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珊瑚鞭打海棠燈
清朝某年元宵節,揚州一鹽商於大門口掛一巨大燈籠,上書“懸謎征答,猜者請進“八個大字,一時好奇者皆蜂擁而入。隻見庭院內陳設精美酒菜一席,香氣濃鬱,令人饞涎欲滴。桌上另放酒一壺,杯一隻,筷一雙,桌前有錦析一張,旁邊還侍立妙齡女婢一名。牆上掛有珊瑚鞭一條,堂口懸一巨燈,狀如海棠花。堂下有健馬一匹,鞍具一個。另一邊豎有一牌,寫著“庭院內所設,請猜唐詩二句,中者以鞭、馬相贈”。
一時間,揚州城內文人學士紛紛前來觀賞猜謎。每天開放兩個時辰,然而,連續三天竟無人揭底。
時至第四日,忽有少年弟子昂然直入內庭,徑自登堂入室旁若無人,隨手取壺自斟自飲,舉筷大啖。壺中酒盡,少年麵露醉意,腳步踉蹌,乃招女婢扶之,伸手取下牆上所懸之珊瑚鞭,步出堂下,命女婢扶其上馬。臨行前,以珊瑚鞭擊海棠燈一下,即傲然乘馬而去。觀者莫不驚異,然主人露笑容,並不追趕,任其遠去。
事後,眾人追問主人,謎底究竟是什麼?鹽商道:“當年李白醉草下蠻書,書成後出宮上馬,曾口吟‘醉後玉人扶上馬,珊瑚鞭打海棠燈’詩二句而去。今日乃重現當日李白的故事,諸君何不悟若此?!”
眾人大悟,然悔之莫及。詼諧的諷刺詩謎
有一首詩謎,每句前冠以數字,從一到十,語句詼諧而有趣:
一木雕身,
二目圓睜,
三餐茶飯不飽,
四肢無力,
五髒不全,
六親不認,
七竅不通,
八麵威風,
九(久)已聞名,
十(實)在無用。
此謎流傳中,各書記載的語句稍有出入,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那些官僚主義者,它又是一個謎,謎底是什麼呢?
(謎底:泥菩薩)唐伯虎賀壽
吳中才子唐伯虎,豐神俊飛,倜儻風流。一年夏天,他遊訪南京,正逢南京達官王少傅做壽,他被邀請去赴壽宴。別人都帶著貴重的賀禮,唐伯虎什麼也沒有帶來,隻好賦詩一首以表賀意,他在施禮之後提筆寫道:
綠蓑煙雨江南客,
白發文章閣下臣,
同在太平天子世,
一雙空手掌經綸。
既表示了對主人的稱讚,又表示了自己的超邁,以看主人的反應。王少傅對唐伯虎的才華和這種氣度十分敬服,對他熱情接待,並不因為他沒有贈送禮品而稍有不悅之色,這倒使唐伯虎感到不贈禮品不免有點難為情,便摸摸腰中,忽然發現一物,甚喜,便對主人說:“學生還有一禮物相贈,不過須得我先說個謎語,壽翁猜對了,方能贈給。”說罷吟道:
“打開半個月亮,收起袖中可藏。
五黃六月君子愛,秋風一吹入庫房。”
王少傅一聽,喜出望外,立即說:“此扇須才子親手題畫其上,本人方好敬接。”金聖歎之歎
金聖歎,拋開曆代文學評論的傳統觀念,在文學評論上獨樹一幟。他大膽地把《水滸》、《西廂記》這類傳奇戲曲與《莊子》、《離騷》、《史記》、《杜甫詩》並列為天下六大才子之書。他評點曆代文學著作,都有獨特的見解,因為出言無所顧忌,被朝廷判了十大不敬罪,押進監獄,處斬。
一次他去文廟參加祭孔典禮。祭禮剛剛結束,那些平日斯斯文文的儒生們竟一擁而上,擠到供桌周圍去搶祭祀的豬肉和饅頭。因為當時有一種說法,誰搶到祭祀的最肥的肉和最大的饅頭,就能中舉,升官,得肥缺,於是爭爭鬧鬧,醜態百出。金聖歎看到這種狀況,即興作了打油詩一首:
天晚祭祀了,忽然鬧吵吵,祭肉爭肥瘦,饅頭搶大小,顏回低頭笑,子路把腳跳,夫子渭然歎:“在陳我絕糧,未見此餓殍。”
對儒生們的醜態,諷刺得淋漓盡致。事後有位詩友問他:“當時爭搶祭品的儒生共有多少人?”金聖歎笑了笑,仰起頭來吟道:
太白寫表,
王婆罵雞,
武鬆打虎,
宋江殺妻。
吟完說道:“這是個字謎,您若猜出,就知道搶祭品者的人數了。”
那位朋友素日與金聖歎過往甚密,也頗愛猜謎。他想,李白寫表有才,王婆罵雞靠口,武鬆打虎有力,宋江殺妻用刀,這四者合起來,乃是一個大寫的捌字。馮友蘭得“米”望“茶”
我國著名學者、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的書齋裏,掛著一副自題的對聯:
意寄三鬆,何止於米
心懷四化,相期以茶
人們知道馮先生的燕園寓所,有三棵鬆樹,因名“三鬆堂”。所以對於上下聯的兩個前半句,比較容易理解。然而對於兩個後半句,則不容易明白是什麼意思。原來這是馮先生八十八歲生日時寫的。“八十八”三字合起來,為“米”字,所以到八十八歲時便為“米”壽,而“茶”字乃是“一八十人”所組成,加八十乃為“百”,故人們又稱百歲之人為“茶壽”。從字麵上看,似是在說,“我的誌氣像鬆柏那樣堅貞高潔,豈隻在於溫飽;我心裏盼著四化的實現,到那時我們可以共同以美茶來相祝賀矣!”了解了“米”和“茶”的含義並非是具體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便會進一步明白,人們通常以鬆來比長壽,而意在三鬆,何止於八十八歲之壽呢。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還要活到百歲呢。這就把馮老先生的心誌和他頑強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終生的生命力,表現得十分深刻而有詩意了。他仍然在為他的巨著《中國哲學史新編》而寫作不懈。這種精神是十分感人而可敬的。西遊路上戲八戒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師徒四人過了萬妖洞以後,一早上路,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心情格外舒暢。為了減輕旅途的疲勞和寂寞,悟空道:“師弟,俺老孫給你們出個謎兒猜猜如何?”八戒、沙僧齊聲說好。悟空一本正經地說:
嘴巴尖尖,兩耳扇扇。
肚子圓圓,蹄子四半。
還沒等八戒反應過來,沙僧已捧腹大笑了。等八戒琢磨過味來後,撅著大嘴道:“猴哥呀,又拿老豬測著玩啦。”
“八戒,你不要生氣。”悟空道:“我是與你開個玩笑。我再說一個你來猜。若是猜著了,我就請你吃一頓美齋。”八戒一聽說有好吃的,饞蟲早爬到喉嚨眼上,高興地說:“一言為定。”悟空道:
一人騎二蟲,
日在當中橫。
黑狗背一者,
彎腰直哼哼。
——打兩個字
八戒想了半天也猜不著。悟空附耳告訴了沙僧,二人同時大笑起來。八戒摸不著頭腦,正待要問,突然前麵狂風大作。唐僧道:“悟空不要耍了。看這狂風,怕是又有妖怪,前去打探才是。”悟空應了一聲,一個筋鬥翻到前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