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地心之謎
地球的外貌,人類可以看得見,廣闊的陸地、海洋;高聳的群山;茫茫的沙漠……麵對地球上的景觀,人們很自然地會問:“地球內部是什麼樣的呢?”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鑽井打洞。然而人們很快發現,鑽井打洞既耗時間,又浪費力氣,並且到了地麵下11千米的地方,就再也鑽不下去了。
要知道地球半徑為6371千米,11千米相對於地球半徑來說,連劃破一層皮也稱不上。後來,有人想到,地震波是從地球深處傳來的。當波碰到岩石、熔漿等不同物質時,它傳遞的方式和途徑就會發生改變。於是,人們就根據這種辦法,探知了地球的結構層次。
首先,最外麵一層是地殼。它像地球的一層殼,這殼的厚薄程度,則並不相同。
其次,中間一層是地幔。地幔厚度達2900千米,它由高溫岩漿組成,像一鍋滾燙的稠粥。
最後,是地球的核心層——地核。地核由鐵、鎳等重金屬元素組成,它內部最高溫度為5000℃。
地球內部結構的研究,今天隻拉開了序幕,地心之謎還等待著人類去破解。泰姬陵
泰姬陵位於印度西南部,它不僅是印度建築藝術的代表,而且也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
泰姬陵是印度一個名叫穆莫泰姬的皇後的陵墓。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他娶了一位美貌如花、品德高尚的皇後穆莫泰姬。皇帝與皇後的感情很好,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年輕的皇後在生孩子時死掉了。皇帝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麵。
用什麼辦法寄托自己的哀思呢?皇帝想啊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為皇後修建一個舉世無雙的陵墓。
皇帝立刻召集了兩萬名能工巧匠,並令人從世界各地采來不同的建築材料,如伊朗的紫水晶;俄國的孔雀石;中國的翡翠;印度的黃大理石……經曆了20年的時間,耗費了無數的人力和物力,終於建成了一座美侖美奐的陵墓——泰姬陵。
泰姬陵有著白色的圓穹頂,在月光中,它看上去就像一座瓊樓玉宇;泰姬陵外表金碧輝煌,在朝陽中,能閃爍出萬點璀燦的光芒……
高貴典雅、富麗堂皇的泰姬陵已成為人間勝景,難怪能吸引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呢!密林古都
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裏,有一座名叫吳哥城的建築,自它被發現以來,就一直受到世人的關注。人們議論紛紛,都在猜測這座城的曆史。
吳哥城是1861年被發現的。當時,有位名叫亨利的法國博物學家,去柬埔寨的熱帶叢林中考察。當他深入叢林裏,卻意外地看見了一座巍峨壯觀、氣勢磅礴的古城。這就是吳哥城。
亨利發現,吳哥城內有宮殿、圖書館、浴場等各種建築,並且在這些建築上雕刻著許多千姿百態的圖案。人們估計,這座古都最繁榮的時候,可以居住200萬人。
與吳哥城同時發現的還有吳哥窟。吳哥窟的四周環繞著200米寬,五六千米長的深溝。窟內屹立著五座石塔,最高的一座有75米,大殿的牆壁上刻著精美的浮雕。
令人們大惑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宏偉、壯觀的建築物卻被遺棄於叢林中呢?時至今日,這仍是個懸而未決的謎。石蘑菇和魔鬼城
當我們走進沙漠腹地,我們就能看到一塊塊孤立、突出的大岩石,這些岩石上麵又圓又大,下麵又細又小,就像地上長出來的大蘑菇。這實在令人驚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形狀呢?
原來,沙漠裏的風很大,它常常裹挾著砂石在沙漠中呼嘯而過。這些砂石飛得並不很高,大都在距地麵數米的範圍內擦過。天長日久,就把巨石的下部打磨得越來越細,於是,石蘑菇就形成了。
沙漠中另一種常見的奇觀是魔鬼城。魔鬼城裏有縱橫交錯的街道,街道兩旁聳立著整齊、高大的石屋、城堡。誰在這荒蕪的沙漠中建起了這樣一個城市?事實上,它不是人類建造的,而是大自然的風與砂石的傑作。因此,人們把這樣的城市叫做魔鬼城。
在我國準噶爾盆地的西北邊,就有一座這樣的魔鬼城。那裏是個風口,因而風極大。當大風刮起,砂石、小石塊被大風刮得漫天飛舞。風沙吹過岩石的縫隙,日久天長,就慢慢將岩石吹蝕成房舍、城堡和街道。
麵對大自然創造出來的石蘑菇和魔鬼城,人們不由得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大自然的威力真是令人驚歎啊!世界最高的瀑布
世界最高的瀑布叫安赫爾瀑布,它位於委內瑞拉東南部的圭亞那高原上。1935年,美國飛行員安赫爾駕著一架小型飛機,飛往圭亞那高原,想尋找一條傳說中的充滿黃金的河流。
安赫爾在崇山峻嶺中穿梭、盤旋,此時,他發現有數不清的小瀑布,傾瀉在幽深的河穀裏。安赫爾正在驚歎這一勝景時,突然他看見一道更大的水簾出現在前方。抬頭仰望,這道水簾直上雲霄,仿佛是從天空中傾瀉下來的。轟隆隆的水聲震耳欲聾,以雷霆萬鈞之勢瀉入萬丈深淵。
安赫爾震驚了,他看看飛機的高度計。上麵的指示高度已經超過了800米。而瀑布呢,仍高掛雲天。瀑布究竟有多高呢?
安赫爾將他的新發現公布於世,世人為之震驚。後來,一支科學探險隊排除艱險,終於抵達了瀑布的源頭。他們測量出瀑布的高度為979米,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高的瀑布。為了紀念安赫爾,人們便將這條瀑布命名為安赫爾瀑布。
安赫爾瀑布名揚天下,然而親眼目睹它的雄姿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它被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嶺環抱著,根本無路可走。想看到它,必須搭乘私人飛機前往。這可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觀光遊覽活動,難怪每位搭機探勝者,都可榮獲一份“勇敢探險者”的證書呢!罕見的熔岩湖
塔傑夫是位勇敢的熱愛科學的意大利地質學家,1948年,他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去一座活火山口進行了一番考察。
塔傑夫考察的這座火山在非洲中部,名叫尼臘貢戈火山。它已有一萬歲了,卻依然“年輕氣盛”,“愛發脾氣”,常動不動就噴出火紅的熔岩。
塔傑夫趁火山平息之機,爬上了山頂,並從火山口向下望去。隻見在下方600米深的地方,靜靜地躺著一彎新月形的熔岩湖,熔岩湖中是火紅的熔岩。
這個熔岩湖不大,它長為400米,寬為100米,塔傑夫認為,從熔岩湖的活動規律可以探知地球內部的一些奧秘。
熔岩湖噴發起來,分外壯觀。它先是噴出幾股熔岩,接著冒出煙霧。當湖中熾熱的熔岩沸騰起來後,伴隨著巨大的吼聲,一股熔岩柱衝天而起,將周圍照得通紅。
熔岩湖時而噴發,時而靜止,這是十分罕見的。科學家們對熔岩湖十分感興趣,他們認為,熔岩湖是觀察地球內部的一扇窗口。真想不到,熔岩湖還有這種特長呢!火紅的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中部,它東西長100千米,寬10千米,高度為400~500米。火焰山通身火紅,遠遠看去真像著了火似的。那麼火焰山是如何來的呢?
相傳,很久以前,火焰山地區是一個綠洲,這裏流水潺潺,果木繁茂。人民生活在一片幸福、和美的環境中。可是有一天,從西方來了一條惡龍,它口噴火焰,到處橫行。不久,惡龍將生機勃勃的綠洲變成了一片荒蕪的窮山惡水之地。
玉皇大帝得知這一消息後,萬分震驚,他調集來天兵天將,將火龍殺死。火龍落在地上,化成了一座冒著火焰的山。玉皇大帝呼風喚雨,將火焰澆滅。於是,火焰山就形成了。
這隻是個神話傳說,那麼火焰山究竟為什麼是火紅的呢?讓我們走近火焰山,去看個明白。火焰山全部是由火紅的砂岩和頁岩組成的。在距今一億年前,堆積在這裏的沙石泥土經過高溫氧化,大雨淋溶,形成了大量紅色的氧化鐵。後來,由於地質變遷,這兒成為山脈,於是就形成了火焰山。
火焰山地處我國西部的炎熱、幹旱地區,山上寸草不生,滴水不流。當晴空萬裏,烈日炎炎時,火焰山的紅色岩石紅光閃耀,雲焰繚繞,真的像熊熊的火焰在燃燒一樣。中國古代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中國古代最大的陵墓——
秦始皇陵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他首先把四分五裂的中國統一起來。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秦始皇逐漸衰老後,便派人去求長生不老之藥;同時,他又驅使20萬人,為他在驪山修建一座巨大的墳墓。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墓非常巨大,它分內外兩城。內城是方形,周長2525米;外城是長方形,周長6264米。在地麵上,還蓋有寢殿、廟宇、樓台等建築,氣勢非常壯觀。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領30萬人來發掘秦始皇陵,從陵中挖出的寶物,運送了一個月。隨即,項羽一把火燒毀了地麵上的建築。
2000多年過去後的今天,秦始皇陵在地麵上隻留下了一座47米高,周長2000米,占地25萬平方米的巨大土丘。由此推斷,當初,秦始皇陵該是多麼宏大、壯觀啊!
1974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地下6米深處,發現了一號、二號、三號,三個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在坑內,有700多件陶製的士兵和陶製的馬匹,以及許多熠熠閃光的兵器,如銅劍、矛、弓弩等。
如今,這裏已建成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並對外開放,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然而,這隻是秦始皇陵墓中很少的一部分,全世界都在期待著早日一睹秦始皇陵墓的全貌。鄭和下西洋
五百多年前,明朝皇帝明成祖為了顯示明王朝的威德,派鄭和率船隊遠涉重洋,到當時中國人還很陌生的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
鄭和的船隊據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有200多艘船,而且很多都是大號船,在當時是很少見的。1405年6月的一天,船隊從蘇州城出發進入東海,整個船隊浩浩蕩蕩,連綿幾十裏,排列十分整齊。每當號角吹起,此起彼伏,互相呼應,更顯得聲勢浩大,真讓人歎為觀止啊!船隊一駛入南海就遭遇上海盜搶劫客船。鄭和指揮船隊向海盜進攻,明軍將士特別英勇,海盜嚇得狼狽逃竄。為進一步剿滅海盜,為當地人清除後患,鄭和派出很多艘戰船包圍了海盜的大本營。一聲令下,眾將士勇敢殺敵,殲滅好幾百名海盜,端掉了海匪的老窩,除了一大害,重新保證了海上航行的安全。
鄭和的船隊又向西行駛,來到馬來西亞的滿刺加,鄭和宣讀了明成祖冊封酋長為國王的詔書。在那時候,滿刺加當地的人還不會種田。鄭和就命令工匠為當地人打造農具,從船上的稻穀中選出些好的作種,率士兵上島開荒,教會當地人種糧。
船隊繼續西行,繞過了整個印度半島的南端,訪問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國家。在這裏,中國的絲綢、瓷器成為搶手貨,很多達官貴人都爭相用金銀珠寶換取它。這些國家的人們對明朝都特別神往。
鄭和的船隊經過兩年多的遠航後終於回到了中國。此後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國和海外各國人民的友情。征服可可西裏
在中國西南部有一個號稱“世界屋脊”的地方,它就是著名的青藏高原,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在那個自然環境特別惡劣的地方,有一座人類從未征服過的可可西裏峰。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被一批勇敢的科學家考察者揭去神秘的麵紗。
整個考察過程異常艱苦。風暴和嚴寒是考察隊員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雖然是初夏季節,但這裏卻風暴肆虐,地凍天寒。隨海拔的不斷升高,氣溫愈加下降,帳篷像冰窟般的寒冷。隊員們呼出的氣竟能很快結成晶瑩的雪花,隔著厚厚的手套,手還是會被凍得失去知覺。
當考察隊到達一號營地的第二天,可怕的高山反應出現了。一些隊員皮膚蛻皮,嘴唇腫脹,由於高原缺氧,隊員們感到心跳過速,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反應強烈的頭疼惡心,反應遲鈍,甚至引起脫發、掉牙。平日裏的一點小病在這裏卻會誘發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布滿積雪,冰河凍結的山穀裏行走,隊員們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會滑倒,甚至讓鋒利的冰芒戳傷。遇上冰雪融化而成的沼澤地,如稍有閃失,陷進去了後果不堪設想。陡峭的山腰,每前行一步都很困難,兩側的深穀更讓人心驚肉跳。旅途的艱辛沒有磨滅隊員的意誌,反而更加鼓起他們征服自然的決心。當他們終於站在可可西裏的最高峰,他們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中國人又靠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創造了奇跡。誰發明了羅盤?
羅盤,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指南針,是我們中華兒女引以自豪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基本上是由一根磁針、一個支軸和一個帶有精密刻度的支架三部分構成,靠著地球磁場對磁針的作用力,使人無論怎樣轉動羅盤,羅盤的磁針所指的方向始終不改變。說起羅盤的發明者,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據史料記載,中國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發明並開始使用羅盤了,後來,阿拉伯商人從中國人那裏學會了使用羅盤,然後又傳到歐洲,到了十二世紀,羅盤在歐洲已經很通行了。羅盤的流傳及使用,開啟了人類的航海事業。正是靠著羅盤的作用西方航海家發現了新大陸,從此,開始了人類征服海洋、開發海洋資源的活動。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千年的曆史發展中,有許多驚人的發明和創造,金字塔是最為著名的一件。
現在保留下來的金字塔大大小小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法老胡夫的陵墓,人們把它稱為“大金字塔”。這座金字塔高約140米,光用掉巨石就有200多塊。每塊石頭有1米多厚,2米寬,兩噸半重。要知道,這座金字塔是在4800多年前建造的,當時根本沒有機械設備,完全要依靠人力,其中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墓地。當時的埃及人認為,人死後,會在一定時間內複活。所以人死後,要把屍體保存得完完整整的,否則複活後身體就會不健全。作為一國之王的法老,今生享受了榮華富貴,來世還要做統治別人的人。他們活著時候,就開始修建自己的墓穴金字塔,等著死後把屍體放在裏麵。為了在複活前的那段時間也過得舒服,金字塔內部也要修建得金碧輝煌,一切生活用品、象征生前權利的東西也要一應俱全。因此許多金字塔內繪滿了壁畫,並有大量珍寶陪葬。萬裏長城
有人好奇地問從航天飛機上下來的宇航員:“你們在宇宙中,用肉眼能看到地球上的什麼?”他們的回答是:萬裏長城、金字塔。
在天上也能看見,可見萬裏長城的雄偉壯觀。萬裏長城東起渤海灣,越過崇山峻嶺。穿過莽莽草原,一直向西延伸,最終到達甘肅的嘉峪關。它全長6700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建築物,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紀念碑”。
萬裏長城最早起建於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不久,雖然中原一帶還比較安穩,但北方地區卻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為了安全的需要,秦始皇決定修建長城。他每年都要征調幾十萬民工,不停地幹活。由於工程太繁重,許多人都累死了,“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到了明朝,蒙古族和女真族向中原入侵,明朝政府為此重新修建萬裏長城。這次修建,前後持續了100多年的時間,千百萬勞工撒盡了血汗。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萬裏長城。它的頂上建有女牆、垛口、望口和射擊口,非常有利於防禦。在離它不遠的高地上,還專門設立了烽火台,一旦出現情況,就燃起狼煙,一座座地傳下去,把消息傳到千裏之外的京城。郵票與巴拿馬運河
聞名世界的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巴拿馬共和國境內,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捷徑要道。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裏,最寬處304米,最窄處91米。由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位差以及巴拿馬地峽與海平麵的高度差,運河的最高水位是海拔26.52米。要讓一艘載重船跨越這一高度是很困難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者在運河的兩端都修建了三級注排水式升降提升,將通過運河的船隻逐級升高到26.53米的最高水位,然後在出口處再經過三級下降,逐級降至海平麵。這樣,船隻就可以緩緩駛入海洋了。在一般情況下,船通過巴拿馬運河需要8——10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