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子君
鄒扶瀾先生的美文集《悠然看人生》如四月春景,蔚為大觀,認真品讀完後,我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卻一時找不到表達的出口。忽然想起一句印第安諺語,大意是:人生不要走得太快,要眷顧一下自己的靈魂,讓靈魂跟上來。頓時豁然開朗——鄒扶瀾的這本書不就是眷顧靈魂的盛宴嗎?
靈魂,一般理解為附在人的軀體上能主宰人行為的一種東西,感覺有些神秘和飄渺,我理解就是和老子的“道”、孟子的“赤子之心”或者王陽明的“良知”之類。給整個社會注入靈魂也就是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當然是聖人的事,我們老百姓隻要能經常眷顧她嗬護她,時時清理自己的思維、反省自己,經常捫心自問,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可以了。“內心的聲音是什麼?是潺潺的流水,是淡淡的花開,是對美的留戀,對自由的向往。”(《依窗聽雨》)
遠離自己的靈魂是很可怕的事情,如《當不肖遇到愛》中的那個不肖之子,如《教授的遺囑》中的三個兒子,如曆史上的張儀、趙高之流,當然,這類人靈魂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眷顧他們,讓他們做惡夢。
“尋常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使自己的靈魂保持純潔、真誠、善良,是必要的,這樣,人生才會自然豐沛,才會體味到真正意義的幸福,悠然看人生,就不僅僅是個書名,還會貫穿到每個人的人生過程中。
靈魂需要真善美做底色。扶瀾的文章,弘揚的是真、善、美,是真正意義的文以載道。
他的文章說的事很多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寫的人很多也是極平凡的小人物,內容真實和情感真實是他的文章中最寶貴的東西,這種披沙揀般的真在扶瀾的文章中俯拾皆是,如“白隱不做那條魚,他寧做海底的礁石,固守住心中的熾熱和堅硬,讓時間去考驗,讓沙浪去淘洗,等到所有的水退去,露出的才是自己真正的本色。這本色,是生命的原色,讓所有沾染世俗而不得不失去一些自我且苟且生存的人羞愧汗顏又倍覺渺小”。(《悠然看人生》)禪師白隱堅守的生命的真可能就是扶瀾為人為文的基本態度。
讀扶瀾的文字還可以感受到,他不僅僅堅守和倡導生命中的真,而且還像一個布道者,引導大家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不自私不猜忌、光明坦蕩,做一個靈魂幹幹淨淨的人。“給別人一點空間,也等於給自己一片回旋的餘地。你給予別人的是理解是寬容,別人回報給你的是愛是欽敬是百倍的溫情”。(《短章三帖》)“我至今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講過的一段話: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不要去和他爭吵,就像有人送你一籃臭魚,你把它扔了也就算了,又何必提上籃子去找他,如果那樣,是誰一路聞著魚的臭味呢?”(《依窗聽雨》)顯然,作者弘揚的是一種寬厚敦厚的處事待人方式方法,是貨真價實的正能量,我們在享受這些文字的同時,靈魂也在接受洗禮。
當然,最令人怦然心動的是他的文字,扶瀾的語言素潔清澈、從容自信、具有一種輕靈優美、典雅飄逸的韻致。大自然中一滴水的顫動、一片雲的輕盈、一朵花的開放、一縷風的悠閑都會在他內心裏產生共鳴,生活中一件件瑣屑小事都能在他的筆下化生神奇。我有幸在一次文學活動中和扶瀾先生見過一麵,文如其人形容他是再準確不過了,讀其作品,在活潑流暢、飄逸靈動的字裏行間,我仿佛看到風度翩翩、神態飛揚的扶瀾先生正脫紙而出——娓娓敘寫他的一則則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有一天,清晨起來,你突然想到泰山頂上看日出,沿著石階走了很多層,清翠的鳥鳴和清新的空氣已足以讓你愜意萬分,那麼,你盡可以將你的腳步打住。站在山腰看日出一點也不遜色,展現在你眼前的未嚐不是一道絕美的風景,你沒有必要將自己搞得太累,太牽強,你要做的是唱著歌下來,悠然地走好下山的路了”(《悠然看人生》)這樣的文字,美得讓人心碎。
靈魂需要用堅強做支撐。扶瀾的美文中處處洋溢著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隻要活著,就盡情地跳吧!在你鏗鏹的腳步跟前,死神都對你畏懼。”(《隻要活著,我就要跳》)“對於生命裏的每一次風浪,你能做的隻有勇敢地迎上去,是成是敗不必管它,重要的是你可以坦然地對人說:我與之奮鬥過,沒有什麼遺憾了!”(《依窗聽雨》)“人生如打牌,既然發牌權不在你手裏,那麼,你能做的隻有用你手裏的牌打下去,並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沒有任何選擇!”(《滴水藏海》)“所有非凡的成就或偉大壯舉,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上天的賜予和恩惠,而是有人經曆了煉獄般的磨難和艱辛方才取得的。”(《圍爐煮雪》),扶瀾用一則則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訴人們,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以剛毅的品質、不斷進取、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畏艱難困苦的勇氣和毅力和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精神,這樣,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和社會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