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青少年時期都做過許多夢,我也是這樣:想過當天文學家、當作家、當歌唱家、當演員、當記者、當科學家……惟獨沒有想過當教師,可高中畢業後偏偏考上了師範院校,當了教師,當了一名中學教師。
當教師就當教師吧,作為一個人,不能沒有追求,於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當一個好教師、出色的教師,我寫的那首《人生最忌無追求》詩最足以表達我的心情:
人生最忌無追求,渾渾噩噩已白頭。
躁動母腹盼臨世,初見陽光即尋由。
六歲讀書學知能,早把未來心中籌。
成年擠進一職場,抱負在胸意氣遒。
幾經波折誌猶在,甘作人師不作侯。
身無餘錢不為恥,自有書卷伴我遊。
上接亙古千百載,下連當下看春秋。
坐視環球八萬裏,遙思宇宙眾星球。
友人問我何能爾?匱物不能匱追求。
不言書中自有甚,隻求精神高一籌。
人生最忌無追求,渾渾噩噩已白頭。
我的高中同學、好朋友盧有芸對其中的“匱物不能匱追求”一句大加讚賞,認為這是一個人應該有的品格。我深以為然,也深謝她的懂我。
初為人師,我整天忙碌於家庭、教室、辦公室三點一線中,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領導滿意、家長歡迎、學生愛戴的好教師。我拚命地閱讀參考書,鑽研教材,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教學業績還算突出。
青少年時期的夢總是難以忘懷的。當作家、當演員的夢雖然沒有圓,但是火星並沒有完全熄滅。於是,我利用業餘時間寫劇本、寫詩歌、寫散文雜文,居然有公諸於世的時候:我創作的劇本《這決不是小事情》,得以在重慶市市中區(現在叫渝中區)文化館組織的彙演中演出,而且我還有了與當代著名影視明星、當年是我們學校學生的鄧婕同台演出的經曆(見本書第三卷《求精人物印象·鄧婕印象》);我創作的快板、朗誦詩得以在學校、農村、部隊演出;我寫的一些詩文也得以在報刊上發表(見本書第三卷“詩詞文章”部分)。當然,我也有不少詩文沒有正式發表,但是,它們是我思想和情感的經曆,收入本書中,不過是敝帚自珍罷了。
有誰知道當一個教師的艱辛麼?教師是辛苦的職業。教書育人是一種既勞心又勞力的工作,特別是麵對各種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麵對各種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麵對各種不同的境遇,要用不同的態度去迎接,有時難免後悔、尷尬、刺心、難過、痛苦、苦惱、愧疚、遺憾、擔心、痛心、害怕、無助、無奈(見本書第三卷《我的教育人生》),但是,又有誰知道一個教師必須去承受這一切,並在當他每天走進教室時,必須以滿臉笑容、滿懷激情、滿口知識去麵對那些渴望成長的孩子們呢?而當教師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之後,他的付出可就更多了。人,特別是男人,都有一顆擔當的心,要讓自己的家庭富足一點、孩子生活得好一點,這是起碼的、理所當然的要求,於是,我參與了一些教輔讀物的編寫。這不僅改善了我的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強迫我讀了不少書,豐富了我的知識,結識了一些能夠相互切磋教藝的語文教師朋友,從而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起到了一石數鳥的作用。從此,我走上了“買書、讀書、教書、寫書”的“八字人生”道路。(見本書第三卷《我的讀書人生》和《我的編輯人生》)
不過,教書始終是我的第一要務,教好書是我畢生的追求。我以我高中時代的班主任雷克婉老師為榜樣,像她那樣認認真真教書、兢兢業業育人,像她那樣執著教育、關愛學生,我寫的《訴衷情二闋·致恩師雷克婉》即表達了我的這一心意:
當年少小入三中,懵懂事朦朧。恩師盡心力,指點正音容。成道德,
識方通,夢無窮。執鞭從教,雖有微勞,全仗師功。
諄諄教導記心中,治學貴融通。恩師巧鋪敘,句句化春風。甘雨降,
幼苗蓬,漸充隆。猶堪長憶,德藝雙馨,萬世尊崇。
詞中提到的“三中”就是現在的重慶南開中學。詞中所寫完全發自我的肺腑,雷克婉老師的確是一位好老師,我的高中同學們經常談到她、讚揚她,本書第三卷的《少年記憶》也寫到了她。
我畢竟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教好中學語文課程既是我的職業,又是我的專業,因此我對中學語文教育作了長達幾十年的孜孜以求的思考、研究與實踐,這孜孜以求的部分,就成了本書第二卷語文教育論的來曆。
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我的語文教育論,不完全是純語文教育問題的研究。我向來認為,一個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追求,自己的專業是實現自己教育理想追求的階梯,換言之,一個教師總是通過他所從事的專業教育來實現自己對教育理想的追求的。因此,我的語文教育論始終都與我對普通教育、學校教育的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譬如“我的語文教育觀”,就是以“大寫的語文教育,成就大寫的靚麗人生”為主旨的語文教育觀,我認為“語文教育的出發點是‘全人教育’”、“語文教育要植根於現實的土壤”、“語文教育的根本是為大寫人生奠基”、語文教育要“實行人文教育”、語文教學要致力於全麵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的“有效教學”等等。我以為,隻有這樣,才能實現我的教育理想追求。我的這些思考、研究與實踐,都記載在本書第二卷的《語文教育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