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食欲亢進是因代謝旺盛而引起的,人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或懷孕、分娩等情況下,體能消耗大,必須靠大量進食來補充,人體無異常表征。
病理性食欲亢進,常見於以下疾病。
1.糖尿病。
食欲亢進兼有多飲、多尿、口渴,則很可能患了糖尿病。
2.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除了有食欲亢進外,還可伴有易出汗、易激動、乏力、疲倦、怕熱、性情急躁、麵部潮紅等表現。
3.中樞神經病變。
由於外傷、炎症、腫瘤等損害大腦的飽感中樞,使其不能抑製進食,從而導致食欲亢進。
4.胰島素瘤。
因胰島素分泌過多,致使患者血糖低而感覺饑餓。如自感食欲旺盛,特別想吃東西,又老胖不起來,或者越來越胖,就應及時檢查。
5.寄生蟲病。
絛蟲病、鉤蟲病患者也會出現食欲亢進。
此外,食欲亢進還有可能是柯興氏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的信號。
食欲不良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健康的人一般食欲較好,而食欲不良往往是某種疾病的征兆。
1.胃潰瘍。
胃潰瘍也可引起食欲不良,而且進食後可出現上腹疼痛。
2.胃下垂。
胃下垂患者體形瘦長,食欲不佳,進食後腹脹加重,平臥時減輕,常出現胃痛、惡心,偶有便秘或腹瀉。
3.消化係統腫瘤。
厭食是胃癌唯一的早期信號,尤其是40歲以上者如出現不明原因的頑固厭食症,且發展較快,應考慮是否是胃癌。消化係統的其他腫瘤,如潛在胰腺癌,也可出現厭食。
4.感冒。
突然不思飲食,鼻塞流涕,口淡無味,多是傷風感冒的信號。
5.肝膽疾病。
肝膽疾病可引起食欲減退,並可伴有上腹脹滿、皮膚發黃、困乏無力、口苦頭痛、見油惡心等表現。
此外,厭食也可能是患有其他一些器官疾病的信號,如心力衰竭、肺結核、尿毒症等。
根據嘔吐物的特征可辨別所患病症
大多數的嘔吐是由胃腸疾病引起的,因此可根據嘔吐物的某些特征來辨別某些疾病。
1.酸腐味。
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發酵變質,嘔吐物常有一種特殊的酸腐味。這種情況可見於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和幽門梗阻等。
2.血腥味。
嘔吐物含有血液,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如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潰瘍病、急性胃黏膜出血,或腫瘤出血等。
3.膽汁樣。
嘔吐物可呈黃色或草綠色,常見於膽汁返流性胃炎、膽石症等。
4.糞臭味。
嘔吐物中有糞汁,常表示十二指腸以下有梗阻。中年以上患者嘔吐物中有特殊的臭味,要警惕胃部的惡性腫瘤;小兒嘔吐糞汁,兼有血便,提示存在腸套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嘔吐是胃腸外的疾病所引起,如腦炎、腦膜炎、顱內腫瘤、中風、肝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均可引起嘔吐;女性懷孕後可出現妊娠嘔吐;神經官能症,可導致神經性嘔吐。
腹痛一般由腹部髒器的疾病所引起
腹部疼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症,一般都是由腹部髒器的疾病所引起的。
1.闌尾炎。
闌尾炎分為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是極為常見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闌尾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但是青年人發病率最高。
一般發病較急,表現為中上腹疼痛或臍周疼痛,逐漸加劇,數小時後,轉致右下腹部。疼痛劇烈時不能直起腰來,常伴有發熱、惡心、嘔吐,右下腹有明顯且固定的觸痛區。
急性闌尾炎如不進行手術治療,常常轉為慢性,患者常感到右下腹隱痛,在飯後和急行時尤其明顯,有時反複發作。另外,還有消化不良等表現。
2.胃潰瘍。
本病疼痛具有周期性、節律性和長期性。此病多發於春秋兩季,發作一段時間後可緩解,後又再次發作,周而複始。嚴重者可並發胃穿孔、胃出血等症。
3.膽囊炎。
主要症狀是上腹部劇烈絞痛,常突然發作,可持續數小時或l~2天,有陣發性加重。疼痛可先在中上腹,並可放射到右肩、肩胛部或背部。
4.胃炎。
胃炎患者的腹痛沒有規律性,並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少數患者可合並貧血、消瘦和營養不良等現象。
5.膽結石。
疼痛部位在右上腹,疼痛劇烈,可伴有惡心嘔吐。
6.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有時可出現上腹部疼痛,並伴有惡心、嘔吐,常誤認為是急性胃炎。因此,中老年人突然出現上腹部疼痛時應高度警惕。
7.過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