指著牆壁對他說:“你看,孩子,這堵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光滑了,因為這上麵全是你生氣時釘釘子留下的洞。你知道嗎,孩子,你生氣時對人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就像一把把刀子。釘子在牆上尚且會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多少‘對不起’,傷口都將永遠存在。”
從小學會做一個寬容、大量的人,才會獲得朋友和友誼,才能看到更完整的天空。窗戶和垃圾
在一條街上,麵對麵地住著兩家人。
很多年以來,這兩戶人家的女主人總是在私底下不停地嘲笑、謾罵對方。
“瞧啊,那個女人是多麼的懶惰啊,她的衣服永遠都洗不幹淨。看看,看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了那個樣子。”住在街西邊的女人在和朋友一起喝下午茶時說著鄰居的閑言碎語。
“嘖嘖,我從沒有見過那麼糟糕的女人,你們看她家的花園裏都長滿了雜草,你們看她家的水龍頭下都飛滿了蒼蠅。難怪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先後離開,不願意回來,這樣的女人,誰能忍受長期待在一起呢?”住在街東邊的女人在和人拉家常時也在說著鄰居的閑話。她這麼說,是因為住在街西邊的女人很早就和丈夫離婚了,幾個孩子也在成年後相繼離開。
直到有一天,這兩戶人家共同的朋友分別登門拜訪他們,才發現了這兩個女人各自的問題所在。
朋友對住在街東邊的女人說:“難怪從你家的窗戶望出去,總是灰蒙蒙的、看不清楚,看看這窗戶多髒啊,有很久沒擦了吧?”朋友邊說邊拿起一塊抹布,幫著把窗上的灰漬抹掉,說:“好了,這不就幹淨了嗎?”
朋友又來到街西邊的女人家,四處看了看,說:“難怪你家附近的蒼蠅蚊子這樣多,看看你家的門前,怎麼堆著那麼多垃圾,一定有好長時間都沒有清理了吧?”朋友邊說邊拿起掃帚,幫忙把待西邊女人家院子門前的垃圾全清理幹淨了。“啊,這樣豈不就清爽了嗎?”
所以,每當我們在指責別人之前,最好先看看我們自己的問題所在。被拴住的大象
在泰國有很多大象,也有很多的馴象人。
這些大象,本來應該是生長在野生環境之中的,它們自然而然和其它那些生長在野生環境裏的動物一樣,應該長得矯健、威武;會奔跑、會撲食、會逃命。
然而,為了馴服大象,泰國的那些馴象人,在大象剛出生不久,為了防止它們逃跑或者被偷盜,就用一條鐵鏈子把它們綁在水泥柱或者鋼柱上。無論大象怎麼掙紮,它們都無法掙脫鐵鏈子的束縛。漸漸地,這些大象長大了,和那些在野生環境裏生長的大象一樣,這些大象也長得高大、雄壯、威武,每一頭大象,都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可是,由於這些大象從小就被鐵鏈子捆綁著,天長日久,它們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有束縛的生活。它們早已失去了原始叢林裏的大象的那種凶猛勁。這時候,馴象人對它們也非常放心,有時候,甚至不再用鐵鏈子捆綁它們,它們也不會逃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習慣可以束縛住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如果一個人要想成功,渴望有更大的發展,那麼,就要勇於打破傳統,衝突各種習慣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小鍾的故事
一隻嶄新的小鍾被擺放在兩隻破舊的大鍾中。那兩隻大鍾,雖然看上去破破爛爛的,框架和鍾擺上都布滿了塵埃,可是,它們依然一分一秒地“滴答”、“滴答”地走著,毫不懈怠。
小鍾好奇地望著兩隻大鍾,心裏很不以為然。說實在的,瞧瞧自己嶄新的衣裳,再看看大鍾破舊的衣衫,它還真有點看不起它們。
過了幾天後,一隻大鍾對著小鍾說:“來吧,你來了好幾天了,也應該工作了。可是我真有點兒擔心,你能走完三千二百萬次嗎?我真擔心你的身體吃不消啊。”
聽了大鍾的話,小鍾愣住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鍾非常吃驚。“我這麼小的一隻鍾,卻要求我做這麼大的事情?不行,我辦不到,我辦不到!”
看見小鍾似乎被嚇壞了的樣子,另外的一隻大鍾說:“小鍾,你不要聽他胡說八道。你和我們的功能都是一樣的。我們行,你也行。來吧,別害怕,你隻要每秒鍾‘滴答’地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裏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啊,”小鍾將信將疑,它對自己的能力還是不太相信,不過,他接著說:“這樣吧,反正我閑著也沒別的事兒可幹,幹脆我也加入你們的行列,估且試一試吧,不行就算了。”
小鍾開始“滴答、滴答”地搖擺起來。每過一秒鍾,它就“滴答”地擺一下,它擺得很輕鬆,絲毫也不覺得累。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一共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隻要有自信,並且快快樂樂地堅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叫喚的小豬
一個草原上的牧人,把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都關在同一個棚子裏麵。
牧人經常來到棚子裏麵抓綿羊和乳牛。他把綿羊捉到棚外去剪毛,把乳牛捉到棚外去擠奶。剪完了毛,擠完了奶,牧人又把綿羊和乳牛送回到棚子裏麵去。
綿羊和乳牛都很溫順,牧人在剪毛、擠奶的時候,它們總是顯得很順從,一聲不吭的。這樣一連過了好幾年。
幾年後,突然有一天,牧羊人走進棚裏,他沒有捉綿羊,也沒有捉乳牛,而是抓住了小豬。
牧人的手剛剛碰到小豬的身上,小豬就大聲叫喚起來。它不但號叫,而且還猛烈地抗拒,對牧人又踢又蹬,竭力想掙脫牧人的手。
綿羊和乳牛對小豬感到很厭煩,說:“你都看見了,他經常來捉我們,但我們從來沒有像你這樣大呼小叫過。他這還是第一次來抓你呢。你怕什麼呢?你看我們,跟他出去這後,還不是好好地又回來了嗎?”
聽了它們的話,小豬回答說:“你們哪裏知道啊,他抓你們和現在抓我不同啊。他把你們捉出去,隻不過是想要你們的毛和奶,所以他總是會把你們都送回來。可是他現在來抓我,是想要我的肉啊。他要殺我啊。”
小豬終於還是被牧人帶出了棚子。果然如它所說,牧人把它殺了,吃了它的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處境和結果都是因人而異的。遇到事情,我們應該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而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主觀判斷一件事情。幸福在哪裏
很多年以來,森林裏的動物們都在尋找關於幸福的答案。
“幸福在哪裏?”
“幸福在哪裏?”
……
它們這樣不斷地相互詢問。
有一天,草原上的一頭小獅子突然也這樣問母親:“媽媽,幸福在哪裏呢?”
母獅子笑了,它把小獅子拉到身邊,對著它的尾巴,舔了又舔,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尖上。”
於是,小獅子開始追著自己的尾巴跑,可是,無論如何,它都始終夠不到自己的尾巴。
“媽媽,媽媽,我為什麼總是抓不住幸福呢?”
小獅子跑到母獅子的麵前,向母獅子抱怨道。
看著天真的孩子,母獅子情不自禁地笑了。她說:“傻孩子,幸福不是像你這樣子得到的。幸福總是在不經意中就來到了你的身邊。”
“不經意?”小獅子歪著頭想了想,“幸福怎麼樣才能不經意就來到我的身邊呢?”
“孩子,隻要你昂首闊步地向前走,幸福就會在你的身後,一直默默地跟隨著你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幸福被埋藏在每一個人的行動中。一個人,隻要他勤勞地做事,勤奮地工作,朝著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奮鬥,他就一定可以得到幸福。 小和尚掃樹葉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他每天早上都要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
要知道,在清晨起床掃落葉,實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天和冬天,每一次刮風,都會從樹上飄落下來幾片葉子。
小和尚每天早晨都不得不用很長的時間來掃院子裏麵的樹葉。天天這樣掃地,小和尚感到非常頭痛。他一直都在想,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夠讓自己地掃地的時候輕鬆一些呢。
有一天,廟裏另外一個和尚對他說:
“小和尚啊,我有一個好主意,你明天早晨在掃地之前,先用力地把樹杆搖幾下,把樹上麵要掉的那些葉子全部搖下來,這樣,你就不需要每天清掃落葉了。”
小和尚聽了很高興,他心想,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於是第二天,小和尚起了一個大早,按和尚師兄說的辦法,使勁地搖晃樹杆,果然把樹上那些要掉的葉子都搖了下來。小和尚很快就掃完了地。
第三天早晨,小和尚沒有掃地。他第一次舒舒服服睡了一個懶覺。可是,等他起床到院子裏一看,不禁傻了眼,他看見院子裏和往常一樣,依然是滿地落葉。廟裏的老和尚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沒有辦法提前的,隻有認認真真地活著,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要完成的功課,所以,要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而不要妄圖偷懶。老鼠救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