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塑造強健的體魄(7)(1 / 2)

許多藥物,包括抗焦慮、防止心髒病發作的藥物以及皮質醇等,都會使骨質變得疏鬆。30歲以後服用這些藥物的女性髖部骨折的危險性會增加。在開藥時一定要向醫生問清自己要服用的藥物會不會導致骨質丟失,如果是的話,看看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6.考慮激素替代療法。

絕經後的婦女,接受激素替代療法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因為激素替代療法中包括補充在絕經後下降的雌激素,雌激素越多,骨質損失會越少。

絕經開始時接受激素替代療法會將患骨質疏鬆的危險性降低50%,但是激素替代療法在增強骨骼的同時會帶來其他危險,如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應權衡利弊,與醫生仔細討論。

在鍛煉時怎樣預防膝蓋疼痛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韌帶和髕骨等組織組成。髕骨也被稱為膝蓋骨,彎曲膝關節時,將手放在膝蓋上可以明顯感到髕骨的移動。

由於女性的髖部比男性的大,所以大腿會向內側傾斜一定的角度以便與膝關節相連,而不是像男性那樣是直的。這個角越大,膝部越易受傷。

正常情況下,膝蓋骨隨著大腿上的四頭肌的舒張和收縮而上、下移動。如果股四頭肌牽拉膝蓋骨而使它離開骨溝,這會刺激膝蓋骨以下的組織,引起該區域的疼痛。

鍛煉的起始階段,出現膝蓋疼痛的女性較多見。有氧運動,慢步長跑甚至快步行走和其他運動都會刺激膝蓋。遵照如下建議可以緩解膝蓋疼痛或防患於未然。

1.循序漸進。

在實施鍛煉計劃時要循序漸進。每周增加的鍛煉強度或者時間不要超過10%,雖然增加的幅度看起來很小,但隻有這樣膝關節才能很好地適應。

2.控製體重。

如果超重,出現膝蓋痛的危險性會很大。為了保持膝部健康,應當堅持低脂飲食和做大量的運動。

3.穿合適的鞋。

如果雙腳穿的鞋不合適,那麼這種不適會傳到膝關節而帶來麻煩。購買鞋子時,不要選擇那些太小的,做不同的運動時應當穿不同的鞋。

4.運動要多樣化。

隻參加競走或跑步的鍛煉是危險的。運動多樣化可以防止重複做某些動作而造成對關節的磨損,使膝關節得到放鬆。

踝關節損傷的防治措施

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與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稱為外踝。

踝關節囊前後較鬆,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即腳心朝內側翻,而損傷外側副韌帶。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踝關節損傷是較為常見的。踝關節損傷後,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活動,如果處理不當,還會給患者帶來終生的痛苦。因此,有效地預防和正確處理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對保證鍛煉效果,促進健康,大有裨益。

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鬆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會出現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淤斑。若傷後踝部壓痛明顯,可聽到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應考慮踝關節骨折的可能。

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或有骨折者,應立即去醫院,以便獲得及時而正確的治療。輕度扭傷,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4~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施行冷敷越早越好,但切忌用局部手法揉按。

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用溫水或熱醋浸透毛巾放於傷部,30分鍾即可,每天1~2次,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

單純的踝關節扭傷,待急性期出血停止後,即可開始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如進行小腿前、後、外側肌群的靜力性收縮。約二周後,可進行增加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如踝關節抗阻力活動,也可在鬆軟的地上進行一些較慢動作的練習(跑、跳等)。尤其要加強踝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練習,並控製踝部的訓練量,以增加關節穩定性,防止習慣性扭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