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簡單的智慧書59(1 / 3)

第十三輯 教育真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與軟糖

研究者曾進行過一個試驗,一群兒童依次走進一個空蕩蕩的房間,在房間最顯著的位置為每個孩子放了一顆軟糖。

測試老師對每一個孩子說:“誰能堅持到老師回來時還沒把這顆軟糖吃掉的話,誰就可以得到另外一顆糖的獎勵。但是,如果老師沒回來你就把糖吃掉的話,那麼你們就隻能得到這一顆。”

試驗的結果發現,有些孩子缺乏控製能力,大人不在,又受不了糖的誘惑,就把糖吃掉了。另外一些孩子,則牢牢記住了老師的話,認為自己隻要堅持一會兒,就可以得到兩顆糖。於是,他們盡量克製自己。他們並非不受糖的誘惑,卻努力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蹦蹦跳跳,有的幹脆離開座位到旁邊玩去,堅持不看那顆軟糖,一直等到老師回來。

就這樣,他們得到了獎勵——第二顆軟糖。

研究者把孩子分成兩組:能夠抵擋住誘惑,堅持下來得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和不能堅持下來隻得到一顆軟糖的孩子,並對他們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孩子長大後,那些隻得到一顆糖的孩子普遍沒有得到兩顆糖的孩子獲得的成就大。這就說明,凡是小時候缺乏控製力的,無論他的智商如何高,其成功的概率都很小,反之,那些小時候便能控製自己,尤其能夠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控製自己的孩子,往往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把研究成功的重點轉移到心理素質的探索上,人的非智力心理素質的作用,在決定人生的成敗方麵,常常超過智力因素。

最後一個早晨

某運動隊要到業餘體校選拔隊員,一時間成為該校的頭條新聞。傳說來選拔隊員的這位教練非常了得,凡是經他親手調教的弟子,最低能的也能拿個全國冠軍。於是業餘體校的各路尖子人才,個個在心裏祈盼成為名教練的徒兒。

人們最終看到的卻是一位其貌不揚的老頭。在和校方進行了一番接觸後,30名拔尖的學生被老頭挑選出來參加特殊考試。

老頭說:這是一場非常艱辛和複雜的考試,隻有通過了這場考試的人,才具備運動員的基本條件。考試果然是高強度的,但卻出奇的簡單:老頭要求隊員們每天早晨6點起床,圍著操場練習跑步,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之後,再一本正經地複習早就做得滾瓜爛熟的各種運動動作。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教練老頭一個,科目周而複始,於是各種傳聞迭出,有人說老頭根本就不是什麼名教練,甚至還有人說他可能是一個騙子……伴隨著這些傳聞,眾隊員想當明星的熱情像被當頭淋了一盆涼水,每天晨起的人逐日減少,15人,10人,5人……目睹此情此景,老頭依然如故,繼續履行他那一套“特殊”、“複雜”的考試:跑步、仰臥起坐……

第十五天的早晨6時,老頭準點來到訓練場。此時,偌大的操場上隻有一名隊員筆直地站在晨曦中。老頭走到隊員麵前,露出半個月來的第一次笑容:“恭喜你,你順利通過了全部考試!”

原來,“老頭”是一名貨真價實的名教練。他認為,對一名運動員來說,忍受寂寞比麵對刺激更重要,而韌性和毅力、枯燥和平庸則是成功的基石。可惜,絕大多數盼望成為明星的隊員卻沒能悟到這一點。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麵對考驗,我們起初充滿了熱情,時間一長便消極應付,不知道成功就在眼前,於是懈怠起來,誰知就因為這片刻的懈怠,而讓成功與我們擦肩而過。實際上,麵對人生的每一道題目,我們應該完成每一個環節,更應該完成最後一個環節。

四百年前的校規

在劍橋大學一次考試的過程中,有個勇敢而極富創意的考生突然提出,要監考的學監為他提供點心和啤酒。接下來是這樣一段對話:

學監:對不起,您在說什麼?

考生:我要求您給我拿點心和啤酒,先生。

學監:很抱歉,不行。

考生:我堅持我的要求,先生。我不僅是請求,而且是命令您現在給我拿點心和啤酒。

這個學生同時出示了一份劍橋大學校規的複印件。這套校規是在400年前用拉丁文訂立的,名義上永遠有效。他指出其中不引人注意的一條:參與考試的所有考生,有權在考試過程中得到點心和啤酒。

驚訝之餘,學監不能再表示異議。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他臨時拿來了可樂和漢堡包作為替代品。那個機智過人的學生心滿意足地坐在那裏,一邊舒服地又吃又喝,一邊答完了他的試題。