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喊聲,從天空中落下一隻白色的小水烏。媽媽對它說:“孩子,快!啄住它!啄它的頭!”

那小鯽魚因不聽媽媽的話,這會兒心裏後悔極了。在這生死關頭,它忽然想起了媽媽教給他的話:“無論碰到什麼危險,一定要盡力掙紮!”於是它蹦跳著猛烈地掙紮,用盡力氣蹦呀跳呀!終於蹦下了岩石,蹦到了水中,又拚命沉到水底,它終於死裏逃生了。

這時它長長地吐了日氣,說:“媽媽的話,不能不聽!”動作緩慢的小水鳥,眼睜睜地看著小鯽魚逃掉了,傻乎乎地望著水麵,這時候它才想起媽媽教給它的話:“無論什麼時候,碰到啄食,動作一定要敏捷!”它歎了一口氣,說:“媽媽的話,不能不聽啊。”“你醒醒”的神奇才量

方媽媽本來是個幸福的人,但不幸卻造訪了她。她的兒子方亮在前年因為勇敢阻擊搶劫犯張君一夥歹人而遭到槍擊,因為子彈是從太陽穴進去的,方亮的大腦幾乎全被破壞了。

當方媽媽趕到醫院裏看到已經是植物人的兒子時,她有些不敢相信,兩天前兒子還活蹦亂跳地站在她麵前的呀!兒子一直昏迷不醒,方媽媽一直陪著兒子,吃睡在他身邊,而且嘴裏麵隻有一句話:兒子,你醒醒吧,你醒醒吧。

七天後,兒子的肌肉因為血液流通不暢開始萎縮。媽媽就開始給兒子按摩肌肉,夜晚的時候,方媽媽為了增加兒子的溫度,把兒子沒有知覺的腳放在自己的懷裏暖著。

正當兒子一直處於昏迷不醒的狀態,所有醫護人員都束手無策的時候,細心的方媽媽發現,每當她叫兒子名字的時候,昏迷的方亮的心髒都會跳動一下,而且表現非常明顯,這說明方亮已經有了感應。當這一結果被醫生發現的時候,一些專家也稱其為醫學界的奇跡。

方亮昏迷49天後,方媽媽在給方亮揉完腿以後,開始給方亮講他小時候的故事,然後流著淚問方亮:“孩子,你聽見媽媽的話了嗎?你要是聽見就眨一下眼睛,好嗎?”這時方亮的睫毛動了一下,他的眼角處流出了一滴眼淚。當方媽媽激動地告訴醫護人員時,她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方亮在病床躺了15個月以後,醫生讓他下床練習走路。在兩個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方亮下了床,但他的兩條腿已經沒有知覺了,是方媽媽跪在地上,先挪他的左腿,然後再挪他的右腿,然後再往前走一步,再跪下來……

方亮入院18個月後,他終於第一次開口了,他的口形變化了很多次,但隻說了三個字:“媽,媽,媽……”特殊的家庭作業

有一年寒假,老師給他的學生們布置了一道作業:回家給父母洗一次腳。

寒假過去了,老師感覺到,在很多學生身上正發生著某種微妙的變化——比過去更加自信和快樂了。

“寒假作業做了嗎?”參加此次活動的學生之間相互詢問這樣一個問題。但回答一般隻有“做了”或者“沒有”。盡管大家都在沉默,但“洗腳作業”還是觸動了大家內心一些微妙的東西。

在一次班會上,在老師和班長的帶動下,大家終幹敞開心扉,紛紛訴說著自己的感觸。

小薇的父母聽到這件事,第一反應就是推辭。小薇耐心地解釋:“媽媽,這是學校留的作業,我必須完成,所以讓我給你洗一次吧!”媽媽終於同意了。

這天晚上,小薇打來水。母女之間突然什麼話也沒有了,唯有電視的聲音還在響著。媽媽將腳放入水中,那一瞬間,小薇的手碰觸到媽媽腳上粗糙的老皮。

小薇心裏感歎:“媽媽年輕的時候很漂亮,現在的她真的老了很多。好像很久都沒有跟媽媽這麼近地接觸過了。從高中開始我就住校,學校離家遠,一個月難得回家一次,回家也隻是要錢或拿點日用品。媽媽老得這麼快,整個人看起來又疲憊又蒼老,可是一直以來我都沒有主動關心過她!”

腳洗了大約10分鍾,小薇一直低著頭,沒敢看媽媽,她怕自己忍不住哭起來。媽媽也沉默著,大概也想起了很多事情。小薇決定,以後一定要多關心媽媽,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學小林第一次給媽媽洗腳的時候也沒敢抬頭,她怕自己感情失控。爸爸坐在旁邊看報紙,一句話也沒有說,氣氛突然變得有點緊張。小林覺得有什麼東西堵住了自己的喉嚨,鼻子酸酸的。她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爸爸、媽媽嚇了一跳,隔了一會兒說:“我們也愛你。”

小林說完這句話突然趴在媽媽的膝頭大哭起來,媽媽撫摸著她的頭,爸爸也過來輕輕拍著她的肩頭。那天晚上,小林一家三口在一種親密的氣氛中說了很多話,家裏的燈一直溫暖地亮著。

還有很多同學都表示有類似這樣的經曆,因為這一次洗腳,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更加融洽了,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家庭的溫暖。

我們中國人對父母似乎總是不好意思說“愛”,但是在外國電影裏,經常見到這種鏡頭:多年不見的女兒抱著年邁的母親,輕聲說一句——媽媽你知道嗎?我是多麼地愛你。陪兒子吃藥的母親

不滿一歲的小男孩患了白血病。一位治療癌症的老中醫說,隻有堅持服藥,孩子的病尚有50%的希望。可是,小男孩拒絕吃藥。雖然老中醫配製的藥不是十分苦澀,但畢竟是藥啊,這可如何是好?小男孩的母親憂心如焚,欲哭無淚。

這天,她把藥熬好,當著兒子的麵,舀了一勺自己喝下去。兒子瞪大了眼睛看著媽媽,眼裏充滿了好奇。她一邊審視著兒子的臉色,一邊很快又喝下一勺,同時還咂吧著嘴,表示味道好極了。

終於,兒子蠕動著嘴唇,張著小嘴,伸手去抓媽媽手中的勺子。她心裏一陣狂跳,慌忙舀了一勺灌進兒子嘴裏。兒子噙到口中,又“撲”地吐了出來,卻一反常態地沒有哭。她信心大增,又舀一勺倒進自己嘴裏。兒子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她就趕忙又喝了一勺。兒子抵擋不住誘惑,一邊張開小嘴,一邊用眼睛盯著媽媽,示意他想喝。她急忙舀一勺給兒子灌下,兒子痛苦得五官挪了位,但他把藥喝了下去。她來不及高興,緊接著喂第二勺,兒子卻搖頭晃腦,緊閉著嘴巴。

她明白過來,隨即自己把藥喝了,隨後舀了一勺喂兒子,兒子才慢慢地張開嘴喝下去。就這樣,她喝一口,兒子喝一口,才把這服藥喝完。以後,每次讓兒子喝藥都這樣,她要是不喝,兒子也不喝。

老中醫得知這個情況,急忙勸阻她說:“這樣下去很危險,你沒病也會得病的。再說,兒子的病不一定能治愈,畢竟隻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她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願意陪著兒子喝藥。”

半年後,兒子痊愈了,而她卻得了癌症。

她說,她不後悔。敞開著的家門

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一個小女孩像今天許多年輕人一樣,厭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製。

她離開了家,決心要做世界名人。可是,她每次滿懷希望求職時,都被無情地拒絕了。她隻能走上街頭,開始出賣肉體。許多年過去了,她的父親死了,母親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夢死。

其間,母女從沒有什麼聯係。可當母親聽說女兒的下落後,就不辭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個街區,每條街道。她每到一個收容所,都停下腳步,哀求道:“請讓我把這幅畫貼在這兒,好嗎?”畫上是一位麵帶微笑、滿頭白發的母親,下麵有一行手寫的字:“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

幾個月後,母親沒有得到女兒的消息。一天,女孩懶詳詳地晃進一家收容所,在那兒正等著她的是一份免費午餐。她排著隊,心不在焉,雙眼漫無目的地從告示欄裏隨意掃過。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張熟悉的麵孔:“那會是我的母親嗎?”

她擠出人群,上前觀看。不錯那就是她的母親,底下有行字:“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她站在畫前,泣不成聲。這會是真的嗎?

這時,天已黑了下來,但她不顧一切地向家奔去。當她趕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了。站在門口,任性的女兒遲疑了一下,該不該進去呢?終於,她敲響了門。奇怪!門自己開了,怎麼沒鎖門。不好!一定有賊闖了進來。記掛著母親的安危,她三步並作兩步衝進臥室,卻發現母親正安然地睡覺。她把母親搖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兒回來了!”

母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幹眼淚,果真是女兒。母女倆緊緊抱在一起,女兒問:“門怎麼沒有鎖?我還以為有賊闖進來了。”

母親柔柔地說:“自打你離家後,這扇門就再也沒有上過鎖。”讚美成就的文學家

歌德小的時候整天都會問一些不可思議的問題,麵對一些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媽媽並沒有嗬斥他,相反還誇他是愛動腦筋的孩子。

歌德5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正在做飯,歌德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看著。他忽然向媽媽問道:“星星是從哪兒來的?”媽媽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說:“你想想看。”

歌德一邊想,一邊出神地注視著母親揉麵的動作。母親揉麵,揪麵團,擀麵餅……

看了好一陣子,歌德突然說:“我知道星星是怎麼做出來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東西做的。”

媽媽聽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特別激動地親吻了自己的兒子:“寶貝,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聽了這件事以後也非常高興,讚美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最棒的。後來,歌德成了世界著名的文學家。緹縈救父

淳於意,本是太倉令(官名),後來棄官行醫,由於醫術極高,妙手回春,醫治好許多人,所以很受當地人的愛戴。有的甚至仰慕他醫術精湛,不惜長途跋涉前來求醫呢!

有一次,一位貴婦人得了重病,請淳於意到家中診治。他診斷後知道貴婦已病入膏肓,恐怕無藥可救了。但是貴婦的家人再三懇求淳於意試著救救她,淳於意隻好勉強開了幾服草藥讓她服用。

不久,正如淳於意所料,貴婦人因為病重而去世了。她的家人卻一口咬定是淳於意開錯了藥方,害死了貴婦。而昏庸無能的官吏也不分青紅皂白,判淳於意誤診有罪,必須受肉刑。

當時的肉刑有三種:一種是在臉上刺字,再塗上墨染黑,叫作黥麵,也稱墨刑;另外一種是割去鼻子,稱劓刑;還有一種是砍斷犯人的腳,叫作刖刑。

由於淳於意曾經當過官,所以被押送到京城長安去受刑。臨行時,淳於意和家人都泣不成聲。懷著滿腹的冤屈,他不禁感歎地說:“可憐我連一個兒子也沒有,現在發生這種事,生了五個女娃兒有什麼用,一個也幫不上忙!”

緹縈是最小的女兒,大家都喊她五娘。父親這番話聽在緹縈耳裏,她哭得更傷心了,不禁喃喃自語:“難道女兒真的沒有用嗎?”

到長安去的路上,既辛苦又危險,但緹縈想了想,還是決定陪父親到長安,替他申冤。緹縈聽說漢文帝曾下旨,準許百姓直接以奏章的形式申訴冤情,於是她請人代擬奏章,並於奏章中指出肉刑的殘酷和不人道。

她說,犯人受了肉刑,失去的肢體永遠不能複生,即使想要改過自新也無濟於事呀!緹縈最後又向漢文帝陳情,寧願自己入宮當奴婢替父親贖罪。

漢文帝讀完奏章,深深地被緹縈的孝心所感動,召集大臣共商對肉刑的看法,最後決議廢除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